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被困4天,终于能回南昌了!
◉20日,和一位男同事一早从南昌乘高铁到西安出差,中午车行至郑州遇暴雨被困,在高铁上待了30多个小时。
被困初始,乘客们不断讨论各种到达目的地的备用方案,从一开始耐心等待前方的路开通继续前行,到列车长说前方短期内通不了车决定原路返回。我和同事一度计划返回时在武汉下车,等第二天前方开通了再继续前行,或者从武汉直接坐飞机去西安。
结果雨越下越大,窗外逐渐从雨帘变成水幕,窗玻璃上的水不间断地成片快速往下滑,没有一点要停的迹象。连原路返回都成了奢望,更不用说等待继续前行了。预估的返回时间也一次次往后推迟,最终完全无法预估了。
临近晚上有人下车趟水去市区找酒店,步行5公里都没能找到,又被大水逼了回来,大家更不敢轻举妄动了。通过手机看到官方相关新闻也开始报道,我们才知道这次事儿大了。

当晚带的食物吃完了,餐车也已售空,好在站台超市还有存货,大家排队囤食物和水。乘客们都很乐观,高铁里有水有电,比去郑州市更安全。大家互通最新消息,做各种分析,互相打趣着,关照着,尤其照顾带孩子的乘客,就这样熬过了一个晚上。
◉21日,高铁断水,洗手间停用,空气污浊,环境逼仄,感觉腰快坐断了,且返程遥遥无期。移动、联通开始断网,基本没有信号,查不到任何信息,买东西只能付现金。幸亏同事是电信卡,还有信号能保持对外联络。
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互联网的深度依赖。断网以后没法看新闻、看天气预报、查地图、查酒店、叫网约车,银行卡里有再多钱也没用,无法收发信息跟亲友保持联络……这些平时随时随地都能做的事情,现在都变得异常艰难。看着手机上等待加载的圈圈半天没有变化,我一度非常烦躁和焦虑,只得埋头看书。
到中午实在待不住了,雨也停了一段时间,就和同事商量下车找酒店。迈出郑州火车站的那刻,只觉呼吸顺畅。没想到火车站广场上也挤满了人,都是滞留郑州的乘客。路上找不到任何可用的交通工具,两人拖着箱子、踩着路上退水后的淤泥、避开多处的路面塌方,一家家问,才发现全城酒店客满,两条腿都快走断了也没能找到房间。
同事半路截停了一位摩的司机,出高价请他带我们找酒店。这位光头师傅放下自己的事情载着同事去找,师傅的爱人陪我在原地等,说好找到酒店后师傅再回来接我。没想到半个多小时后两人一起回来了,告诉我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房间。师傅坚持没帮我们找到酒店不能收我们那么多钱。
正当我俩一筹莫展时,这位师傅又专程过来找我们,说刚刚打听到附近有一家酒店还有少量房间,虽然没电但还有水,再晚些怕是连水也快要没了,建议我们先落脚再说。
夏天这么久没洗澡又走出一身汗,身上黏糊糊的非常难受,都有味道了,这会儿也没什么好挑的了,赶紧入住吧。那光头师傅一路带着我们赶过去,一直看着我们办完入住手续才放心离开。我们摸黑拎着箱子爬楼梯进到房间。我快速在狭小的浴室里洗头洗澡,生怕泡沫还没来得及冲干净,水就停了。洗漱完再次出门吃东西时,有种再世为人的感觉。
感恩爱人和他在郑州的战友,各方联络终于想办法帮我们找到一家有水有电的内部酒店。可是没有交通工具,步行过去要一个小时。短暂休整后,我们还是决定去那家有水有电的酒店。
退房拖上行李跟着导航走,却发现路上多处塌方封路,导航还没来得及实时更新,我们要不停地绕路,没车的话真不知要走到什么时候。天又要开始下雨了,我的心里渐渐慌起来。
这时同事发现路边有一辆货拉拉,立刻上前跟司机谈包车。师傅带着儿子正在等一位约好的顾客拉货,我们软磨硬泡出高价他都不肯同意送我们。他的儿子初中生的样子,看我们实在可怜,就从旁帮我们说情。师傅再三打电话确认之前约好的顾客联系不上,才答应送我们。坐进颠簸的货车厢里,想到不用淋雨走路,立刻觉得幸福极了。
终于在天黑前入住有水有电的宽敞房间。把沾满泥污的衣服洗干净晾好,瘫在床上就再也不想起来了,腰终于能躺平了。一觉黑甜睡到大天亮,算是重新活过来了。
◉22日,起床就发现酒店停水了,用瓶装水洗漱后出门找吃的。刚下楼就有一位骑电动车的大哥停在我旁边跟我说话:“你是不是要出去吃早餐?”看我一脸懵,他提醒道:“你昨天在附近跟我问过路。”我想起来了,只是没想到他还记得我,他主动说:“我就住附近小区,我告诉你哪里有早餐,正好顺路,我带你出去。”我坐在大哥的电动车后座上,跟着他驶出到处是水洼的院子。他把我送到唯一一家营业的早餐店门口,详细指点了我附近都有些什么。我只来得及道了一句谢,他就一溜烟儿走了。
马路上的水基本已经退了,路两边停满了被洪水泡过的车,很多店铺在清理积水,居民区大部分停水停电,市民都出来囤积食物和瓶装水。部分小摊贩在营业,问价格时每家都平淡的说“还是原价,我们没有涨价”。大家排队购买,秩序井然,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平静,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没有怨恨、悲伤、不平或不甘。

