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永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叙永县融媒体中心
叙永县作家协会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叙永分公司
叙永融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展 示
《我和我的村庄》/王兴(四川叙永)
《心愿(小说)》/张先伦(四川叙永)
《花篮(组诗)》/赵焰(四川叙永)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荐稿:大赛组委会
策划:李腾双(自由翱翔)
制版:李腾双
审核:余远忠
终审:靳朝忠


我和我的村庄
王兴(四川叙永)
春茶贵,春茶好,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又是一年采茶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叶芽正勃勃地生长。各家各户齐上阵,忙碌在茶园里抢摘明前茶。
这里是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我的家乡、我的根。我是村党支部书记韦思华。看到村民们收获的身影,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红岩村海拔约700米,距离县城7公里,幅员面积8.87平方千米,下辖7个社,农户1025户,村民3959人。
村庄像一把椅子的平面,撑起椅面的是绵延起伏的丘峦,雾气弥漫的丹山是村庄的靠背。村里土石皆赤属丹霞地貌,村庄因此得名。
一
曾经的红岩村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偏居山地一隅的村民们整天无所事事,在鸡鸣狗叫中到处游荡,闲散过着各自无聊的生活。
18岁那年,我参军走出了村庄,外面的一切照亮了我的视界。3年部队生活,让我在思想、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改变和炼锤。1994年,我退伍离开军营,满载梦想的青春推动着我投入到火热的打工潮流中。
马尔康的建筑工地,少雨水,大风吹,扬尘重。夜以继日地干活,吃最廉价的饭菜,住在简易的工棚,没有厕所,工钱也一直被拖欠着。各种状况的叠加,让我内心布满烦恼。更深时刻,他乡彻骨的寒冷又演化成疲劳不眠的夜,自然令人想起我那虽穷却还算温暖的村庄。
现实的窘境促使我思考:自己离开家乡到外面打工挣钱,而许多外地人却又来到我的家乡发展,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回到家乡,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呢?
1996年,沿着这个坚定的思路指引,我一路奔波回到村庄。还没顾得上擦去一身的风尘,还没等到汗水打湿的衣裳风干,我就大刀阔斧地干起了养鸭。由于缺技术,只凭经验、热情,外加交通不便、信息封闭,鸭子成活率低,辛辛苦苦干了两年,也没能赚到钱。
致富的渴望总让人思变。1998年转行干起了屠宰的营生。乡下卖肉对象都是当地熟人,村民普遍贫穷,所以买卖赊账多,小本生意经不起资金的渗漏。但,卖肉实实在在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当赚到一辆摩托车钱时,我跑起了摩的。这个来钱快,但不是长久之计,跑摩托车是非法营运,万一出事承担不起后果,爱人对此也持反对态度,这样跑摩也没干多久。
山里的春、秋去了又来,我折腾了十年一事无成。但,致富梦想的那一粒种子却一直被我呵护在心里最易萌芽的角落。

二
红岩村气候温润,酸性红壤。县志记载,丹山36峰之定风山曾经生长有野生茶树,清代中期开始,村里人开始种茶,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种茶历史,丹山下红岩坝区培育出的茶品极佳,曾作“贡茶”进献过皇家。
时光推进,2003年,村内的独家制茶户牟德猷因年老不再加工生产干茶,村民的茶叶销路便进入了困境,有的村民还准备挖掉村上仅剩的几十亩茶树,红岩茶已经走到濒临绝境的地步。
一个人转悠在山丘上零星茶树间。谁来维护好这些种植多年的茶树?谁能把这些茶叶宝贝换成真金白银?谁来接续红岩茶的未来?这些问题让我热血,也让我冥思苦想了好久,犹豫不决了好长时间。
2004年,我努力筹集到资金,购买了两套制茶机械设备,创办了红岩思华茶叶加工厂,轰轰烈烈翻开了茶业人生新篇章。
制茶初期,生活苦不堪言。我晚上熬夜制茶,白天赶赴各乡镇摆地摊推销茶叶,有次卖完茶骑摩托返回,因犯困翻滚下路旁斜坡地,顾不上身体擦伤,我索性就地睡了一觉。也正是这种忘我的创业精神,再加上做人诚信、茶质上好,我制的茶逐步在各乡镇建立了可靠的零售商销售网点,进而形成产销两旺的局面。
销售,培育好渠道是硬道理。县城内有茶叶专卖店,各大超市有专柜代销,网上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我的茶叶买卖做得风生水起。价格在300至1980元区间的高端产品“毛峰”、“毛尖”,已被经销商远销到了广州、上海等地。
两年的艰辛奋斗,自己算富裕起来了。然而,作为一名在部队就已入党的老党员,根系故土发展的我,看到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依然落后。好多乡亲离妻别子外出打工,到处奔波;好多家庭年迈的老人独守空巢,无人照料;好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孤独成长。我的内心并没能真正大快乐起来,我懂得一枝独秀撑不起村庄美丽的春天。

