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 在这里定格
——参观南京总统府有感
作者 山西 张黎平
尽管总统府还是那样庞大恢宏,
老蒋办公桌前 却如此孤单 冷清,
只有1949年4月22日的日历,
成为这里永远的定格。
我钻进时光的隧道,
从总统府穿越到两千五百年前...
越相 范蠡正高举着皮鞭,
向褴褛的衣衫无情地倾 泻,
血汗终于在秦淮河畔浇灌出 “越 城”;
那蹒跚的步履颤颤巍巍、巍巍颤颤,
挪动了 一个半世纪,
又为楚威王筑起了虎踞般的石头城,
世间从此便有了“金陵”。
我 穿越到三世纪,
窃听到东吴孙权大帝,
正和王公大臣庭议着还都“建业”;
六朝古都的盖头 由此 被掀起。
金陵 日渐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少妇,
亭亭玉立于江南大地之间,
诱惑着王公贵族,
在美梦中垂涎。
尽管今日为王 明日寇,
你方唱罢 我登场,
在古城上镌刻出一道道沧桑,
仍难稍减帝王将相的金陵情怀。
金陵 确实太美了!
滚滚长江 穿越而过,
玄武钟山 点缀其间,
十里秦淮 婉约流淌,
金阙玉楼 遍布江城...
到处都是 竹绕琴堂水绕城的 美景,
还有 那山水掩映下仙境般的灵动…
但 透过历史的帷幕,
我仿佛看到,
每一条缝隙里 ,
都浸淫着 世代黎民的血和泪。
夫子庙下的文人墨客,
总算天良未泯,
浮躁中 竭尽着自己的 独灼。
战战兢兢的《世说新语》,
虽然在描绘着名士贵族的风流,
却也撬开了纸醉金迷下的污浊。
字字皆是血的 红楼 春梦,
尽诉着 盛席华筵终散场的 悲 壮,
红袖漫舞的金钗 银钗,
最终落尘于 悲喜千般的幻渺之中。
呜呼,世间都说红颜多薄命,
哀哉,难挡世人皆效红颜颦。
倘若不是金陵美若仙,
为何 内强外寇 疯狂夺金陵?
《南京条约》又开了近代屈辱史的先河,
堂堂中华 由此遍遭列强的 宰割蹂躏;
金陵机器局尽管也造出了坚船利炮,
却难守住 清政府 破败的大门 …
金陵的每个角落,
都曾涌动过无数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山先生雄心勃勃就职,
试图挽救苦难深重的民族,
但苍天似乎注定了中华命运的多折...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最终引来了六万倭寇的血腥屠城,
“四一二”中杀气腾腾的蒋贼,
只能带领几百万国军,
节节败退 落 荒 重 庆。
我 心在泣血,
民族 在泣血,
30万冤魂的呼救声,
似乎仍在耳边回响!
大江南北数千万英魂,
仿佛都在不屈地 呐 喊!
流离失所的战 乱 灾 民,
心底里呼唤着 民 族 救 星。
载舟 覆舟的 千古遗训,
似乎人人都懂;
失众必将失国的真经,
唯有共产党人 才 彻底 诵 通。
镰刀斧头的大旗下,
觉悟打造着众志成城;
即使龙蟠虎踞的南京,
也难抵挡高举理想旗帜的 百万雄兵...
历史 从此在这里定格,
南京 迎来了希望的光芒。
风雨过后才知彩虹的美丽,
饱受颠簸才感安稳的珍惜。
沐浴在共和国阳光下的南京人民,
深知 唯有自强不息 才能免遭欺凌,
世界第一的无数奇迹 才在这里诞生...
进入新时代,南京美誉更如雨后春笋,
全国十强、国际花园、幸福之城...
遍地洋溢的都是舒心的笑容。
这一切的一切都向世界证明:
人民 就是江山,江山 就是人民,
只有人民至上,才 能 天 下 归 心!
作者简介:
张黎平,微信昵称自然、大山里的沙棘。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人。1956年生,中共党员。曾插过队,后在企业及党政机关工作,主要工作经历在纪检监察战线,曾任吕梁地区反腐败办公室副主任、吕梁市纪委正县级常委、吕梁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现为山西省吕梁市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特邀研究员;国际诗歌协会会员,中华作家联盟文学院终身院士,被国际诗歌协会、孔孟文豪网等联合授予“中华文化传承人”荣誉。
年轻时即喜爱文学,并尝试文学创作。担任领导职务后,一心致力于工作,多项工作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领导批示以及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推广,并多次获奖,为吕梁纪检监察战线及物价部门争得了多项荣誉。业余时间一直潜心于社会学特别是反腐倡廉理论政策研究,为山西省反腐倡廉理论政策研究专家,曾被推荐为中纪委专家库成员;颇多理论研究成果受到国家级及省级奖励。退休后,凭借深厚的社会功底和文字功底,醉心于诗歌及文学作品创作,并散见于各类媒体。主要代表作有诗歌《我爱你, 我的祖国》、《无悔今生》、《铭刻心底的日子》、《百年党旗今更红》、《我是一株沙棘》、《历史在这里定格》 以及散文《奶奶的心》《一位耄耋老人的真实感情》等,所创作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立意新颖,格局宏大,充满正能量等特点,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曾荣获中华作家网举办的“李白杯全国诗人奖章”等荣誉。
人生信条:世界上只有做不成事的人,而绝没有做不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