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躁之策 288
文/三木秉凤
人皆有心浮气躁之时,浮躁也是当下很多追名逐利之人的常态表现,然而如何除躁戒浮,却是君子的共同话题与思考。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由之而言谓:仁、智、勇乃君子三道。其实,真君子除此之外,尚有一道为“省”,君子当“日省吾身”,不管自谋还是为人谋,忠于自己还是忠于他人,皆是一种品质!若无自省,必生骄气。古谚: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人生误错,多出于心浮气躁,人生败笔,不过于违道悖德。是以古人修心以养其性,古人修德以养其情。
在《易经.说卦》中“骄躁与巽卦对应”,巽者即风行浮动骄慢之象。生活中骄常以傲立,常以孤赏,常以寡存,常成“高寒胜处跋扈”之相。什么是躁?躁者动也!表现为浮躁、暴躁、气躁、急躁、懊躁、毛躁、焦躁、烦躁,其皆为心绪难宁且飞扬浮动之状。躁从何来?来自功高我慢,来自思想浅陋,来自欲望难控。其实思想当深邃如根而欲望若枝头之果,假如根浅果丰头重脚轻,树鄢能稳?如何压制骄躁,实其两条途径,从根上修即根深系繁,以达成厚德载物,从果上修即少私寡欲,上下平衡乃为道统。

《老子》曰:“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君民平衡乃为政治艺术之作,阴阳太极之理就是常理,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身心亦需平衡!人生实际就是一个借世间之境修自己之心的过程,而修炼又是一个从肤浅走向深邃的过程,升华则是减少欲望丰富道德的过程。一个思想深邃、道德厚重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躁动与肤浅,看不到傲慢与骄横,偶尔观览几十年以前的老式照片,不管孩子还是老人,脸上皆凝结着一种稳重、沉着、淡然、庄穆的东方气韵,而当改革开放大潮横扫东方大地时,当人们被西方“利益与自我”价值观全面影响时,在一个没有宗教束缚又放弃传统道德修养管约的国度里,整个民族、整个社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狂躁之中,各种学说犹如以盲引盲,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携手走向焦躁的深渊且难以回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大环境中如何戒骄戒躁?古人给出过很多答案,如《论语》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皆要求人们稳与忍,但这些仍然是方法,而不是根本,根本则是良善诚信等民族价值观的形象,即躁从心戒,躁由德止,即修“心”先修“行”。因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利益性价值观已经让自我灵魂完全扭曲,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的社会面前让精神文明同步跟进?如何我自岿然乾坤不为名利所动?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唯有修心唯有立德而已。按古典教育所言人心有二即真心和妄心,真心为性德之心,妄心为骄躁之心。而修心养德的过程就是修掉妄念、养护性德的过程即修妄求真的过程,妄念越寡,骄躁越稀,而性德越厚,心神越宁。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比起孟子之言,我们俯仰天地只有惭愧之心,又何生骄躁浮华之心呢?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