三
2006年我任了村干部,通过反复思考和市场调查,决定整合村上力量,重新擦亮“红岩茶”这块老品牌,带动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为了调动村民的种茶积极性,我投入积蓄,大胆向村民承包了150亩茶园带头示范扩展生产,这样辐射带动了周边500户村民种茶达1000余亩。为了把产业做大,真正带动群众种茶,我在村上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收购村民鲜茶叶模式,进一步引导农户种茶。当收益有了保障,村民的积极性有了更大的提高,大家开始扩展种植茶树。
红岩村茶区气候适宜,生态优良,无任何工业污染,非常适宜发展名优绿茶和有机茶,是茶叶生产绝佳区域之一。
为了鼓励村民种茶致富,县上也紧锣密鼓地跟进,采用发放种植补助、茶苗补贴、赠送肥料、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促进茶业发展。全村茶产业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整个村庄都活了起来。
为助力村民做好“茶文章”,打好“产业牌”,我采取“逐年添加设备投入,步步为营上台阶”的做法。2010年我把茶厂更名为叙永县定峰茶业有限公司,投入100多万元改善设备,使每年加工干茶能力达8万多斤;投入近百万,建立更加合理、完整的销售渠道。定峰公司实力的壮大,吸引了更多村民参与到茶业中来发展。
茶业发展,科技兴茶是关键。我承包茶地1000亩建立核心示范片区,引领绿色生产;请农业局茶果站科技人员分批次给村民传授种茶技术,进行绿色防控指导;个人自费到农业大学深造,学习茶业专业知识。一系列务实办法的施行,保证了红岩茶的品质。“红岩定峰毛尖”多次荣获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被评为“四川省地方名优产品”;公司被评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泸州市十大先进茶叶企业”。
叙永定峰茶业有限公司的良性发展,给村民带来了直接经济利益,点燃了整个村庄村民自觉种茶的热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红岩村3959人1025户家家种茶,年人均收入50000元左右,截止目前已建成名优茶叶基地1.6万亩。产品以大宗绿茶为主,名优茶为辅。现有叙红等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生产、加工为主的家庭农场2家,区域内有定峰茶业、红岩茶叶有限公司、庭香源茶厂、叙红专合社为主的30家茶叶加工企业,年加工鲜叶7百万斤。基本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业态格局。
依托叙永县2018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标准化机采茶叶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红岩茶进行标准化机采茶园基地肥培管理;运用标准化机采茶园机修、机采技术;全面优化茶叶加工设备;强化绿色防控设备和技术工作,把该区域作为叙永县首个标准化机采茶叶基地进行打造,立足实际打造特色优势农业茶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结合县乡村振兴规划,以此带动全县10万亩茶叶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叙永县茶叶发展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红岩村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振兴发展契机,以“环境型、生态型”茶业为目标,全面提升茶叶产量、品质,努力实现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景观化打造。2020年,红岩村获得“泸州十大最美茶园基地”殊荣。
村庄开始美了,村民变得富了。全村茶叶一产收入达6000万元,二产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村民基本上都修起了别墅洋房,200多农户买上轿车,在叙永县城买门面,买住房也较普遍,20多户开起了农家乐、搞起了乡村游。茶产业不仅让经济飞跃式搞上去了,还给村庄带来绿色环保的生态效益,为旅游开发奠定良好基础。红岩村靠茶业脱贫致富的经验,被相邻的宝元、丹山两村借鉴,两村种茶面积已达6000多亩。
小小茶叶片成为发家致富的“金叶子”。“过县东驰十里地,行吟不觉茶香”、“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凡来过村庄的客人都为我们的茶事业点赞加油。汇聚如山的赞誉,将助力红岩茶带着美好和芬芳,走向希翼的远方。

