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抒怀散文|《军旅之恋》作者/王耀明


作者/王耀明:沪上收藏家,原陆家嘴警察署署长,浦东分局110指挥室主任
别无所好,唯爱读书。
座右铭:人活凡间,一切皆流,唯有定数:“写作雅玩观礼记,儒风道韵点春秋。
【克勒文苑】抒怀散文&追忆军旅‼️→《军旅之恋》🚩🚩 ■作者/王耀明
【导读】:我们爬上路基石墩,站在钢轨上嘹望四周,觉得眼前这幅风景画十分亲切,那熟悉的路基仿佛在诉说:“老兵,你们辛苦了”。正巧,远处一辆货车嘎然轰鸣,呼啸而过,就好像在欢迎并接受老兵们的正规检阅……

【正文】:▼▼▼
老兵出发
==
人间四月,春风和煦。我们铁五师21团6位退伍老兵终于欣然踏上了仰慕已久的军旅,揭开了上海老兵再出发的序幕。2015年4月8日上午,我们一行搭乘吉祥航班由上海飞赴云南,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抵达昆明,又换乘一个半小时的火车,到达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春情涌动,颇有时光倒流之感,像似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部队的岁月,荡起了每位老兵的悠悠回忆。目睹时过境迁的变化,大家由衷地感到:岁月可以赢得我们的生命,但它赢不去我们一路上努力留下的欢声和笑语。

历史印证:没有咱们铁道兵大军昨天的巨大付出,就没有今天成昆铁路沿途经济带改天换地的累累硕果。
千里相会
==
在曲靖,我们一行下榻于曲靖军供宾馆。会前,主办方特意燃放36枚礼花,以示热烈祝贺。9日上午,由原来21团宣传队为主体召开九省市铁道兵战友联谊会。这简朴而浓郁的气氛,使各路战友不无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会议由马明勤会长主持,副会长致欢迎词,原宣传队各组及各省市战友代表相继发言。杜若渠代表上海老兵讲话,他笑容可掬的话语,博得大家阵阵鼓掌。一时间,歌声、掌声、欢乐声,声声入耳;真情、热情、战友情,情情入心;汇成了具有铁道兵本色和特质的热烈场面,共叙友情的气氛久久不能平静。

正所谓,各路老兵昨天相遇修筑成昆线,今天相逢举杯曲靖城,这种经过生死考验及老战友的特殊相会,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位与会老兵的心际。
久别重逢
==
当年风华正茂的21团宣传队缪发谦队长,时隔四十余年,而今已是七十多岁的白发老翁,且患有中风偏瘫后遗症,行动非常吃力。聚餐是日,众多战友到其府上拜望,彼此友谊拉近了队长与队员的距离。会见后,战友们将老队长搀扶下楼梯候车。期间,朱必正见队长久站不住,迅即借来一把椅子让老队长稍坐,队友们就像照顾自己亲人似的敬重缪队长。鉴于缪队长夫妇的热情与厚爱,专门盛情设宴款待各地老兵,大家频频兴杯,共叙友情。席间,美渺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不时将宴会气氛推向高潮。此情此景,令人难忘。大家迸发出强烈的愿望:一是祝福缪队长夫妇身体安康,家庭幸福;二是祝愿40多年后的宣传队员更加精力旺盛,艺术高超,充满新的活力;三是祝颂各位战友相会虽短,但经过战斗洗礼的手足之情天长地久、血脉相连,也像奔弛的高铁列车,缔结着歌舞和纯情奔向远方。

餐毕,战友们用车送缪队长到家里,姜宝根独自上前将缪队长缓缓地背在身后上楼房,安顿其坐下才放心,与缪队长依依不舍地话别。
时空对话
==
此次追思英烈的主题活动,就是深切缅怀先烈,追寻信仰力量。米易县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老县城(师部)铁建路的山坡上,陵园前有一块大广场,陵园后安放烈士墓地,广场左侧设有一个小型纪念馆。11日中午时分,各路战友列队伫立在陵前临时搭建的祭台前,献上花圈、摆上贡品、点上心烛。朱必正细心地拿出一包软壳中华牌香烟逐支点燃,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举行了简朴又庄重的祭杞仪式。当年,先烈们在修建铁路的打隧道、铺轨、架桥中流淌着你们的热血,有204名战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祈愿英烈眠而永生。此次特殊的时空对话,既是一种生命深处的眷恋,也是心中恒久永远的怀念。

在无愧无悔的岁月里,我们曾经当过铁道兵,富有同生死、共患难的经历,恰巧亦是共筑成昆线把我们东西南北的战友生命的机缘紧紧地绑在一起。它珍藏着老兵们许多挥之不去的情愫故事,积淀和承载着昨日创业的艰苦历史和今天发展的璀璨名片。

