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水滴
千年一遇的洪水,在卫辉疯狂泛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度威胁。一时间,全民皆兵,同舟共济,合力同向,决战洪魔。
你来了,他来了,我来了,解放军来了,武警官兵来了,志愿者团队来了,大家都来了。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仁人志士和爱心团队捐赠物品,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汇聚至卫辉。等待卸货的大小车辆排成了长龙。这是卫辉有史以来接受外地捐助规模最浩大的一次。

卫辉公路局周围有空闲的地方成为城内捐赠物品的仓库。前来卸货的人都是各地的志愿者。其中涌现了许多令人感叹的人和事儿。柳庄乡“金庄村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们的团队队长是村委委员、妇联主任李卫霞女士。
无论在市公路局爱心物质卸货点,还是在洪水齐腰深的城区帮助被困市民转移的队伍中,包括为安置点做饭送饭的人群中,小水滴在和村党支部委员李勇和妇联主任李卫霞以及村上群众代表的座谈中得知,有金庄村志愿者李文潮、郑好萍,唐雅杰、王旭,王长春、张玉红,石庆华、周继英等好多对夫妇携手并肩,共同参加这场抗洪战役的感人场景;有高云龙、高鹏父子和崔全、崔永伟、崔文轩祖孙三代夜里四点赶赴卫辉捐赠物品仓库卸货的忙碌情景;有高志红、段琳琳,石小康、刘桂芳、段中风、班明红、孔德清等同志躬身下腰,亲自生火熬制小米粥、南瓜汤送至市里统一的灾民安置点育才学校和乡中安置点来回奔波的脚步;有崔德金、石耀绪、李永宽、王新贵等人洪水中驾车转移被困市民的无惧无畏的身影,更有金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石耀君的带领下,代表金庄全体群众到安置点慰问灾民的感人场面……
“咱是抗洪一士兵,哪里需要往哪冲!”这句话是金庄人挂在嘴边的话。
一个村子,一面旗帜,一帮好人,一个团队,一场战役,一肩责任,一身豪气,一心利他,一份温暖,把金庄人的睿智果敢、担当奉献、无私无畏、慈爱温和、乐善好施的精神风貌充分地彰显在卫辉抗洪的主战场。

金庄村是一个只有500户、2300口人的中等村子。然而,走进这个村子,你真的会感知一个乡下村庄广大民众。面对灾洪灾时那种纯朴无华的文明乡风的新高度。
抗击战疫时,需要大家慷慨解囊,助力全国抗疫,一个呼吁和倡议,广大村民积极踊跃,家家户户都捐了款;村上安排有文艺活动,舞蹈队就嘹亮的歌声唱起来,激情的舞蹈跳起来,豪迈鼓点敲起来;群里发出某地某处有急需帮助的事儿,村上志愿者就主动去支援了,他可能是党员,他可能是干部,也可能是曾经的网红宽哥,更多的是村里的群众,他们在公益事业得道路上,金庄人从不缺席、不缺岗、不缺位。你比如入村口道路有了坑,路不平,有人发现了,停不了几天,有人就主动地把路修好了。不说名字,大家也知道是谁了。积极主动,不声不响,默默无闻,好事做了,转身离开,无欲无求。救援队在洪水里出来。鞋子被洪水冲走了,湿透了,村上群里发条信息,就有人把新鞋子捐献出来,给予支持。不求索取,拒谈回报。群里还有年轻人不光是村里的志愿者,他们还是其他的团队的志愿者,经常帮助急需帮助的人。群里来了信息,沿新浦路不少饭店无偿给救援队伍做饭,一个叫刘爱风的女士就出现在了现场,择菜,帮厨。
近段的抗洪战役,初步统计村上有近百名志愿者每天往返水灾一线。车子自己开,汽油自己加,活抢着干,事主动办,汗自己擦,苦自己吃。一切无偿,所有免费,全是志愿,主动所为。

据悉,村子里有舞蹈队群,有阳光三权等群。这些群不仅是村两委指导生产生活,监督自身工作作风,把权力置于阳光下运行的一个平台,更是村里群众文明村风,良好家风,生活新风逐步提升高度的一个有力有效的助推器。
大爱无声,只为奉献,他们都在躬身为金庄村的明天添彩增光。
前天晚上,小水滴深入基层采访村干部和群众行将结束时,金庄村委妇联主任李卫霞说:“你看看,连续抗洪几天了,志愿者们没有一丝丝休息片刻的想法,今天在大街上见了我就问,今天咱去哪里支援?我自己也觉得真的很感动。”
卫辉洪灾抗战中,小水滴发现爱在柳庄乡金庄村无声涌动,甚是温暖。
金庄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抗洪精神,是全市基层民众合力抗洪的一个缩影。
小水滴赞曰
洪水无情人有情,
天道人间豪气生。
我是普通一农民,
决战洪魔争先锋。
金庄群众生爱心,
一碗米粥送手中。
洪涝灾害你我在,
风雨同舟走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