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向阳
母亲、是一条河,
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
几千年的胶东大地,
流淌着欢乐的歌。
一垄垄的庄稼丰收在望,
一片片绿地盛开着花朵。
清澈的河水流进千家万户,
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母亲、大沽河,
一条源远流长的母亲河。
千年的齐风汉韵传承、
点燃“火牛阵中的那团火”。
母亲、是一条河,
河水朗诵着浪漫的诗歌。
我们喝着您的乳汁长大,
迎来了金秋丰收的硕果。
接轨
熊辛姜
国际油价上涨了
赶紧接轨
下跌了
依然故我
不动声色
罐装煤气
就这么有个性
记得曾几何时
不是这样的
他涨你也涨
他降你也降
你已化成了它
已不再是初心的你
好好的一个人
文/白桐
你把自己弄混浊了
你原本是清澈的
从清澈到混浊
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难道外面的世界太混浊
你不敢轻易地清澈
弄出一片迷雾
把自己隐藏
你把清澈留给自己
把混浊还给混浊绵绵秋雨
文/白桐
世界动起来了
你就静起来了
那个安静的天空
经过阳光着色
被一场雨改变
便暗淡了下来
勿忘九一八
碧空如洗
原名谌建祥
一纸降书墨未干,
怎容魈鬼拜神坛。
笛悲国史千城迫,
泪和江天八月寒。
岂可蚍蜉重撼树,
须知虎豹已如磐。
东风尽与儿郎便,
吹遍瀛壶咫尺宽。
晚舟归
碧空如洗
原名谌建祥
何怵惊涛隔海囚,
娥眉扫处霸权羞。
山河已作金瓯固,
父老依然白发愁。
雪没胡羊歌死节,
邦威汉鼎慑阳谋。
昂头斩却三年镣,
祖国安澜待晚舟。
怎样能知道自己写的是不是诗
炫东
原来以为写诗是一门夕阳行业,没有人再愿意写诗了。来到互联网才发现,写诗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出很多,可以说前赴后继也不为过。但是大部分人精神可嘉,却对诗歌一无所知,很多人没有海量的阅读,没读过多少诗,甚至没读过一本名著,更别说古今中外诗歌发展史了。他们只是在网上看到别人写的诗歌,就开始模仿,却不知自己模仿的根本不是诗。结果就是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不少人也问过我,什么才是诗歌,怎么能知道自己写的是不是诗歌?我根据我的经验和感悟,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毛主席对诗歌的看法。毛主席是近代诗词成就最高的人,没有之一。也是自唐宋以来,唯一能比肩李白、杜甫,不让苏东坡、辛弃疾的诗人,只是由于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巨大成就,掩盖了他在诗词方面的光芒。当时的诗坛泰斗柳亚子,甚至认为毛主席的诗词可以力压大宋,让苏东坡、辛弃疾也瞠乎其后。这么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对诗歌的见解不能不看。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致陈毅的一封信中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他还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一针见血地指出,诗歌的表达就是形象思维,不能和散文、甚至大白话那样直接说出来。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和不足,就是形象思维太欠缺,和散文一样直说。
其实毛主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如果你还不懂,那我就举一个例子,看完了你自己也许就能悟出来。场景是甲乙二人为好朋友,这一天两人见面了,打完招呼,甲就问乙是不是吃饭了,他要请乙吃饭。为此我设计了三种对话方式,分别如下:
第一种:吃饭了吗?没吃咱们一起去吃点
第二种:喜和老兄又见面,问君可曾吃过饭,要是你还没有吃,咱俩一起到饭店
第三种:身空何不洞天开,借给珍馐一日游 (炫东 原创)(珍馐是美味佳肴的意思,语出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第一种纯粹是大白话,也是老百姓日常最常用的口头语。有意思,有感情,却没有意境,也没有形象思维。所以不是诗。把诗写成这样的,就不用问别人了,自己就可以枪毙掉了。现在绝大部分口语诗都是这样的,直接把大白话分行,也就是网友说的敲回车键就出来诗了。如果说这是诗,要么他是真不懂诗,要么就是自欺欺人,最终是自欺而已;还有很多不是口语诗,语言精致一些,不是大白话分行,而是把一段散文分行,也是一样的,都不是诗。
第二种是歌词型的,论简洁顺口不如第一种,稍微啰嗦一些。但有一定音乐性,配上曲子唱,感觉很好听。如果把诗写成这样,我告诉你这也不是诗。为什么?还是因为没有意境,没有形象思维。所有的“老干体”和绝大部分的同题诗,都是这样子的。空洞无物,干瘪堆砌,读了以后只能让人倒胃口。
第三种:这个就巧妙多了,明明是想请你吃饭,却不说吃饭,而是说:既然身体空了,那就把你体内的洞天打开,让美味佳肴进去一日游吧。仿佛吃饭和你没关系,只是那些美味佳肴的福气,它们可以有机会到你体内一日游,多么幸运啊。既形象,又巧妙,还不落俗套。这种巧妙就是艺术性,这种境界就是意境。把诗写成这样,恭喜你,你写出了一首真正的诗。
这三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都是请人吃饭,但表达方式的不同,带来的效果也是天地之别。想知道你写的是不是诗,就用这三种模式去比对一下吧,看看你写的诗是属于哪一种,就能知道自己写的是不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