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疫 苗
夜幕降临,路灯下聚集了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三五成堆,七八为伙的,硬是把个寂寞的夏夜变成了风景。
饭后聚集纳凉是乡邻的一种习惯,坐在一起东家长李家短,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自去年疫情以来,为防控疫情传播,聚集的机会就变少了。这个夏天又找回了往年的情景,除了谈天说地,又多了个话题,打疫苗。
王哥吃完饭提着马扎子也出来了,他刚坐下,孙嫂便问他,“你今天打疫苗了?”

“没打,我不打,我也不出门,打了也无用,不打。”王哥回孙嫂。
孙嫂说:“我今天去打了,不出门也是打了好,你不出去,不能说没有外人进来,万一谁家的外地亲戚来走亲,带来病毒不就麻烦了。”
杨家嫂子接上话茬说道,“就是嘛,反正是免费打,打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是村里刚动员的时候就去打了。”
王哥还是坚持说“您打您就打,反正我不打。”
后屋的插嘴说;“您没听说今中午赵老二又叫她儿媳妇骂了,骂的可难听了。”
“没听说啊,老二又咋了?”孙嫂问。
后屋的低声说道,“中午他在儿媳窗外偷看人家给孙子喂奶,让他儿媳看见了,一顿臭骂。”
“活该,骂轻了,没砸他就便宜他了,那就是个恶人毛(方言:讨人嫌),去年爬李贵全的后窗,被李贵全抓着一顿胖揍。”
“那就是找打的货,老不正经的。”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孙嫂指着赵老大家说“赵老大就不跟赵老二一样,老大正直本分,今天他儿媳子从城里回来了,给老大两口子买的衣服,真好看,我去看来。”
王哥接过话茬,“是开,老大在咱村里没有说孬的,儿子媳妇都孝顺,经常往家买吃的穿的,人家两口子可享福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应和着。
“嫩都去登记了地瓜,玉米亩数了?今年不光小麦有种粮补贴了,地瓜,玉米今年也补贴。”孙嫂话没说完,王哥电话铃响了,王哥刚打开手机。
“叔,你和俺婶打疫苗了?”电话里传来夜色里的问询。
“都没打,我不打。”王哥回复。
“打吧,我去拉你,去诸城地打,你去打给你200块钱,俺婶也去打就给你400块,我先付款,嫩再上车。”
“怎么打疫苗不要钱还给钱,还有这号好事?”
“是的,为了加快疫苗接种进程,对接种人员一种奖励。”
“真的?晚上也打?”王哥急切的问。
“真的,你去的话,我这就过去拉你。”
“真的就去,两人都去。”
“好的,马上过去。”
王哥关掉电话,提着马扎就回家了。过了不一会,急呼呼的出来了,王嫂跟随其后,一边扣着敞着怀的褂子从黑暗里走出来。
车子来了,司机下车给了王哥400块钱说,”快上车,我今晚还有一趟。”

王哥两口子上了车,车里早已坐满了人,司机调过车头,没三两分钟,车子就消失在路灯看不见的村外。
大家沉默片该,便是一阵窃窃私语。
夜空里传来众人的大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也惊扰了夜鸣的蝉。

作者简介
陈道俊,网名追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山东省诗词协会会员,黄岛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子衿诗社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副主席兼副总编,青岛西海岸新区诗歌学会副会长,喜欢写作,文字朴实。作品发表于《首都文学》《奉天诗刊》《于都诗词》《大西北诗人》《现代文学》《赣雩文艺》《青島头条》等文学出版社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