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麦面
文/高塬
吃麦面,是过去乃至现在渭北人的口边话。过去,渭北塬上秋禾多的年份未等出天花就旱死了,只能靠几亩油菜收割后种植的的早玉米一点秋收成,打搅团是“吃稀欠”,以种植小麦吃麦面为主;塬下的土地面积小,种植秋夏两料,据说交售公购粮后,小麦所剩不多了,只能以玉米为主食,蒸馍、打搅团,掺合的多半是玉米面,自然就不好吃。我舅家的孩子常喊着“我想到塬上我姑家吃麦面去”。我在车圈中学任教时,校长讲过一个笑话。说他们教小学时吃派饭,一户主人家很客气,礼让客人吃馍,客人说“一样”,让夹菜,客人还说“一样”。过后这户人家想起来了,就是一样啊!咱早饭喝的是稀玉米珍子,吃的是玉米面馍,上的菜是搅团块块,都是玉米做成的,怪不得人家客人几次说“一样。”
人都说塬上的土层深厚,麦面筋道。老牛面粉一直打的旗号就是,原料用的是塬上的小麦。其实,土地承包后,塬上人把土地利用得很扎实,也种两料;即便是遇到干旱气候,玉米难以在夏至前下种,也要点豆子,种谷子,不让土地闲着歇着一块,在土地上开“杂货铺”,小麦产量质量下降了很多,吃力不小,投资不少,收成不好,甚至还不如生产队时期。过去塬上人和面不用面碱,后来不用面碱擀的面不筋道了。最近几年,后一代塬上人回想起小时候吃的那样筋道的麦面,慢慢醒悟过来了,大多数人放弃种秋,让大片土地闲着歇着,只种一料小麦,亩产过千斤,投资减少一半,小麦品质和产量却大大提高了,人也轻省了许多,可以腾出来更多的时间出去打工挣钱,纯收入也增加了。
看来塬上人一代比一代聪明,过去为秋禾干旱发愁,现在不种秋一身轻:天生你在哪里,你就得学会在哪里生存:你就得善待脚下的土地,让它在干旱的秋季,坦然地休息一下,养精蓄锐,以便在适合自己的季节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