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微 信 诗 歌 学 会
安 徽 分 会
(第 29期 总第 029期)
本期诗人:李玉文 邢少山 江守荣
本期编辑:朱先贵 校对:黄冬松

作者简介:
李玉文:女,汉族,1973年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酷爱诗歌创作,诗歌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天津文学》《鸭绿江》等报刊。
乡间书(组诗)
乡村雅居
深巷、小院、平房、花朵、字画、瓷器
还有用旧的日子,陈列在这里
被自来水冲洗过后的阳光
在每一块红瓦,每一道高墙,每一块玻璃上
逗留
如果可以,我想在此虚度余生
码字、作诗、做饭、持家
与孩子们在青草绿茵间散步
在万亩桃林中绕村漫行
倚着“峰台夕照”,看余晖不急不缓地离开
那些笑容可掬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婶
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与我擦肩而过
而我,一个《诗经》里走出的女子
长袖挥舞,握笔三千,蒹葭苍苍,轻吟短唱
不知老之将至
奔跑的日子
日子瘦骨嶙峋
生活手无寸铁
只有骨气在文字面前
依旧奔跑
远 方
远方,在诗的更高处拓展意境
铺天盖地的夜将零星的光芒公开收养
一首诗从纸上回收求助的眼神
而眼前的人,在座位上形同虚设
后,隐藏身影
灯光,秉承日月的高风亮节
朝四面八方撒播
前进的道路被连夜缝补
灯塔禅定为一炷香,在无际的风中
继续为迷茫的你我,祈祷平安
这一些桃花,在四月把我等来了
一些桃花,长期以来一直相互交接着春夏
就像生命轮回,虽然没有触摸到任何一点轨迹
但眼中的景物,无不影响着视觉
挂久了金饰的耳垂,还是让时间悄悄地停滞了一下
就以日子,还有温暖的语言轻轻试探
四月,我让这些桃花提醒
看,一些枝桠已经绿了
一些还在开花
……
一幅简单山水画带来的抒情
一场大雪压低了枝头,北风
也就不再含蓄
相互簇拥着,抱着团的使劲啃噬着大地的筋骨
一些不甘寂寞的色彩以灰白的基调嵌入其中
然后各行其道
让这些临时登场的景物
不得不改变自身属性
而我,也忙不迭地跳入其中
以自身的份额,彻底的,一点都不留余地地
把眼中的景象搬入一幅画中
雾霭缥缈的地方
一些落叶、枯草、残枝纷纷落地
河谷、山川、丛林、峰峦却不停地擦亮身子
让人浮想联翩
画的低洼处
我把自己晒得七零八落
斑驳的画卷
颤抖的声音
走的满地都是
凌晨,我被一片雨叫醒
凌晨
我们感受了天地的气息,由一片雨,
我们被诸多的事情立起
我们散漫地趿拉着鞋子
任悲喜轮流从空洞的身体里穿过
望着窗外的光景
被日子萦绕,又被日子琐碎
这个凌晨,当我们一朝想起
就再也无法忘记
一片雨,在一只喜鹊的叫声里来了
又从我的视野被推得很远
立起来的声音
从我无法确切的方位,以及
突然放开的音质在眼睛里涨潮
阳光,竟然是如此的脆弱
这片雨一来,就躲在灰暗处
有目光从窗外溜出来,停在我的脸上
旱地拔葱
清明泪
即将到来的清明,从一面湖开始
湖水里,越来越浅的墨迹
在一张国画上垂泪
行走在晚风里的那个人
归隐在一首诗里
哽咽乡愁
这一夜
这一夜
除了草木在暗夜里拔节的声响
我还能听到其他的什么
比如,一缕清风轻敲枝叶
一串脚印穿过月光
一排路灯向西蔓延,在某个路口突然拐弯
怀揣梦想的小女孩在灯下读书琅琅
是该好好读书了
那些沉浸在游戏厅里其他孩子,那些在身边流淌的时光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
此刻,如果时光有返回键
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摁下去
让打着旗语的星光、从瓦砾中发芽的影像共同构筑美好的前程
让精神的废墟、哲学的废墟、文化的废墟蜕变成红色的花朵
然后唤醒我卡在嗓子里的声音
真的太久了,我从未发出这么美的声音
我也不知道,自己除了写作还能做些什么呢
直到现在,我还坐在河边
河道里布满暗网
我瞌睡得不成样子
结尾拐至梦里
连月光都疲于斜视
理想的种子,还能发芽么?
