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新词旧韵,倦客笑谈儿女事;
宝剑柔情,英雄初识姐妹心。

时序已经是小寒第十二天了,正好也是四九的头一天。天上彤云低垂,耳畔北风呼啸。这浣花溪畔一派萧瑟,除了两三只趁着沧浪湖水退去,在新渚软泥上捕捉鱼虾的寒鸥外,几乎看不见游人和其他生气。但在【醉花荫】的柴轩外,却有一人在翘首张望。此人正是拈花叟,三天前听了倦客的一回书后就心痒痒地想知道下文。
谁料倦客却托人捎来信,说年关已近俗事成堆,这几日有好几个应酬没法推掉,一是原单位组织的退休老职工团拜,另外是一帮小学时候的同学的同学会,还有就是一为老邻居要娶儿媳妇送来了大红请柬……诸如此类!这倦客老儿要三天后才能前来应约,气得拈花叟独自一人喝了晚上闷酒!
好容易熬过了三日,从中午起这拈花叟就心绪不宁地在【醉花荫】外转来转去,没想到却转出了一肚子文章。回到柴轩,大叫十三拿纸笔来!隔了一阵子,没想到是桃花捧着文房四宝来到,问道:十三这会儿正在替你老和倦师叔准备被下酒菜呢,师伯何不去屋里?这里天寒地冻地,你写起字来不会觉得手僵呀?
这拈花叟在饭桌上将纸铺开,提起笔一边写一边说道:回到屋里去,没了这感觉也就没了这气韵了……不一会功夫写完,叫道:桃花你来看看,我这几句歪词还有点味道么?
桃花一看,是一阕沁园春【隆冬感怀】词云:
岁晚隆冬、数九时候、残荻渚头。叹旧园未老,平湖依旧,枫林虽败,梅苑生幽。老树望春、清溪留韵、几点寒鸥戏浅洲。慢行处,且揽风舒袖,挥送闲愁。 少年长爱登楼,也曾是、书生意气稠。笑霸王失鼎,别姬吴水;周郎气短,遗恨东流。鞭指楼兰,诗题石上,欲饮凌烟顶上头。邯郸事,待金鸡唱晓,梦断沉浮。
读完拍手道:师伯这阙【沁园春】借眼前之景,发心中之感,用隆冬之冰雪风霜浇胸中之块垒,实在高明……岂料桃花这话还没说完,却有人接嘴道:“我看未必。上片写景着实不错,但也稍微有些坐得太实之嫌,下片纵横捭阖指点江山,虽是大气,但结尾这三拍,未能收一个豹尾,这就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这拈花叟自己,本也感到结句泄了气,确实还需要斟酌,但却恨这倦老儿太不给面子,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脸上感觉很有几分挂不住。愤愤地说道:“我老花等了你一下午,你姗姗来迟,无聊之至我就随便凑了这几句,自然说不上好。倦兄高人,不如依韵也填一阕让我学学?”
倦客道:“何必依韵?就是步韵吧。不过前人常云,和而不同方为上品。你我两个还是先喝杯酒暖暖身子吧,三杯过后,我还你一阙沁园春如何?”
拈花叟心中有几分不服,心想道:如果是【无题】、【漫兴】之类,要步韵而和而不同,那自然不错,我这是命题填词,你还大言不谗要和而不同,我倒要看看你这老儿究竟有多少斤两?口中却说道:“如此甚好!倦兄请,我两就杯酒言诗吧。
进得店内,小二已经在里边暖阁内备好酒菜,桌上一个三鲜汤料汤锅正翻腾并散布着诱人的香味,几样冬季的时鲜蔬菜和豆腐、鸭血、鱼片,正是倦客喜欢的下酒菜,此外还有他离不得的花生米。
一壶陈绍已经烫好。十三替二人斟上酒后,替自己也斟了一杯,桃花过来后二人打横坐下,看着倦客。
只见倦客一口酒一口菜或是一颗花生米,三下两下三杯酒就下肚了,拈花叟盯住他,见他叫十三在把酒满上,正要提醒他已经过了三杯酒时,他接着说道:“去拿纸笔来。”
须臾之间,十三拿来纸笔,这倦客去到旁边一张桌上,只见他放佛是不假思索,一阵笔走龙蛇后,哈哈一笑将笔一掷,说道:“成了,麻烦十三读读。”十三还没答应出口,桃花抢着说道:“还是我来读吧。”
随着拿起词稿读到:(倦客和词)
独对严冬,神女峰下,乱石矶头。看惊涛拍岸,雄浑依旧。朝云暮雨,水秀山幽。太白留诗,高唐遗韵。忍听猿啼送远舟。凭谁问,过峡江千里,兀自言愁? 怎堪国破登楼!放眼处,山川戾气稠。更兵焚过后,哀鴻遍野。铁蹄到处,血水成流。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收拾河山待从头,男儿志,应辽河饮马,再问沉浮。
读完后座间三人一阵短暂的鸦雀无声后,一齐叫了声好!先是拈花叟道:“我老花不得不佩服倦兄的才思敏捷,更佩服的是确实此作是和而不同,而且气势磅礴!……”十三接着说道,而且结句更像放翁祖师当年赐予我西蜀子祖师的撷芳词……
不料倦客两手乱摇道:“打住、打住,各位先慢夸倦客。此调【沁园春】的原创者并非我倦客,我只是根据记忆整理写出,并稍稍做了一些增添而已。”
拈花叟道:“那又是谁人所作?”
