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父山母河我的城》连载之一
《父山母河我的城》连载之一
精华
热点
21-07-28 23:21
12383
阅读
关注
大圣山
文/任金良(陕西洛南)
家乡工作多年,却没空去游一回大圣山。现在工作调到远方。常思念父亲,然而想得最多的,梦里回回喊醒的,却是那绵延万里、巍巍青青的大圣山…
大圣山时时刻刻闯入我的心田:那是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春游,让我窥视了大圣山的一斑——四十里美景。一群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四月温煦的畅风里从学校出发向北方的大圣山挺进。沿公路向东行约五里路转向北进。绊绊磕磕走过河滩百米的石头浪,要经过一座木桥。好多同学不会过桥,连我这个住在大河边的人也不会游泳不会走过桥。一根根横木首尾相连,走在河中间,横木颤颤悠悠,河水激荡急流,恍惚间桥飞也似的向下游跑去,吓得大家都尖叫起来,大都蹲在桥上,双手捂眼,头晕眼花心里怦怦乱跳。正在紧急时刻,几个胆大而风趣的同学笑着对大家说:“这有什么呀!当年长征中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抢渡金沙江,要是像你们这样,革命还会成功吗?抬起头,仰望远方,跟着感觉走!”一时的慌乱被一句破天玩笑所平息,一个个小手前牵后拉,大家迅速地走过了独木桥。走下长长的木桥,大家嬉笑不停,叽叽喳喳,大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感觉。
才下险桥,又上斜坡,路面尺余,太阳热烈地盯着游人。平时被父母娇惯了的同学挥汗如雨,脚步如铅,不禁一片片地喊叫起来:“哎呀!热死人了!”“哎吆,乏死人了,我走不动了!”一些经常上山下岭帮大人干活的同学们又及时鼓励他们:“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念念红军老前辈”,“这点困难,与革命战争中的困难岂不是天壤之别!”。在这段松柏苍翠的山腰小路间,路边乱草丛中有两块像是年代久远的岩石,石面上隐隐约约现出红色的字迹“石”、“风”什么的,大家都在猜测这可能是古代的什么遗迹,大有百年沧桑、瞬隙而过的咏叹……小小年纪真可谓“人小鬼大”。
翻上山坡,经过一段滑石坡,看着一堆堆青白透亮的滑石矿,大家议起大圣山的资源丰富:矿产富有、木材无数、野生动物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药材应有尽有……有人抒发着长大后要开发大圣山、建设家乡的豪情。望着西北方一大片白色的树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桦树林,是非常珍贵的木材资源。站在山势渐缓的山眉,山风从山头吹下来,那种博大的凉爽随着我们的视线在不断扩大:密密匝匝的绿那样清从眼前延伸开来,蜿蜒向无边的天地,影影绰绰,又似乎蓝绿清显……有一个山叉叫羊圈,据说是四个山头围成一大片四方的深坳,在里面牧羊,二、三个月不用人去管,羊也丢不了。有一个山头叫鸡冠梁,父亲冬日里每天挑百十来斤干松柴,从这个只有一个人才能艰难上下的山梁走二十多里路赶回家中。山高,却没有人高。
收回思念父亲及与他一样伟岸的鸡冠梁的目光,又钻进密密的松林里,几十米都看不见阳光,“斑驳”一词形容此景才是真的恰到好处。脚下踏着尺厚的松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山的呼吸,又好像是历史的共鸣,宁静而厚重。
窜至山顶,原是一个宽阔的平台。绿草茸茸,一座精致的庙宇面南背北。庙东,桃杏花开,红粉争艳,正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庙号:祖师庙。庙内祖师爷稳坐中间,慈眉善眼,身旁侍童站立,两旁将领怒目圆睁,使得祖师爷不怒自威。庙内墙上写满了诗句。兰新民老师诗曰:“佛祖巍坐山峰,花草烂漫春风。云雾缭绕群山,祖国四方平安。”十一岁的我也歪歪扭扭地写道:“晚春不知何处去觅,圣山桃林映草新。红领巾飘飘不信神,但求寸草报春晖”。
从庙后向东,大家都成了“三条腿”,人人手中多了一根棍。打彩旗的同学把旗杆当拐杖来拄,大有“红旗扶我过桥东”的革命势头。看来很近的娘娘庙,走起来却似“海市蜃楼”一般,急忙也赶不到跟前。娘娘庙建在一个崖边,崖岩下野花乱闹,红、黄、蓝、紫。惹来一片同学们的惊叫。