故乡,被淹没的往事
我家西边的那条河淹没了无尽的往事
后来,也淹没了从前的老屋
没有被淹没的,是我站在人群里的身影
以及,我在其他人眼里日益增长的影像
此时此刻
我深耕在骨子里的画面开始泛滥:
那些远山、树木、河流、云朵
嵌进记忆的藤蔓至今仍然在我心中疯长
在镜头里摇晃
绕过眼前这片镜像
我拧紧四肢看躲在深巷里的老屋
蜘蛛斜躺在吊床上
泥巴垒砌的院墙长满蒿草
岁月的锉刀一层层磨掉三尺门槛
空留细碎光亮的孤傲
在岁月的流逝中回应落日的长鸣
乡间书
在乡村,我的世界是辽阔的
我能种好一畦菜园,又能管好一亩庄稼
我能守住夜晚的星星
还能每天看到天上的云朵和晚霞
我的一切生活都是诗意的
若你有时间推开半掩的门扉
偶尔,还会有被堆砌在枝头的花朵从书页里落下来
紧握浓郁
馨香布满屋子,提速的阳光带走精神的沮丧
曼妙的音乐里,牛毛般的细雨濡湿了夜
我并不急于掩门
微小的蟋蟀躲在暗处吹笛子
灯光映照前额布满皱褶的汉字
风从门缝挤入扑向刚卷好的画轴
书架依然堆满了当年的词语
一些故事在里面打捞人声
夜晚从记忆的抽屉里翻响锈迹的犁铧
我在天地之间垂青于昔日的庄稼
被邮件送到更远的地方
我时常让落在院中的麻雀更为饥渴
一到冬天,我就不想再回老家
让时常落在院中的麻雀更为饥渴
一场又一场的雪证实了它们焦急的等待
只有一条小河在梦中开始蜕皮
还有冷月被伤落一地
老鼠也咳嗽一宿
磨盘和碾子在西厢房里使劲儿地喘息
可惜又被盖着厚厚的被子蒙住身子
爷爷依旧睡在祖坟
往老家的方向看一眼
眼里就会起风
它们所有的等待都被我拒之门外
怎么都翻不过冬的那道坎儿
妈妈时常也来我的梦中
她告诉我
向北的风吹多远
你就能走多远
她望向我的眼睛
闪动一颗又一颗泪水
我的心一片片皲裂
像炭火开片的瓷器
如今,冬过去了
我披着花香归来
梨花探出院墙
杏花在院中寂寞地开放
那是它们看到我时最凄美的模样
我将自己掏空,与老家
一起哭泣……
暴雨洗过的路
从七月开始,
我跨过暴雨的栏杆
带着相机和满腹的担忧
去看望村里的一条路,它没有名字
但被暴雨洗过后,它浑身湿透了
站在它身边的那些树也湿透了,叶子也在滴水
仿佛在为它流泪
它身上布满了被车辆碾压后大小不一的疤痕
它浸泡在雨中无人为它遮风挡雨
它身边还不时有散步的人群穿过
每一个踏入它的脚印
都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浑身的疼
七月的雨
七月
北京迎来一次又一次降雨
滋润了整个夏天积攒的干燥
稀释了比石头还沉重的霾
现在,夏至已过
就这样告别潮湿,但告别不了
内心的风寒
天气预报说近日还会有雨
从西到东,再折成直角到北
但我不是在场的证人
这并非因为我故意的缺席,
也不是我怀疑天气预报的精准性
频繁的降雨也有可能会手持失效的通行证
而我就在昨天的夜晚做了一个梦:
四人对坐,彼此头发都洗得干净
在屋里散发着特别好闻的清香
酒的香气从杯底浮上来
渐渐濡湿了四双深情的眼睛
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在门外值守
云朵被它开出的花儿挤得脸都黑了
卧在野外的远山也显得黑压压的
仿佛也要下起雨来
早晨在平瑞街湿地
一个减肥计划开始了
在平瑞街湿地公园展开
受益这样的情境
每一次
我都欣慰不已
眼前的景物与人流
动态的目光,整体面貌
被季节修改了许多
飞扬的心境,也让一些
有色的声音、五彩斑斓的容貌
纷纷落地
低洼处,心性操练舞蹈
和旷外的景物一起融合
蓝天、白云、峰峦,都无法止住
这一突破
芦苇掩映楼舍,擦边或有意
在水中透露影子
连鱼儿都在散发光彩
我和影子依偎在她的怀中
将画面整得更加祥和
只是日常,除此之外
我的眼睛和耳朵都仰仗着些许文字
从不动摇,这点执着与意念
让我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一朵莲,混合了情感
自天边送来
愈发圣洁
今春的一些草
今春的一些草,失去了生的权利
这不是谁错误
有许多人和草一样
在风雨中站立许多年
也没长出大写的样子
我还知道
活着的一些草,其实早已没有了灵魂
人们眼里看到的
只是草早已风干的躯体
风,幸灾乐祸
摧残着草的意志
我不知道,风
在谁的呵护下成了草最大的危害
还有一些草,最终冲破风的阻力
阳光穿过残缺的摇曳
向梦倾斜
我不断呼唤生命
让阳光退去阴霾
让草与我的诗歌
一起扬帆远航
结婚纪念日
她走进来
放下手中的伞和车钥匙,抖了抖略显褶皱的衣服
袖口有点湿,昨天新买的鞋也有点湿
还沾了点星状的泥巴,但她不想换
她走到沙发前,坐下静静地看着对面的镜框
有时她会眨一下眼睛,或抖一下肩膀
有风从窗外挤进来
掀起她的衣脚,吹乱她的头发
轻轻扬起,又轻轻落下
她一直没有动也不想动
此时,她的大脑是苍白的
脸色是苍白的,衣服是苍白的
还有布满房间的墙壁也是苍白的
就连坐在对面镜框里的丈夫的脸也是苍白的
今天是他们结婚纪念日,她想告诉他
今天外面下雨了,没有太阳
你可否和我说说话,哪怕一句话
也好

作者简介:
邢少山,男,安徽省当涂县人。1965年7月合肥师院中文系本科毕业,从教30年余年,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宣城市二中校长。在《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散文百家》等全国各地刋发表作品百余篇,获奖多次,出版《诗酒飘江城》《岁月吟草》《荷塘疑趣》等12部著作,本人曾受宣城县人民政府“记功”奖励。行走陵阳
皖江之阴,留下多少畅想;
青山之阳,身影几多拉长。
要寻找屈子的踪迹,一定要去观太平山房。
我行走在陵阳,大山巨埠,山南水北,
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伟大的诗人,
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
回想当年的楚国,忠奸不分,
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是奸佞,葬送了楚国的骄傲,折断了楚王的脊梁。
忠贞的屈原,受到小人的计算,
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流放。
开始在汉北,这次又来到辰淑。
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而流亡。
长江与夏水有舟难航,
屈子随江流与夏风漂流,啸着落日天空的苍茫。
他颠簸着,读着一部苦难史:
家恨、国亡、苦闷、郁伤…
波涛,就像回家的脚步声,
闪电在天空划去,高潮却如此短暂,
而屈原忧国的情怀,
却像东流的江水,如此悠长。
船靠陵阳,他四顾茫茫,
汨罗的滩歌,悠扬的牧笛,
今至在他胸中激荡。
此时,他在江边涉水,触到了荇藻的微凉。
他又到山上漫游,看到花瓣的飞落与尘土的飞扬。
啊,振衣弹冠,昔日的景象,串成翩翩的联想:
那年,怀王田猎,不就在这个地方么,
太阳一片金黄,万箭齐放,
带着时间的血迹,让狡兔无处躲藏。
屈子跌出了万箭齐发的目光。
而如今,旧景仍旧,怀王却客死在他乡。
我的祖国我的王,魂归来兮,
归来兮,归来兮,归来兮…
屈子寸断肝肠。
行走在陵阳,
他衣袂飘飘,对昔日的盛景念念不忘。
他又-次登上高坡,俯瞰大地,
这时他发现眼前的风景,
又如此雄奇秀丽,灿烂辉煌。
他看到农家门楣的艾草、菖蒲,
不都在祈福君王的安康么?
屈子放亮了癫狂的目光,到处寻找,
他发现,这里古风依然,不令人文名响,
再到各处,竟发现有那么多的莲花清水塘。
他擦拭腰间从未拔出宝剑的锋芒,
他终于等到温暖的阳光,
他腾身去了九华,沐浴烈酒的雄黄。
在天台峰,汀蓝,山花,
清香在在山谷间飘荡,
溢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山间的斜阳,照着诗人清瘦的身影,
峡谷藏匿的行程,坚定了他的方向:
忧民、爱国、怜王,始终无不牵挂。
一种信念,在这里加固,
怀想、盼望、回归,伴着日影拉长。
一种情怀,在这里夯实,
他九死而不悔,跌出失国的忧伤。
一个诗魂,在这里飘落,
他用意志与大爱,写出了《涉江》《哀郢》《抽思》《远游》等华章。
刺心披胆,碧血流淌,
他从指甲缝里不断剔除污垢,
用自己的鲜血和着陵阳的沃土,
赞美陵阳,也给自己画像,
他把诗魂留在陵阳。
今天,我也行走在陵阳,
诗人的情怀、爱恋、忠贞,
累累在我心里冲撞。
我更亲眼看到了,
如今这桑蚕之地,鱼米之乡,
延生了屈子的楚韵骚歌,
在陵阳唱响。
顶着峨冠博带,人们舞动在芙蓉广场。
寻着屈子的足迹,我在青通河畔,
看到陵阳是如此灿烂辉煌!

作者简介:
江守荣,1956年12月,原籍安徽泾县,现居南京。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学院,从事过教育,宣传,文秘,新闻和金融等工作。
玉的痛
在深山里沉睡
在河床边躺平
在草丛中呼吸
其实你很土
谁识你
灰姑娘的命
谁识你
腹中一车诗书
那个识你的
不是懂你的伯乐
垂涎的眼神
淹没了你的光环
你像丫环被送入宫
换上华丽衣裳
任权贵把玩
一把把锁链
锁住了咽喉
生命在锦囊里挣扎
纵有
粉身碎骨的胆
也回不了从前
也回不了
那山,那河,那草
身边
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安徽分会
顾问: 王寒山 朱鹤年 孤城 李商雨 老巢
会长: 黄 平
执行会长:倪雯
副会长:孙启泉 李劲松 方华 纪良发 苏东山(常务)
秘书长:倪 雯
副秘书长:梁作成 王恩斌
编辑部 主任:黄冬松
编辑部 副主任:苏东山 朱先贵
外联部 部长:李远波
外联部 副部长:张承斌 端琼
投稿邮箱:179317445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