米易巨变
==
米易——四川省卫生城市。2015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专门拍摄了篇名为《美丽中国——米易篇》大型电视专题片,演绎该县具有综合经济发展的魅力,现正在打造一座国家级新型生态的袖珍旅游城市。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米易人对铁道兵特别有感情,并视修建铁路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脊梁,誉不绝口。过去穷山恶水的土地,时序变迁,如今赏不尽、看不尽、回味无穷。我们老兵均被这山美水美生态美以及知名度所折服、所感动、所震撼。变数见证,百闻不如一见,米易巨变,老兵陶醉。

这天中午,各地老兵在米易江边漫步,我顺便向山东籍老兵王均友、郁红光询问:“我寻找了42年的山东老兵白如法、刘彦福等,你们认得伐?!”老兵即答:“我们都是老乡,彼此都有往来。”一下子竟让我找到了两位山东籍老兵。当天下午,我拨通了刘彦福手机,与他通了电话,彼此格外兴奋:他根本没有想到,我在米易故土能找到离别42年的同班战友,这也许是天意所赐吧!我思忖:地变人变生态变,但早年战友之情永不变,变随时代的发展在延伸……
舒心畅游
==
9日下午,我们从曲靖乘大巴到陆良,畅游彩色沙林。10日上午游览石林风景区。午后乘车至攀枝花市。11日下午一时半许,我们全体老兵又乘大巴来到丙谷镇铁路旧址参观。我们爬上路基石墩,站在钢轨上嘹望四周,觉得眼前这幅风景画十分亲切,那熟悉的路基仿佛在诉说:“老兵,你们辛苦了”。正巧,远处一辆货车嘎然轰鸣,呼啸而过,就好像在欢迎并接受老兵们的正规检阅。大家格外兴奋,相互拍照,铭记历史,留下印记。随后,我们又驱车来到攀枝花三线建筑博物馆参观,馆名由中央老首长宋平题词。

12日至17日,我们浏览丽江、香格里拉、远眺长江第一湾,畅游虎跳峡、克宗古城、船游洱海、赏大理三塔及古城、逛昆明。途中的车厢里,我们的歌声、掌声、扑克声、说笑声此起彼伏,那舒心而悠闲的心绪随车沿着雪山、密林、田野、河畔、高速公路而舒心地远去。若你要问我,此次军旅游得怎样?我们会说:“安逸”;耍得怎样?我们会答:“要得”。这趟非常舒心的军旅太富有诗情画意了。如果用一字来概括军旅收获的话?我们都说:“爽”。

人生短暂,十天的军旅结束了,我们一行18日又乘飞机回沪。此次军旅,它给我们老兵所目睹、所领悟、所启迪、所思考、所倾心、所交流、所共鸣、所收获的东西实在太多、太真、太美、太丰厚、太宝贵、太震撼。我们老兵一辈子都会铭记并收藏今年2015年4月8日至18日这段特别难忘的军旅之恋。

希冀2019年纪念光荣50周年之际,我们战友有缘再次相聚在最美的——攀枝花市。(本文节选自王耀明先生的书作《人生如树》)


《军旅之恋》🚩🚩
>>>>>>>>>>>>(END)
撰 稿:王耀明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本文作者王耀明先生简介▼

王耀明:沪上收藏家,原陆家嘴警察署署长,浦东分局110指挥室主任
1952年生,浙江平湖人,诞生在上海石库门,68届初中毕业,17岁(1969年3月)应征入伍,曾在铁道兵服役4年,1972年10月1日入党,1973年3月复员回沪,脱下军装,换上警服,分配到上海公安系统工作。
先后在闸北公安分局分局海宁路派出所、政治处、市公安局政治部干部处、卢湾公安分局办公室供职,于1993年2月15日调至浦东公安分局工作。先后闸北分局团委书记、卢湾分局办公室副主任,浦东分局110指挥室主任、川沙警署办公室主任、治安支队三科科长、后勤保障部综合科科长、陆家嘴警察署署长、沪东新村警察署署长等职,至2012年10月底在外高桥保税区公安处退休,从警39年。
在职期间,努力进修、先后获得大专文凭和法律本科文凭。别无所好,唯爱读书,早在1980年起,曾是《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通讯员,其余爱好写作,以文会友。退休后,人闲心不闲,写写记忆中的片断,经过近3年努力,著有《人生如树》一书。人活凡间,一切皆流,唯有定数:“写作雅玩观礼记,儒风道韵点春秋。”
(▼上海海派书画院院长吴元京给王耀明先生亲笔题写的对联)
主要著述有《“自由世界”之梦》、《浦东第一警察署》(合作)、《“新生族”的悲哀》(合作)、《东上海有了“蓝牌旅馆”》(合作)、《略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科学化》、《平安来自“治顽”后……》获(人文沪东报)征文比赛作品三等奖、《古燕京里墨蕴香》,《不散的军魂》发表于《新民晚报》夜光杯
▼本文作者王耀明先生的典藏一览



【克勒文苑】抒怀散文|《军旅之恋》作者/王耀明
2021-07-29 18:11:39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