娘娘庙是大圣山之巅,面东背西。门前空旷辽阔,站在娘娘庙门前坡边,方圆三十里风景尽收眼底,二十里外的灵口洛河桥像一块白板搭在两头,众山头如指头,山岚云雾,一片迷茫。娘娘庙门前不远处有一黑潭。同学们口渴难耐,带来的水都喝光了。正不知怎么办,娘娘庙里来人用手轻轻地把潭里的黑渣等浮物拨开,潭里竟是清清的天然水。于是大家兴高采烈地痛饮起来,但当有人灌了水想带走时,却被来人挡住了,说是这里的水是“圣水”,带到哪里,哪里就要遭旱灾,同学们笑笑不再坚持带水了。
娘娘庙分前后两院。前院住着一孤寡老人,一位被儿子遗弃的老人,没办法来到山上。山下有一青年为老人挑水,孝敬老人。屋里是老人做饭的锅灶和土炕。后院是正殿,老人掌灯让我们参观,正堂正中放一白瓷娘娘像,墙上似是古画,发黄的壁纸焕发着人物的七彩。老人一边指着一边絮叨着相关的故事,至今也想不起来当时看了什么,听了什么,想了什么,可能会想一些保护古文物之类的感想吧。
老人的凄苦有时如大山的贫瘠一样,给人责任感,给人激情和凝重的双重矛盾。依依不舍地告别老人,脑海里还闪亮着老人手中黄豆般大小的灯焰:黄亮亮的,一闪一闪……
我们抄一段近路从娘娘庙后的山坡飞奔而下。坡很陡,很害怕一落下去,不知落在何处。但年少的轻狂与群山的青翠一样张显,山在脚下往上跑,松林飞也似地倒地急驰,风在耳畔呼呼地嘶鸣。我们腾挪跌宕如腾云驾雾一样不顾危险不顾一切,把后怕化作龙啸,让惊恐混成虎吼,一路飞下去。
从坡顶下来到坡顶,才知道自己登上了这么高的山峰。慢坡都是湿润,水汪汪的,根本就没有路,只有自己开创。自个子“嗞碌嗞碌”往下溜,跌了,撞了,没人哭,没人怕。有时候害怕竟是笑赶走的。
跌跌撞撞从山顶滚落下来,一屁股坐在山根的泥水里,忽听见哗哗的响声从空中飘来。抬头望去,只见一绺白布挂在眼前。仔细看去,才看清是一泓泉水从两座山间的极其茂盛的丛草中泄泻下来,经过几十米高布满清青苔藓光滑的山壁竟成了一个小型的却很高的瀑布。当时的感觉却是似曾李白在此吟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幻想。
有人大叫一声:“看,那儿有一只螃蟹!”定睛看去,在光滑壁立飞沫乱溅的半岩上一只巨大的螃蟹竟横在瀑布下,任激水猛砸,它却连眼也不眨一下。一阵阵惊呼和欢笑闹成一片,大家这才随着瀑布的下泻注意到坡根的水潭。正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瀑布击下的浪花向上泛着银色的细沫,从潭中流出来,却是满坡根都是,清凌凌的水围绕着你,你不禁掬起一把水来,大口大口地痛饮,甘甜清爽的山水啊!洗去了四十里的劳累,似乎洗去了一生的风尘,也似乎洗化了自己,开怀地往头上不停地撩水,水从头顶流下来自己也顺水在流,从高处落到低处 ,依然欢呼雀跃,依然腾挪跌宕,依然一泻千里……
跌落在水里,仰望长天,才发现两座山很高,只留一座把自己夹在中间。自己仿佛只有随水一样流走,才能摆脱困境……
水路十八弯,山路百道坎,尽是羊肠小道伴水流。走了一阵,就到了幢沟,有更小的瀑布,却有很深的水潭从一洞里流出。传说有人掌火入洞,走了几十里也不见尽头;也有人说见到了口含宝珠的巨型双蟒血口怒张欲吞众人,人们都吓得夺路而逃。众说纷纭,至今谁也没有进去过。
走尽山路,天豁然开朗,又返回到了洛河边。程湾村的河畔颇有景致:三、四长排翠柳匍匐着向东南生长,长长的枝条垂落下来,似少女正在洗发,也好像是摆袖含羞掩面。树下是清清净净的沙滩。爬行的翠柳下遮成了天然的凉棚。人们总要把碗端到树下来吃饭,边吃边聊,细细品味自然的美味。有时三、四个朋友一壶煮酒喜相逢,谈古论今,一笑千年。夕阳的余晖下,成双成对的情侣在柳树根卿卿我我,说不尽的悄悄话……
神秘的大圣山给我的灵魂注入了父亲的坚强,给我的人生染上了父亲的乐观,给我的生命烙上了柔韧的印记……
哦,父山!您将陪我走遍天涯海角,化作我的脊梁和热血……
此文应该是近20年前写的,当时也是回忆小学四年春游的情景写的,之所以能回忆起来,也是由于可能是小学四年级写过此山,有了文章的印痕,可能就能回忆起一些东西。倘若叫我这时来写,应该是毫无印象了啊!
但青春的壮志永不会灭,哪怕我百岁之后,我仍然和现在的我一样,就像现在的我依然和二十多年前的我一样,保持着鹤立鸡群的孤独,不改变嫉恶如仇的侠肝义胆,还有青年的豪气和义薄云天,留有柔情如我似水清流。
这也许是父亲以及如同父亲一般坚韧的大圣山给我注入的磐石坚强的英雄基因,水永远围绕着山,所以我辈还有清秀青年的柔慈包容,温润和风,山不变其高,人不移其志,大丈夫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任金良,洛南县高耀镇公用事业服务站干部,爱好文学,喜欢书画,偶尔飙歌,间或体育健身,广交好友,策马同行!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13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