(北京头条)品赏武汉作家定对老师的游记《板门店我来了》「飘舞的剑」(468辑)

板门店我来了
朝鲜印象之三
定对
二0一九年六月与好友抱团去了一我梦寐已求的朝鲜之行。在游览了平壤各处景点后,随团驱车去游览最后一个旅游景点板门店。
清早起床,约莫早上七点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去板门店的旅游大巴向目的地进发。从平壤坐大巴至汉城所需时间2个半小时。在出平壤至汉城的旅途中,我特意留心了一下平壤的街景。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也很少见到车辆在马路上行驶,唯有几个环卫工人在街道两旁清理地面残物,因而使平壤的早晨显得格外宁静。车出平壤城后映入眼帘的就是绵延不断的山丘了,大巴车就在两侧的山丘之间驰行,给人一种“窗外山遮眼,不见平原边,车在山路行,总在山里边”之感。偶而在山丘与山丘的间隔地段,才见到一片片耕地和稻田。早起的农民这时已在田地辛勤劳作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朝鲜的直辖市开城。开城是朝鲜半岛上的第一个朝鲜统一国一一高丽国的(王氏918至1392年)首都,在历史上曾经一度辉煌过。这里的主要景点是《高丽博物馆》,始建于十一世纪初叶,为高丽国的行宫一一大明宫,1089年,后因最高教育机关国子监迁到这里,改称巜成均官》。它设有十二栋主要建筑物和六栋属予成均馆的附属建筑物,总面积为7,0000平方米,有历史遗物1千多件,馆外也有石塔,石灯,石牌等展品,成为展示朝鲜历史文物的展馆。
在其展馆的四周,遍布着代之而建的都是来自韩国和朝鲜合建的工厂和商店以及住宅楼房,俗称开城工业园,由于朝韩政局多变及美国又从中在朝韩之间的左右,开城工业园几建几拆,曾经一度兴旺一时的工业园,如今潇条冷落了,许多工厂和楼房已空无一人,有许多未完工的建筑已成废墟,其荒凉之景令旅游者唏嘘不已。
在开城停留片刻,再往前行不到五分钟的车程,就是举世皆知的“板门店”了,即“朝鲜停战谈判会埸”。朝鲜停战谈判于1951年10月25日移至朝韩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当时这里什么建筑也没有,只有以搭建军事帐蓬作为双方的谈判会场。在举行正式谈判的前一天,朝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却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木结构的大厅一一“朝鲜停战协定签暑会场。”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字,使板门店扬名于世。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依次进入停战签暑会场,据介绍,会场至今仍保持着原样,四周墙上挂有大量见证历史的照片,让人可以回忆那段历史的一幕。通过防坦克障碍和铁丝网等防御设施,就进入到了朝韩军事分界线一一“三八线”的核心区域联合安全区。朝鲜停战后,北侧建有“板门阁”和“统一阁”,南侧也建有“自由之家”和“和平之家”,作为北南双方的联络机构的所在地和对话场所。区内的蓝木门房坐落在三.八线上,南北双方各占一半,进入三.八线,在房内有一种“一脚踏两国”的感觉。登上朝方的“板门阁”,南北军事分界线上的三,八分界及双方所建的军事建筑工事尽收眼底。世人皆知的“三.八”军事分界线,把本是朝鲜半岛一家亲的国家分隔两国,屈指算来,至今整整已有六十六年了,无不叫人对此而心声感慨:南北分隔六十六载,三.八线上话悲哀,国破家亡别离痛,民盼统一向未来…… 嗨,板门店我来了!
(待续)

主编简介:周光彦(飘舞的剑),贵州省织金人,大学法学本科,世界诗歌网金牌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笔若诗歌网签约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桃花源主流诗刊精华版编辑,绿土地文学编辑,苏研创作群成员作家,多家文学网站法律顾问。
平时爱好写作,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法制生活报,毕节日报,织金报,中国法律援助网,贵州司法行政网,贵州司法杂志等多家报刊杂志网站发表通迅报道、调研文章、典型案例等1100余篇,在世界诗歌网、中国散文网、贵州作家网、笔若诗歌网《北方诗林》《世纪文化专刊》《乌蒙见证》等多家网站杂志发表诗歌600多首。部分作品被选进《新时代诗歌选》、《中国青年新秀作家》、500多首诗上《都市头条》全部成为精华、其中230首成为热点,被60多个专题收录,出版周光彦都市头条精华热点诗选集《生命的印痕》、三人合著诗选《雨水漫过秋》,作品《农村夏景》荣获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作品《牵牛花的情怀》荣获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银奖;作品《一道亮丽的风景》等五首诗荣获第二期中华经典评选大赛第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