倦客答道:“此调乃公孙少华所作,是他在巫山县的【云雨阁】上,在大战奸贼韩忠显前夜所作。”
众人道原来如此!却原来公孙前辈不但是武功了得,同时还是文采风流。
倦客道:“贵派公孙夔是放翁的义子兼嫡传之人,以后几代都是文武双修,同时少华母亲沈夫人祖上乃唐代大诗人沈佺期之后,更是诗书传家,少华家学渊源自不待说。重要的是他这阙词所表达的完全是当时当地他心中的真情实感,所以也就特别感人了。不知花兄服了么?”
拈花首道:“我派先祖,我崇敬还来不及,岂有不服之理?”
倦客道:“那你就该连饮三杯,好好谢谢你先祖的指点。”
拈花叟道:“这酒我自然是要饮的,但你确需说清楚,指点我什么了?”
倦客道:“其它的就不说了。单说这【沉浮】二字。你这沉浮说的不过是个人身事,一个小我,用这等字眼多少有些浪费了。而少华前辈的沉浮是指的江山社稷,问的是乾坤之沉浮,境界之高低立时可判也。人云一字之师,这浮沉二字怎么用法,你先祖更堪为你师也,你连干三杯,一点不冤枉的。”
拈花叟一拍桌子道:“说得好,我就干这三杯,为我先祖少年英雄,志向高远而干杯,有何冤哉?”说罢就三杯酒一饮而尽,对倦客说道:“闲话少说,你还是接着讲少华等人的巫山锄奸之行吧!”
倦客道:“好说、好说,各位且听我慢慢道来。”
书接前章。话说剑萍正在同长孙斐说话,屋外突然有人接嘴。剑萍先是一惊,后一声笑骂道:“你这个鬼妮子,敢藏在外面偷听么,看我不撕烂你的耳朵!?”
说话间,只见那冬梅端着一盆水进来说道:“长孙公子该擦洗身子后换药了。不过看在我伺候你这么久的份上,今后传武功,一定得算上我一个。”长孙斐连说道:“那是,那是,长孙岂敢忘了冬梅妹子的扶持之恩……”
冬梅赶紧打断他说话道:“长孙公子快打住,要不小姐又要骂我没规矩了。”剑萍道:“你自己知道就好。公孙将军的行装你替他收拾好了么?”
冬梅道:“这个不劳小姐操心,我早已准备妥当……”
长孙斐突然说道:“且慢!不说到这里我还差点忘了一件大事。”
剑萍问道:“什么事?”
长孙斐道:“剑萍你有所不知,韩忠显那贼所用的兵器乃一对虎头月牙护手钩,专门锁拿刀剑一类兵器,少华兄弟用剑,正好被他相克,冬梅妹子烦你将这柄白虹宝剑拿去交与少华兄弟,此剑削铁如泥,正是双钩的克星。”
剑萍道:“还是你想得周到。这把宝剑你是怎么得来的?
