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覆盖
●徐淑之(山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曹在乡镇工作,他是该乡镇曹家屯村人。曹家屯村离乡镇驻地有5公里,每天下班无论多晚,老曹必须骑着自行车赶回家,他很少在乡镇住宿。老曹的老伴是一个善良贤惠的农村妇女,夫妇育有两个孩子,女儿已出嫁外村,儿子也已结婚。自儿子结婚后,老曹夫妇始终同儿子、儿媳吃一锅饭,住一个院。
老曹家五间大北屋,老两口住北屋的东三间,小两口住西头一间,还有一间杂物间。东面北屋前是厨房,厨房南就是大门洞子,一个男女合用的茅房就设在院子的西南角,茅房没有门。谁要是去茅房时,事先站在茅房门口咳嗽两声,听听茅房里有没有动静,如果茅房里有人也会咳嗽两声,如果茅房里没有动静就说明茅房里没人。这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老曹的两个同事带着用草纸包着的烧鸡、猪下货和切好的猪头肉找老曹蹭酒喝,老曹从床底下摸出两瓶39°沽河特曲。平时老曹就嘴馋,见到大鱼大肉吃起来没够。他看到桌上的下酒菜正合自己口味,逮住猪脸子肉和猪下货不住地往嘴里塞。三人就在老曹的宿舍兼办公室里对饮起来,他们边聊边喝边吃。两瓶酒下肚,菜也吃的差不多了,酒足饭饱后各自回家。老曹到家时,老伴坐在院里扇着蒲扇等他,见老曹回来,老伴赶紧跟进屋里倒了杯子水递给他。等老曹喝完水,老两口才熄灯睡觉。
老曹睡到下半夜“咕噜,咕噜……”不好,肚子不舒服,一种下坠感让老曹意识到,要拉肚子。娘的,一定是昨天的猪头肉不卫生!不一会,老曹实在憋不住了,都快拉到炕上了。老曹赶紧起身穿拖鞋、拉门栓直奔西南角的茅房。其实拉肚子跑茅房这样的事,每个人都经历过,只不过情形有异、精彩有别。不管是富贵人还是穷苦人,一旦遇上拉肚子跑茅房,一样难受、一样急切、一样不顾一切的想解决问题。在跑茅房的事情上是人人平等。跑的次数也不一样,轻者两三次,重者若干次,老曹就属于后者。老曹来到茅房褪下裤衩,蹲在茅坑上“扑哧扑哧”的来了一阵,哎!总算是解决掉了。老曹回到屋里躺在炕上又渐渐入睡,可不多时,老曹的肚子又不行了!他左手捂着肚子又跑进茅房。后来为了跑茅房方便,老曹连裤衩也不穿了。天大亮,老曹光着身子又跑进茅房,这次老曹的肚子舒畅了,但心情可没那么好了,因为听到儿媳的两声咳嗽,老曹赶紧回复。这可咋整呢!要是儿媳看到自己一丝不挂,那多尴尬。老曹抬头望见墙上挂着的塑料布,来了个就地取材,他从那卷塑料布上撕下一块裹住了下半身,左手在腚后捏住塑料布接口,探头一看院里无人,撒开脚丫子往屋里跑。可偏偏这时儿媳从饭屋里出来,看到老曹身上亮晶晶的忙问:爹呀!那是么?老曹急中生智的说:“这是薄膜覆盖”。
三个小故事
作者 | 莫言
故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二
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故事三
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
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