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金长胜村走出去的开国将校:廖志山、陈振山、杨世明
廖志山:正军级开国大校,离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19年9月,出生于长胜村蛤蟆眼,6岁时父母早殁, 给地主家放牛,11岁时五叔送他到壬田市给资本家做长工。1931年,年仅12岁的廖志山跑到瑞金县城参加了革命。1932年,在区长的介绍下,13岁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后,先后在兵工厂当过勤务员,后调到红军后方医院当看护员。1934年 10 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部队进行了整编,廖志山被调到红一军团后方医院三所当卫生兵,后又调到红一团卫生队当卫生兵,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5月红军抢渡大渡河时,廖志山因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全军唯一连续三次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战后,被破格提拔为红一团青年干事,6月转为共产党员,年仅 15 岁。
1937年,从红军总卫生部卫生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红军大学卫生所司药,抗大卫生部司药、司药主任、助理员等职务。1938年,19岁时担任了抗大总校卫生部材料科科长(正团级)。1945年,26岁时担任抗大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次年任东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治委员(正师级)。1949年底,调第四野战军卫生部药厂任政治委员。解放后,1950 年,任中南军区卫生部药材处处长。1953年3月,调中央军委卫生部1954年任总后勤部药材局副局长。1958 年,调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任副所长,政治委员。1970 年 1 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政治委员。1971 年至 1973 年,中央领导调廖志山到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担任两院军管会主任。他到岗后深入基层调研,最先解放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和恢复专家的工作,受到周总理的表扬。1973年,调回军事医学科学院任原职,同时晋升为正军职。1982年离休,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勋章!1988 年 8 月在大连疗养时因病逝世,享年 69 岁。

陈振山:正师级开国少校,1909年10月出生于长胜村蛤蟆眼,原名陈啓葱,1930年,21岁的陈振山参加地方游击队,改名为陈振山。1931年在湾子乡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年任少共区委书记。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1933年加入瑞金模范第三师,任八团一连指导员。后加入红九军团,任司令部文书。1934年9月随红九军团长征。,在云南遇战,经过五六天,带回全班战士,受军团长罗炳辉全军嘉奖。
1937年至1944年任一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1944年任桐柏军区科长,1946年任新四军十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1947年任河南卢宝指挥部副指挥长。1950年调东北军区吉林军事部十八团,1952年任铁岭高射炮团团长。1952年12月,调沈阳军区军需处处长。后任后勤部第三办事处处长,1965年离休,住辽宁省军区第一干休所修养,享受副军级待遇。2013年1月24日,陈振山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寿94岁。陈振山身经百战,二次光荣负伤,九死一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生获得很多国家及军队级荣誉:“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振山:正师级开国少校,1909年10月出生于长胜村蛤蟆眼,原名陈啓葱,1930年,21岁的陈振山参加地方游击队,改名为陈振山。1931年在湾子乡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年任少共区委书记。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1933年加入瑞金模范第三师,任八团一连指导员。后加入红九军团,任司令部文书。1934年9月随红九军团长征。,在云南遇战,经过五六天,带回全班战士,受军团长罗炳辉全军嘉奖。
1937年至1944年任一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1944年任桐柏军区科长,1946年任新四军十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1947年任河南卢宝指挥部副指挥长。1950年调东北军区吉林军事部十八团,1952年任铁岭高射炮团团长。1952年12月,调沈阳军区军需处处长。后任后勤部第三办事处处长,1965年离休,住辽宁省军区第一干休所修养,享受副军级待遇。2013年1月24日,陈振山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寿94岁。陈振山身经百战,二次光荣负伤,九死一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生获得很多国家及军队级荣誉:“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色长胜,“八一”名村 ,“红军烈士村”,开国将校村,是长胜的名片,是长胜的红色历史,长胜村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还需要不断的挖掘和探索,这里,将成为全国人民探索八一起义部队打响南昌第一枪之后,南下打的第一场胜仗“壬田战斗”的历史的最好场所,雄浑厚重的:”长春亭“,”长胜桥”,默默地诉说着90多年前,发生在那里的英勇故事,仔细聆听,似乎还能够听到人喊马叫,枪炮子弹穿梭的声音······。一百多名烈士,就有一百多个感人肺腑的事迹,一百多位敌后游击队员,也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红色名村长胜,将成为瑞金市红色历史文化新的丰碑!
作者:廖晓明
审核:严帆、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