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官镇石家村林疏河桥的故事
作者/刘炳义
因防汛需要,青州市水利局疏浚西龙泉河,无意间将深埋地下40余年的一座三孔石桥挖出了,经查阅历史资料,西龙泉河原名林疏河,在石家村段又名甘河,叫龙泉河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当年林疏河水量巨大,处于寿光西部官道要冲上的石家庄民,为方便商旅,决定共襄义举,捐款筑桥。石家庄民的善举,带动了周边村庄庄民康慨解囊,俱光绪七年石家庄建桥碑记载,张高庄捐钱七千,李马庄捐钱七千,板桥庄捐钱六千,孙家庄捐钱五千,八户捐钱四千,邢屯庄捐钱三千,张家河捐钱三千,西河头捐钱三千,庆家庄捐钱三千,高家庄捐钱三千,东官庄捐钱二千,双河庄捐钱二千。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大家的努力在龙泉河上建起了四座石桥,在林疏河建起石桥二座,其中就有这座刚出土的三孔石桥。
时光来到抗日战争时,为保卫益寿临广四边抗日根据地首府阳河,防止日本鬼子的汽车,坦克开过甘河。石家庄庄民含泪将这座石桥拆除了桥面。1952年石家庄民又将石桥恢复了原状
。
我童年时常在桥上桥下玩,看到整座桥全部用青石条砌成,青石条之间灌有生铁汁,桥面由雕有花纹的青石板铺就,整座石桥恢宏精美。可惜在1978年何官人民公社治理林疏河时,被拆毁埋在土里了。
作者简介
刘炳义,青州市何官镇石家庄人,青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大专文化,现任石家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自幼喜爱文学,酷爱历史,喜欢写小散文,小故事,中共益寿临广四边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故事,曾有多部作品在百度,搜狐,都市头条等网络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