长孙斐道:“家父当年曾在乱军中救过余阶余大人之性命,后来余大人去职离开合州时就将自己的随身宝剑赐与了我父亲。在合州突围时,家父怕我等力不所逮,就将这柄宝剑赐与了愚兄。这次正好派上用场。”
剑萍道:“原来如此,这真是太好了,冬梅你就把剑给公孙将军送去吧。”
谁知冬梅说道:“公孙将军恐怕已经安息了。明早不是要去送行吗,还是小姐亲自送到公孙将军手上最好。现在还是抓紧时间替长孙公子换药吧。”
剑萍道:“这样也好。你手脚利索点,快开始吧。”
接下来一夜无话。次日刚刚天交五鼓,一行人已经出现在演武厅前。剑萍再次转达老太君的叮嘱后,把白虹宝剑送到少华手上,将长孙斐的嘱托一字不差地向少华转述了一边。尤其说道,白虹剑在手就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先找机会削去敌人双钩的钩头,定能乱其心志,占得先机等等……
少华连忙道谢道:“谢谢萍姐姐,请转告长孙哥哥,让他放心,我一定会记住他的叮嘱,不会给他丢脸的。”
冬梅一直盯著少华,心道:傻子,你怎么就这两句话,怎么就不和你的剑萍姐姐多说两句?
此时却见,剑萍亲自将宝剑系到少华腰间的英雄带上,然后执住少华的手说道:“少将军此去千万保重、保重!,凡事在进前需先思退路,切莫逞匹夫之勇。你的安危是全山寨人心所系,我们等着你平安归来。”
此时此际,少华也不禁心涛涌动,两眼湿润。被剑萍握住的手心浸出了汗水,但他却喃喃说了句:“多谢姐姐的关切,山寨的事务纷繁,全仗姐姐打理,也望姐姐要多多珍重。”
剑萍再说了声珍重后放开了少华的手,退到一边。
此时冬梅大步上前,将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系到少华背上,里边装的都是些什么可谓一言难尽。里边除换洗衣服,夜行衣靠常备药品外,还有煮好的鸡蛋,煎好的夹肉锅盔……少华感觉沉甸甸地不觉问道:“姐姐都装了些什么在里边,我们山路行军需要一切从简的。”
不料冬梅答道:“都是出门在外用得着的东西,物到用时方恨少,难不成你一个大小伙还背不动这个包袱?”
你别看冬梅读书不多,她化用这句成语还挺有创意。少华一时不好说什么,只听冬梅靠近身说道:“我说不来什么珍重保重的话,再说也已经有人说了,我送你一个玉佛保佑你平安。
随说随半转身去,从脖子上解下用红丝绦系着的一个比拇指稍大一点的玉佛,系到少华脖子上,并塞到他怀里。
尚带着少女余温的玉佛贴在少华胸前,让他感到一阵心跳,觉得不像是一块小小的玉,倒像是一块火热的炭!这块炭一下子融化了他用以禁锢心灵深处那一块禁地的一把锁,让许多莫名其妙的东西纷纷喷涌而出,让他感到既惶惑又有几分喜悦和甜蜜,但更多还是莫名其妙!这先后到来的两个异性的关切和情谊,让他比喝了一碗烈酒还感到醉人,令他不知所措。读者诸君还是饶了他吧,让他自己慢慢去消化吧。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剑萍,心中是五味翻滚。冬梅自小同她一起长大情同姐妹。而那块玉佛是李夫人在逃难人群中捡到冬梅时就佩戴在她胸前的,将此玉送与少华意义太不一般!但如果能有她来代替自己照顾少华,那却是最好不过了。但是,这其间却还有一种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孩子的一点隐隐的妒意,再就是一重深深的歉疚。
(倦客按:此情此景让人不觉想起了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中的两句:青年男儿谁个不锺情?妙龄女子谁个不怀春?
谁说公孙少华就是一段呆木头?谁说那鬼精灵的冬梅心中就只有小姐和公孙少爷的婚事?
这一切究竟如何发展,如何收场?还请读者诸君同倦客一起等待吧。)
书归正传。就在此时,小丫鬟玉梅搀扶着老太君战战巍巍地来到,说声:“酒来了,老太君特来为众位壮士践行。”说话间只见五名小厮各端一碗酒来到少华等五位壮士身前。
老太君朗声说道:“待老身口号一绝为各位壮行随即高呼:
大宋英豪在,将军意正稠。
白虹三尺剑,定斩贼人头。
言罢举起手中碗道:“老身以茶代酒,先干为尽,请各位壮士饮此酒上征程!”
众壮士,齐声喊道:“白虹三尺剑,定斩贼人头。谢老夫人壮行!”
说毕各位均是一饮而尽。剑英说声:“出发!”一行趁着月色向射虎口行去。
众位壮士此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