四
理想信念是继续前行的一盏明灯。2013年,我当选红岩村党支部书记。红岩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中心,坚持以“认真、细致、踏实、求实”的工作理念来开展村务工作,以“促和谐、保稳定、求发展、缔造幸福红岩村”为奋斗目标。
为了更好发展红岩村的茶产业,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实施茶产业保障性基础工程。
村上多方筹措资金1500万元进行水茶工程配套:修水渠、堰塘等,确保缺水年份茶叶生产不受影响;又想尽办法投入1500万元进行路茶工程配套:完善村级公路设施、社社修通公路、家家修通水泥路,减轻村民劳动强度,从而保障茶产业发展的交通优势。
从2017年至今,村里根据问题台帐进行了逐一整改落实。卫生、环保硬件设施加强;落实村集体农维资金解决了几个社的堰渠破烂维修问题、修建标准化垃圾库问题;使用村资公司利润近三十万元修建健康饮水工程,2018年底村民吃上了优质的自来水。
全村7个社天然气已全部安装贯通。500多农户(一半农户)用上了天然气、500(另一半的)农户用上沼气清洁能源。双挂钩工程3个点48户安居工程全部竣工,解决了我村所有无房户和相对困难户住房之忧。
基建设施的完善,促进了村上经济的稳定发展,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问题,增加了村民的获得感,同时也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村庄经济在腾飞,没忘记特殊村民。红岩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47人。村上为残疾贫困户潘洪彬扶志、扶业,为他跑残联,询环保,走银行,垫支、捐资、出借等多管齐下,长期努力帮扶,现在该村民拥有了自家茶园、并养殖20多头种猪;贫困户牟云正因病致贫,家有五个小孩,村上协调产业资金护持他,组织人手无偿帮助建设生产用房,跑手续搞养殖,并且负责买卖产品。无论多么艰难,2019年,我们村实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美好愿景。
村支部2013年以来,连续5年被叙永县叙永镇评为优秀基层党支部;我先后被泸州市和叙永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用标兵优秀个人、入选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委候补委员。2016年被泸州市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村民物质生活好了、精神文明也得齐步走,村庄要上档次,文明必须上台阶。通过宣传,检查,考核,奖励等手段,发动村民搞好村容村貌。村民自觉捡拾垃圾、自觉绿化美化居家环境、自觉改厕、过年过节家家张灯结彩;村民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广场舞、歌咏比赛、棋类活动、采茶比赛等开展得有声有色。去年“五、四”青年节送选的舞蹈节目《红岩茶韵》获得县一等奖。
通过不遗余力地治理,村庄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彻底扭转了少数村民有钱了就打牌渉赌的恶劣风气。良好的村风、民风,使村里各个小家庭都过得幸福、和谐。
2020年,我们村被省、市评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和省级卫生村,2020年11月,红岩村又成为全国文明村镇,被誉为“叙永县城最美丽的后花园”。

五
山含情,水含笑。时光回溯到2013年,那时正是不惑之年的我全票当选红岩村党支部书记。站在新的岗位,我一直以坚定的信念、担当的情怀和奋斗的精神做人做事,在忙碌、辛苦中,八年一晃就度过了。
而今,进一步推动我村茶叶产业化项目落实、高标准粮田改造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党群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营管理公司营业大楼亟待完善;铜鼓石接叙合路10公里白加黑项目实施亟待争取;12公里景观骑游道项目需要实现;村班子成员办事能力、工作效率亟待提高……一系列事情正在等着实施解决。
未来,红岩村将依托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展示茶山、茶园、水景、古庙、老寨在美学上的美好意义,着力打造茶文化乡村旅游,拉动康养、酒店、食品等业态,进一步提升村级绿色生态经济,展现新时代“文明村镇”魅力,让村庄焕发出“百年茶村”的傲人风采。红岩村最美的明天等着我和村民们共同去努力实现。
巍巍丹山下,万亩茶林绵延山岗平畴,铺展成绿波起伏的海洋;峰峦烘托的小院子、石坎子、杨家塘如镜的梯田,延展错落中划出优美的曲线,是摄影家们的天堂;飞泻的山泉、纵横的灌渠、绕村淌过的溪流,共同唱幽了我们这个山村世界。
山好、水美、空气清新;地洁、人勤、生活美好。红岩村美丽的画卷正徐徐展现。

