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榆树勾起童年的记忆
文/史会生
公历三月二十三日中午,天湛蓝湛蓝的,阳光暖洋洋的。我沐浴着徐徐飘来的春风,携孙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河滨体育公园,漫步于绿色的海洋之中。身旁清清的河水在涓涓流淌,丛林中百鸟鸣枝,春意昂然;满目茂盛的花草争奇斗艳,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令人淘醉。不知不觉來到了河堤之上,举目望去,一棵饱经沧桑的老榆树,换发了生机。树枝上的榆钱层层叠叠,花丰荚腴,蜂飞蝶舞。树下,一位玩童持枪弄棒,模仿着孙大圣的形态,东躲西藏,蹦蹦跳跳,一转身便攀上了树,机灵的采摘着榆钱花...。

观此情景,我的脑海里一时泛起了童年的记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钩沉隐隐浮现。 我生于困难时期,长在饥饿年代,生就缺衣少穿,食不果腹,好些年以野菜为伴,苦受煎熬。心灵深处至今仍留下弃之不去的饥饿恐惧后遗症。那时候,年年春节过后的农历二三月,是断粮断炊,青黄不接的酸楚季节,大人小孩度日如年,饥饿难耐。恼海里记忆最深的是我家上房的后院,有一棵身高冠硕的榆钱树,这棵榆钱树每到春季,就花繁叶茂,清香诱人。隔壁两邻的孩子们,为了吃到这一年一季仅有的希罕之物——榆钱花,一个个如狼似虎般地蹿上了树,手疾眼快频频采摘这满树的榆钱花,不一会儿就中保了私囊。这时,树下的几个孩子已垂涎欲滴,忍无可忍,一气之下便从家里搜出了一柄长长的铁钩来到了树下,瞬间,几个人聚力将长长的铁钩高高举起,然后猛地向下一拽,只见树上的榆钱哗哗哗的洒落了一地,这时,树下的争论和吵闹声不绝于耳,惟恐抢不到这一地的榆钱花。遇到这种竟争激烈的对抗场面,我总是瞻前顾后,丝毫没有冲锋陷阵之勇气。由于我个性木讷,反应迟钝,捡榆钱的速度必然也就不那么敏捷。但还是得到了不少又肥又厚、犹如金串串般的榆钱花。人往往在饥腸辘辘的壮态下,也就顾不了许多。你看树上树下一个个饥不择食,如饿虎扑食一般。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小伙伴们个个混了个肚儿圆,人人心里都美滋滋的。我想,中午可以不再吃母亲做的稀稀汤汤所谓的“午餐”了。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要提起当年那个贫穷落后的饥饿年代,所发生的一切故事,青年人却感到非夷所思,难以置信。那些痛苦和凄凉虽己成为历史,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只有我们这些从苦难中走过來的人,才能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新世纪的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的生活丰富多彩,饥饿难耐的痛苦时代己一去而不复返。今天,我们这些平凡人家,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挖野菜、吃春芽、捋榆钱、敲槡椹、摘槐花等品尝原生态美味,己是当下老百姓的一种时尚和享受。从阳春三月至五月、再到金秋十月,大自然总会再不同季节,为人类无私奉献着不同的绿色天然的上品之作。

但遗憾的是,昔日我们所司空见惯的槡椹树、香春树、榆钱树等今天己成为稀罕之物;房前屋后,田野丘陵仅仅生存的如凤毛麟角,仿佛在人们的视野里即将要出现绝迹的可能。究其原因,由于某些人行为不正,急功近利,只顾口福,抛弃德行,每年只要是采摘性的季节里,伤筋损骨,残身断枝的树木随处可见,毀坏十分惨重。今天,当笔者看见这棵久违了的硕大榆树,不由人怜香惜玉,为之感叹:
繁枝榆钱招春风,老树新颜玉满身。
孩童指问为何物,好奇一口食欲生。
满目青翠非朝夕,保苗护林必成木。
和谐共融生大美,日月同辉靓乾坤。
2021.3.21于宝鸡渭滨

作者简介:
史会生,网名苍松,扶风法门人,曾在县广电系统工作。在岗期间,所撰写的新闻调查《老邓的困惑》在全国百县新闻节目大赛中获一等奖;编辑撰写的电视散文《周原春蚕》被宝鸡电视台采播,其文字稿连载于宝鸡日报。并先后在行业新闻稿件评选中数次获奖。退休后,在闲暇之余,偶得拙诗浅句,以文字怡情悦心,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