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亡齿寒》
朗诵 陈一萌
春秋时代,虞国和虢国都是弱小的国家,两国不但疆界相连、同宗同姓,而且在形势上相辅相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那时他们两国所应共同抵抗的强敌是晋国。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又要派兵攻打虢国,但欲到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境内。于是晋献公派大夫荀息送千里马和名贵的宝玉给虞国国君,再次请求让晋兵通过,以便攻打虢国。
虞君是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人,他贪图良驹及美玉,想答应晋国的要求。

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认为虞虢二国利害攸关,理应守望相助、密切合作,于是急忙跑去规劝虞君,他说:“请大王千万别答应借道给晋国,因为虞虢两国疆土相连、利害相关。如果晋国把虢国灭了,虞国势必危在旦夕。这情形正如一个人的嘴唇与牙齿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嘴唇失去了,牙齿便会暴露在外,孤立无援。现在晋国攻打虢国,我们不但不派兵前往救援,反而假道给晋国,给他军事上的便利,这岂不是大大的失策与不智吗?愿大王三思。”
但是虞君贪图晋国贿赂的财物,竟不顾道义,不听宫之奇的忠谏,借道给晋国去伐虢。当年冬,晋国大军从虞国境内通过,毫不费力就把虢国灭掉了。晋军班师回国,经过虞国,见虞君毫无防备,有机可乘,于是袭击虞国京城,顺便把虞国也灭掉了。

唇亡齿寒意指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要受寒。比喻彼此相依甚切,利害与共,一个遭到伤害,另一个也无法生存,与“巢倾卵破”“辅车唇齿”意义相同。
为人一定要有远见,若像虞君那样一味贪图近利而弃道义于不顾,终将导致害人害己、自食恶果的下场。

朗诵:陈一萌,2009年8月24日出生。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五班。陈一萌同学从幼时就对朗诵非常偏爱,除了文化课优秀外,常常用稚嫩的声音为我们讲述一个个故事,把我们带进她的美好世界里。目前正师从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语言艺术高级教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王建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