作者简介:王兴,叙永县城郊中学高级教师、泸州市骨干教师。泸州市作协会员、市文联报告文学创作团队成员。多年进行文学创作,有几百篇文章发表在各级电视媒体、报刊杂志。长期为市域内多家单位、团体、个人按需宣传策划并撰写大量各型文案。

心愿(小说)
张先伦(四川叙永)
响水河是赤水河上游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响水村就因响水河而得名。在响水村,幺叔占了两个最:家里最有钱,住的房子最老旧。
幺叔的儿子三十年前高中毕业就到广东,发了财,听说现在名下的公司就有好几家,幺叔家便理所当然地坐上了村里首富的宝座。
幺叔的老伴十年前去世后,儿子曾经几次三番要接他去广东住,村里人也劝他到广东和儿子一起住,他始终一句话:“人家叶落都晓得要归根,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要去广东?怕要去广西!”
幺叔不去广东,他仍然一个人住在他的老屋里。幺叔的老屋是祖上传下来的,少说也有百年历史,是现在响水村唯一还住人的老屋。老屋是立柱板壁房,柱子粗大结实,原先盖的是草,后来幺叔将它盖成了瓦房。这些年,除了岁月不停地在不断加厚的黝黑上增了一些光晕,老屋再无其它变化。
其实村里人内心也舍不得幺叔离开村子。响水河谷独特的环境孕育出这里特有的凤凰李。凤凰李皮薄肉厚味甜,而且入口即化,回味悠长。凤凰李好吃,价高又不愁销路,前几年政府就把发展凤凰李作为响水村的脱贫攻坚项目,村里家家户户都贷了政府贴息的款发展凤凰李。但没想到凤凰李的嫁接、栽培和后期管理都很讲究,不像一般水果,幸好幺叔没去广东,他有祖上传下来的打理凤凰李的“绝活”。这几年,幺叔就成了村里的“宝”,免费为各家各户提供技术指导——有人家要给报酬,幺叔死活不要:“乡里乡亲的,我又不是缺吃少穿。”
为了解决凤凰李大上市时的贮藏问题,去年村里争取到一笔资金用于修建冻库,可冻库修好后的一些附属设施还缺少资金来源,如果等重新向政府申请后再完善配套设施,那冻库可能就得推迟一年才能投入使用。正在支书焦头烂额时,幺叔敲开了村委会的门,把一叠钱放到了支书面前。

“二十万,捐给大家搞冻库。”幺叔说这是他儿子捐的,“他在外面,总得给家乡做点事。”喜出望外的支书说要打电话代表全村感谢幺叔儿子,他慌忙制止,说儿子吩咐过,做实事就行,其它的啥也不兴。
有了冻库,就解决了凤凰李大上市时的贮存问题,解决了村里凤凰李发展起来之后的后顾之忧。冻库所有工程完工那天晚上,支书高兴,揣了一瓶珍藏的老酒去幺叔的老屋——他内心感激幺叔,知道幺叔喜欢喝点小酒,要去陪陪他,敬他一杯。
支书推门进去时,幺叔正准备吃晚饭。幺叔白天肯定又去李子林里转悠来,衣服上还粘附着几片绿色的李树叶子。
这一夜,支书和幺叔边慢慢喝酒边聊天。幺叔说,活了七十多年,他看得清清楚楚,共产党好。幺叔辦起指头:“修公路、全村发展果树、修冻库、给贫困户修新村,没有上亿的票子能办到?我们响水村现在是春天李花如画,夏天果满枝头,过去谁会想到会有这一天!我家儿子要我去他那里,我还劝他回来呢——大家都走了,咱们村会有今天?”
“所以我不去广东,我也要为大家做点事。”幺叔说。
“那也总得把老屋拆了重建吧,你又不是没条件,现在村里就你还住旧房子!要不,我往广东打个电话,让他给你把这老屋拆了重修?”支书劝幺叔。
“这老屋不能拆!”幺叔一本正经地望着支书,“你知道不,当年红军一渡赤水的时候,曾经在我家这屋住过,红军走时说,一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的老人去世前给我交代过,这房永远不能拆……等以后我死了,这老屋,就给村上。要让响水村的人永远都知道红军在这里住过,知道共产党好……所以我把儿子给我修新房的钱也拿给你们建冻库……”
正在兴头上的幺叔没有发现支书吃惊得怔住了,用有些发红的眼睛盯着他。
“我年轻时就想入党,过去没能力给大家做事……没有资格……现在老了……要快点抓紧时间给大家做点事……争取……”幺叔边说,边站起来,走到里屋,出来时手里抱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箱。他打开木箱,从里面拿出一张纸递到支书面前,“这是我的心愿,你帮我看看……”
支书接过幺叔手里的纸,纸的顶端,几个稍大一些的工工整整的字一下跃进了他的眼中:入党申请书。
支书心中瞬间翻滚起波澜。他抬头看着幺叔——幺叔喝了酒后红红的脸上竟如孩子般写满了纯真,是那样可亲可敬……