路边开面包车卖水果的小贩夫妇听说我住的酒店停水了,热情地说他们住一楼还有水,小姐姐主动把我的水果拿回家认真洗干净再交给我。看到他们摊上放着一壶香浓的豆浆,我问多少钱,小哥答:“这是我们自己刚做的早饭,就剩这些了,你要喝的话我给你倒点儿,不要钱。”说着就找干净塑料袋要倒豆浆,我赶忙阻止,没好意思要。

卖鸡蛋灌饼的窗口前排着队,我没吃过不知道怎么做的,以为要加钱在饼上加煎蛋,没想到摊主夫妇边做边用方言淡淡地说:“不愿意费功夫加”。我没听懂,旁边顾客解释:加其他料太麻烦了,为了让大家都快点买上,这两天只做饼,里面不加其他加钱选择的材料了。我想这对夫妇这种时候还坚持营业,未必纯粹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为了让大家不饿肚子。

有一家卖烧鸡的店还开着门,老板平静的解释送烧鸡的车半路出车祸了,估计还要两个小时才能送到,现在只有卤牛肉和鸡爪,是今早刚送来的,还是原价。我听到“车祸”心里咯噔了一下,在这种到处塌方的路上出车祸……没敢细问。老板文质彬彬,语气平和,言语尊重,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郑州真是民风淳朴有底蕴,大家相互照顾,不急不躁,没有抱怨或吵闹,淡淡地讨论着这场灾难,态度平和,秩序井然。如果不是看到路边堆积的淤泥、地下停车场抽水机不停的排水和那些没来得及清扫的积水店铺,你都不能相信他们刚刚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而且现在日常生活依然没有恢复。
◉23日,城市陆续通水通电,各方面逐渐恢复正常。尝试了一下打车软件,居然真的叫到了车,我们赶快去火车站了解下情况,看能不能返程。到达后发现票已全部售罄,还有很多人滞留火车站打地铺。
倒是在网上买到了24日的票,本想当晚住火车站附近的酒店,第二天方便出发。没想到找了几家都是暂停营业,只好打车返回原酒店。跟出租车师傅聊了才知道,原来火车站附近几家酒店趁暴雨开出天价房,被政府罚款并勒令停业。女司机义愤填膺,大骂不良商家发国难财,给河南人民丢了脸,说那几家酒店都是全国连锁,不是河南本地人开的。
路上到处可见拖车,一辆辆慢慢拖走路边被洪水浸泡过的汽车,各种小型挖机有条不紊地整理路面,抽水机日夜不停地排出隧道积水,清洁工认真清理着路边的淤泥。城市绿化也在洪水退去后显露出来,新城区各种绿植设计非常有层次感,我甚至发现一颗高树上还开着一树淡红色的花,可以想见暴雨前这座城市的美丽。车辆在路上穿梭,到处都是行人,大多数店铺已开门营业,城市恢复的速度非常快。

买好返程票心里也踏实了,住回原酒店后,同事找了一家没被淹过的火锅店,我们一起放松的吃了这几天来最好的一顿饭,边吃边聊。同事一场,之前不在一个办公室都没有深入接触过,这次幸亏有对方,互相关照,共度难关,更加深入了解了对方,我们也因此成为了朋友,真是不一样的缘分。
◉24日一早,我们终于坐上了回南昌的高铁,车站已经没有很多人,非常从容。
第一次来郑州,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认识这座城市。人民本分踏实、真诚实在、善良有担当、信守承诺、淡定从容,不张扬、为他人着想、有大局观、充满着人情味儿。当地人没有讲普通话的习惯,人人一口河南话也透露着淳朴乡情。我是山东人,这口音听上去也倍感亲切。
同事说这次经历彻底改观了他对河南人的印象。网上说的地铁五号线营救时生命危急关头大家一致让老人、小孩和女人先走;每个普通人在洪水中都会尽自己所能拉别人一把;老百姓主动准备食物免费提供给救援人员和高速上被困的司机;酒店民宿主动降价提供给回不了家的人;家里还有水电的人家免费提供给邻居生活用水和充电……都体现了河南人骨子里的善良和担当。
不止人好,吃的东西也很不错,物美价廉。虽然没机会充分品尝郑州美食,但吃过的几样味道都非常好!胡辣汤鲜辣热乎,鸡蛋灌饼喷香有嚼劲儿,尤其羊肉烩面汤底鲜美、面条劲道、回味无穷……


真是一次独特又难忘的人生经历。感恩在这四天中所有关心我的领导、同事、家人和朋友!大家关注我的境况,询问郑州的情况,给我出谋划策,令我非常感动。感恩所有爱我和帮助过我的人!这四天能够有惊无险的顺利度过,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生命馈赠的礼物,我是非常幸运的人!
祈祷中原大地早日渡过难关,以后有机会再以更好的方式来认识这座有温情、有底蕴的美丽城市!祝福河南,祝福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