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江苏淮安冯攀峰)
微风习习,阳光正好的初夏,我有幸参加由淮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举办的“百年回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采风活动”第二期采风组。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当我们一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于都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时,一种缅怀先烈们的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放眼望去只见于都河畔山清水秀,钟灵毓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高10.18米,碑身为双帆造型,其寓意是1934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由此地扬帆出征,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纪念碑四周环境优美,松柏郁郁葱葱,四季如春,象征着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万古长青!
【作者在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纪念碑留影】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这是纪念碑侧边围栏上镌刻的一首诗,纪念馆志愿讲解员满含深情地告诉我们,这是陆定一所写的《长征歌》第一首,描述的是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开始长征的情景。“为了架浮桥支援红军渡河,于都城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把门板卸掉了,一位老人甚至把留着给自己做棺材的木板都拿了出来。”讲解员告诉我们,周恩来曾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在于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中央红军顺利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揭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
随着讲解员的叙说,我们热泪盈眶,仿佛看到当年长征送别时的动人场景。
【作者在长征渡口留影】

当我们来到于都河码头时,导游面含热泪的为我们讲述了“把一切献给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一家人”的感人故事,一个催人泪下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奉献一切的场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在瑞金的沙洲坝有一个英雄的母亲,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忍痛把一家10子送出了8个兄弟。在红军准备长征的第一天晚上,老大杨荣显找到母亲,提出要参加红军,并随军长征,当时的老人家含笑点头同意,因为老人家正准备动员全家几个年纪稍大娃儿让他们一起跟随红军投身革命。当老大出来后,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和老八一起来到老母亲面前,齐齐跪下,含泪对母亲说:“妈,我们兄弟七个都愿意和哥哥一起随军长征,等我们老百姓翻身做主人了,再回家孝敬您。”我们的英雄母亲眼含泪水一一扶起了跪地的七个娃说:“娃儿们,你哥哥已经先走了,你们也快点去吧,不要掉队了,到部队一定要好好锻炼杀敌本领,推翻压在我们头上的反动势力。妈在家不用你们担心,会照顾好自己的。”就这样,一家兄弟八人一起踏上了长征路……
【作者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留影】

自从送走了八个儿子后,我们的英雄母亲每天都要来到于都河(贡江)口,望着红军离去的港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家一直没有等到一个儿子的归来,真的是望眼欲穿啊。
随年龄的增加和思儿心切,我们的英雄母亲最后双目失明,再也不能来到于都河边,迎接儿子荣归。可老人家倔强地坚持每天拿着板凳坐在门口等着她8个儿子的归来。一直到了解放后,老人家等来的是我们8位英雄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全部献上了宝贵的年轻生命。此时,英雄的母亲没有流泪,她的泪水早已流干,她对来看望她的部队领导说:“我娃儿们没有给我丢脸,更没有给我们红色苏区人民丢脸,我很欣慰我有这样娃儿们。”不久,老人家带着对儿子们的深深思念离开了人世……

【作者在长征渡口留影】
是啊,回顾历史,在于都,一杯杯水,一顶顶斗笠都凝聚着乡亲们对红军的无限情义。
于都,伟大长征精神的起源地,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将是追溯红色足迹最神圣的地方。
是啊!历史是最好 的教课书。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总书记的那句教诲: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作者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永远的初心 领袖的叮咛展板前留影】
一周的红色行程结束了,坐在回程的途中,我思潮澎湃,追忆当年长征送别时的壮烈场面 和动人场景,我禁不住再次模糊了双眼……
忆峥嵘岁月,党在一百周年光辉的岁月中培养了多少英雄模范,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在粵东海陆丰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彭湃烈士,就是共产党的一面光辉旗帜。彭湃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他接受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实現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終身。他带着留声机,在海丰龙津河边的大榕树下,开了留声机,吸引劳苦大众,以宣传革命真理。还把自家的田契烧掉,用活生生的实际行动来唤起劳苦大众投身革命的决心。終于成立全国第一个农会一一五人农会,使星星之火,点燃了燎原之势。最后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上海被捕。在狱中他始终沒有放下斗争。最后在上海龙华慷慨就义。党旗、国旗,有他的鲜血染上的一抹殷红。
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杨靖宇将军被敌人抓去侮辱了,敌人把他剖腹,腹里满是树皮……他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下,还坚持抗日的事迹永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如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更在青史上闪烁着万丈光芒。 还有 刘胡兰、赵一曼、江姐、彭湃的妻子蔡素屏等中帼英雄,也在党史的字里行间,闪烁辉彩。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同样走出了董存瑞等一系列的英雄。他们写下了浴血奋战的动人传奇。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中,走出了黄继光、罗盛教、毛岸英等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对英雄战士们最真实的写照,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被誉称为最可爱的人!
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涌現了焦裕禄、雷锋、孔繁森、袁隆平等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也在国旗党旗下飘扬着震奋人心的风采。
是啊!回眸百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少挫折和磨难;
回眸百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多少风雨和沧桑;
回眸百年,革命者用鲜血汇成了红色的大海,前行者的躯体铸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铁壁铜墙!
啊!伟大的党,百年辉煌的历程,多么震奋人心!正值在建党百年之际,我要把頌歌献给伟大的党!


(冯攀峰:淮安市淮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机关党委宣传委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文联代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市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阴区文联委员、淮阴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先后有600多篇作品在巜中国作家网》巜扬子晚报》巜现代快报》巜江南晚报》巜中国乡村杂志》等媒体发表。联系电话:17712895156;通联:淮安市淮阴区工业园区科技孵化园1号楼417室;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