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银行风云》 谈缪老的人品
花林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我叫花林春,是《速读》杂志社江苏射阳联络站站长。我是在2017年12月份的《江苏文友群》里读到缪老师的散文《农民朋友》后才开始与他结识的。这次接到参加他的长篇小说《银行风云》研讨会的通知,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代表《速读》杂志社,江苏射阳联络站的全体会员,向这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衷心祝愿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读了缪荣株先生的《银行风云》后,一个在风风雨雨中摸爬滚打的书生干部形象,活脱脱的出现在我的眼前。他那斯斯文文的性格里,却又不乏文化人的那种坚毅顽强。尤其是在他长期工作劳累,被摘除了右眼球,成为半盲人之后,他的名字以及他的形象,似乎又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一个大善人、大好人,用农民夏宝鱼的话说是“大菩萨”。这个人便是《银行风云》一书里塑造出来的那个主要人物——郑刚。
文中的郑刚,是从镇党委书记任上调到县人民银行当行长的。在此,有关他在县城当行长期间的故事情节,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的精彩点评,由于尚有好多人没有发言,我就不再累赘。
缪荣株先生,亦是从港口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调到姜堰县人民银行当一把手行长的。一个在乡下成天和农民泡在一起,摸爬滚打在田边地头的书生干部,由于积劳成疾,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甲亢,后来被迫摘除了一只眼球······明眼人,只要一捧读此书,便会很快地发觉,文中的郑刚其人,便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作者缪荣株先生。
缪荣株先生,把和他在下溪荒滩上结交的农民朋友夏宝鱼称之为自己人生的“道德导师”。我以为缪先生的这句话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他和农民朋友夏宝鱼,在37年的坦诚交往中,情同骨肉的真情流露和有感而发。
我和缪先生的结识,还是在先生的《银行风云》发表前夕。那时候,出于先生对我的信任,他把历经25年,辛苦撰写和精心打磨出来的《银行风云》的文稿传给我,当我大概浏览了一遍后,自觉先生这部以银行内部矛盾为题材的小说,平时鲜见于各类报刊,先生的文笔又是那么的老成泼辣,书中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一不是形象饱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文章以极其精妙,极其犀利的笔锋,勾勒出银行内部、官场内部各种人渣的形象,作者其立场之坚定,爱憎之分明。所谓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以为缪先生的文章就是他人品的一种折射。
我先前曾经在《人民日报》读过有关缪先生撰写的一篇文章《农民朋友》。2019年3月8日,我怀着好奇和探秘的心理,跟随泰州一批文友,来到“农民朋友”夏宝鱼爷儿俩,当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花费了三年时间才挑起来的14亩大鱼塘参观,并且和夏宝鱼老人家一起合了影。
第二次见到农民朋友夏宝鱼的时候,是在2019年的7月21日,正值夏宝鱼90大寿,我有幸和缪老一家三代四口人,冒着40度左右的高温,在港口朋友高山的陪同下,一起去下溪村参加庆祝农民朋友夏宝鱼的90华诞。此情此景,感动了夏家四代人,感动了夏家所有的亲戚,感动了整个下溪村的父老乡亲们。在夏宝鱼老年和缪老的历次交往中,夏宝鱼老人别无他求,只有一次叮嘱他的话就仅仅一句:“在我撒手人世的那天,你一定要来送送我”。啊,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这是过命兄弟之间生离死别的一种感情!这是我们的缪老与农民大哥夏宝鱼37年肝胆相照,亲如兄弟,胜过兄弟的感情。······
说来也真有点蹊跷,就在缪荣株先生的那篇《永远的农民朋友》在《速读》杂志发表的第二天——2020年4月20日的0时58分,缪老的这位农民朋友夏宝鱼,却含着会心的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如果说这是一种心灵感应,倒不如说是夏宝鱼的夙愿实现,开开心心地赴了泉台。 令我感到极为遗憾的是,4月20日那天,我在上海因为有一摊子事脱不开身,加上受疫情的限制,没有跟随缪老前去下溪村送送这位农民朋友,我只是托人送去了花圈,进行了遥祭······
当年的夏宝鱼曾经在缪荣株书记的支持和鼓励下,为下溪村民的致富,起到了一个先锋示范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如今的下溪村,现今已经成了里下河地区出了名的“鱼窝”、螃蟹村。但是,富裕了的夏宝鱼的后人们以及整个下溪村的村民们,并没有忘记缪荣株书记为他们造福的恩惠。在今天的这个研讨会上,下溪村党支部书记蒯月萍,将要代表下溪人民,为缪老颁发别具一格的“荣誉村民”证书。我相信缪老,他会珍惜这一来自庶民百姓授予他的这一荣誉的。
因为: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
2021年7月11日于姜堰

花林春,湖北省《速读》杂志射阳联络站站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