作者简介:张先伦,生于1970年,文学爱好者,住叙永县赤水镇商贸街。

花篮
赵焰(四川叙永)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杜鹃
子规向北而啼 漫山火焰红
隔着车窗飞逝而去
我必须停下脚步 抱紧时间长腿
一步一步往后退 直到听见枪声
你倒进我怀里 鲜血染红大地
我要让子弹从你胸膛退出来
退回到敌人黑洞洞的枪口
然后是雪山 草地 万里征途
我要退回井冈山下 火红的蓓蕾里
把双眼饱含的泪水 洒在绿叶上
与你一起 等待燎原

海棠
仰望每一棵古树
抚摸西府海棠
暗褐色酮体 被子弹击中
早已满目疮痍 像打满补丁的岁月
向上 向上 忍受截肢之痛
也要盛开血色花 香飘中华
玉堂富贵 人民共和
我要给每一片绿叶 每一个枝头
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花儿就叫海棠 我眼眶
掉下的两颗汉字

梅花
雪压枝头 压倒北方最后一根草
冻僵河流生生不息心跳
我只能在大雪来临前 舍弃一身绿叶
眼巴巴地看着叶儿凋零
一花功成万叶枯 我微陀的躯体
流淌着黄叶回流的血液
我要为他们润育三蕾五瓣
在天空开满五福花
开花不畏严寒 花开不畏强权
纵然刀架脖子上
我也要为人民绽放

牡丹
打开自己 趁国色天香
脚下黄土地干裂太久 像闪电
撕裂城市与村庄 雷声中
我破土而出 掀翻一切压迫者
枝繁叶茂就遮天蔽日了
我交出绿叶接受阳光质询
惊恐蓓蕾一瓣抱紧一瓣
开花只为信仰
从容不迫是一朵微笑的牡丹花
只要祖国昌盛 我愿敞开胸怀
一瓣一瓣脱掉伪装

三角梅
误会了这些红
以为枝头都是硕大红花
都是祖国花朵
绿叶穿成军装 枝条扛成长枪
追随春风走遍海角天涯
激情岁月 基因自根部升腾
爬上高墙 一探头红遍万里河山
一颗子弹以放慢速度扑来
击穿厚厚的墙 鲜血染红军装
很多年后才明白
为啥你只开 很小很小白花

苦菜花
山路蜿蜒 一步一朵
走向山外 我空空的胃
河谷巨大溶洞 饥渴得只剩下
消化不了的石头
一把大刀 四渡赤水
奔腾赤水河
把云贵川扔向两岸
雄鸡一唱天下白 一路黄花花
一朵一步 十迎哥哥回故土
刀柄上的红缨
至今测试着风的方向

朱瑾
山还是那座山 住着不死神仙
田还是那湾田 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缕炊烟升起 白鹭徘徊乡间
什么时候起 田园风光
秀丽成弱不禁风稻草人
一根稻穗压弯腰 孩子们翅膀硬
飞出一个人样南来北往
雁过留声 青山绿水 不忧姓甚名谁
扶贫何须言志 关怀雨露自来
朱槿花开 不待来年四十六
蓑衣脱去换红袍
作者简介:赵焰,叙永县作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