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青人(也叫青族、川青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外的族群,主要分布在贵州黔西北地区,其身份证上所注民族为穿青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穿青人的人数大约为67万人,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民族。
穿青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山魈为民族图腾,服饰与清代服饰相近,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
穿青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地区,人员相对集中的待定民族。在部分穿青人的家谱记载和传说中,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 ”。由于多次考察所遗留的疑问,穿青人目前被视为未定民族,目前他们身份证的民族栏仍标注为穿青人,属于人数最多的待定民族,但有时可以享受少数民族的某些待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有民族数仍是56个 。
现如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个市(州)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市、区)。此外云南镇雄一带也有人自称是穿青人,可惜的是如今他们身份证上的民族栏标注的大都是白族 ,云南省境内的官方数据已无穿青人这一待定民族。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约六十七万人,其中,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在当时已分别超过二十万。
织金县穿青乡赋
江西祖籍,黔北生民,遗留部落,庞大种群。尚待划归于自我,最多人口;尤希卓立于本来,偏远乡村。群山拥抱,鸟语花香之世界;大树葱茏,飞流瀑响之乾坤。溪水潺潺兮抚曲,鱼儿逐浪;炊烟袅袅兮唤归,笛韵欢鸣。自由自在,仿佛巢枝兮风斐;无虑无忧,徜徉山魈兮图腾。
土著说①,衣尚青,方言古,祖辈痕。吴风楚俗,五显②华光兮崇拜;黔习滇胎,三宵原始兮因循。解读兮黔阳县志,溯源有德;藏玄兮清代官书,首脉沐英③。诸家蜂起,汉族分支之代表;众说鹊传,明时大将之后人。六百春秋兮演变,朦胧染色;九千将士兮混淆,浪漫基因。
遥想当年兮洪武,传神故里兮徽州。大军深入,自古九夷之偏僻;就地垦荒,交融百族兮绸缪。土著通婚兮结合,日长天久;汉来混血兮杂交,种变人稠。海洋土著,同化汉人兮拥抱;慷慨军戎,渐消甲士兮咽喉。民族交融之现象,鲜明对比;家庭转换兮大潮,独特欢讴。潜移默化,世代兮脱胎换骨;缓变悄然,儿孙兮顺势随流。
木兰山樵诗曰:
齐鲁移民到四川,祖龙大笔写头篇。
农耕交汇由来久,军戌混同自在迁。
曩昔五胡归踊跃,后来白越乐踊跃。
同胞不用分秦汉,华夏交流溯史前。
【注释】:
①土著说: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②五显:又称“五通”、“五圣”,穿青人有与其周围的任何一个民族皆不同的信仰,每家堂屋里都设有神龛,供奉“五显坛箩”。此信仰,至今还普遍牢固地保持着。③沐英:明朝朱元璋派傅有德、沐英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战争结束后,大军就地垦戍,这部分随军汉人(包括军人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当地,和当地土著通婚融合,天长日久就成了今天的穿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