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八首 中国农耕文化礼赞
文/ 梅楠梓
——我们的泱泱中华,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与此紧密相连的,是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
悠久职业是农民,
历程漫漫难觅寻。
经过三次大分工,
农耕技术益精纯。
其 二
西周时期井田制,
农田耕种靠奴隶。
战国进步开阡陌,
农民开始有土地。
其 三
秦朝制度更进步,
土地私有立制度。
时令农业紧相连,
二十四节渐次出。
其 四
农业发展靠农民,
技术农具都前进。
兴修水利能灌溉,
粮食丰收满仓廪。
其 五
华夏农耕最先进,
廣兴水利是根本。
蜀守修建都江堰①,
汉中郑国富众人②。
其 六
火焰山下土鲁番,
夏季炎热冬天冷。
水分蒸发流失快,
人们发明坎儿井。
其 七
总结经验四农书③,
不误农时种五谷。
历法安排有讲究,
月亏月盈看日出。
其 八
寒冬腊月大棚里,
黄瓜韭菜西红柿。
开发现代大农业,
综合循环靠科技。
————
注:①秦朝时的蜀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了巨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韩国时期,一个名叫郑国的人带人修建了一条长约150公里的农用水渠,故名为“郑国渠”。
③我国的四大农书是指:
《氾胜之书》,是西汉时的一部农书,由氾胜之(汉成帝时的人)写成。
《齐民要术》,是齐国人贾思勰所著,全书10卷92篇。
《王祯农书》,由元朝时的科学家王祯所著,该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全书约13万字。
《农政全书》,由明朝万历年间的科学家徐光启写作。
2021年7月26日于梨城報春軒
梅楠梓,原名:李秀原,1956年出生,山东临沂人,72年冬入伍,在兰州军区服役,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2010年提前退休,现居新疆库尔勒市。诗观:诗从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