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大兵”,在我的辞典里是美称
作者:白云广
朗诵:吉立红
曾记得:
小时候,妈妈常常夸我乖;
上学时,老师常常夸我灵;
当兵了,首长常常夸我行。
可是有一天,走在大街之上,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傻大兵。
我心生不满,据理力争,还和人家瞪眼睛。
为此,首长严厉地批评我:
“你要知道,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你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你要永远记在心中”。
从此,有人再喊傻大兵,我就会装聋作哑,不再吭声。

回想当年:
十七八岁,青春年少、涉世未深入军营。
几十年里,喊的总是:一二三四;
回答上级的也总是:“是”、“坚决服从命令”;遵守的是:“不该说的不说; 不该问的不问; 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保密守则》,执行起来绝对不落空。
平时听号令、打仗向前冲;
抗洪抢险时,百姓后撤,我们向着决口行;
灭火、抗震救灾,老百姓看到的都是我们逆行的背影。当兵几十年,傻傻的听、傻傻的做、傻傻的成了一名好兵。档案里,那成沓儿的嘉奖和立功卡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解甲归田入商圈,傻劲儿难改,客人来买东西,听到一通褒贬,我立刻就会说:嫌价高呀!好办,原价给您行不行?
朋友来,战友到,更是一句话:“别买,别买啦!我送”。
战友相聚必喝酒。而且不论酒量、不管咋说,挂在嘴边上的只有一句话:“干杯!一醉方休,不喝不行”。
………
这些年,
傻劲常常犯,每每露真容。
父母说,妻儿劝:“改改吧!改改行不行”!
我也常常自问:这是咋了?改改行不行?
此事纠结了几十年,翻来覆去弄不清、想不通。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脾气贼宁。见到战友更是发疯、犯愣”。这是老伴儿给我的中肯点评。

现如今,
早已过了天命之年。
虽说,人也早已脱下军装,离开了军营,
对那曾经刺耳的“傻”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说明。一句话:
在我的字典里,
“傻”,是军人的美德;
“傻大兵”,是对军人的美称。
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未改初衷,永不褪色,
标标准准、永远的一个“傻大兵”!
我,就是愿做这个“傻大兵”!

作者:白云广,1963年生, 1981年入伍,从军23年,上校军衔。任连长期间随部参加了对越老山作战。本人所带领连队先后立集体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个人多次立功,诗词爱好者,建有《云广阵地》微博。

朗诵:吉立红 ,党员 原电力企业党建部 。平时喜欢看书,浏览信息,喜爱朗诵、文字与音乐。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专业委员。石家庄阅读会副主席。现师从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语言艺术高级教师、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王建华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