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河文学》征稿
《兰河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兰河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兰河文学》队伍。《兰河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交流的园地。
《兰河文学》属微刊,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对稿件要求:
一、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拥护社会主义。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二、《兰河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凡是在《兰河文学》发表的作品,择优推荐到《文学百花苑》《暮雪诗刊》《中国乡村》杂志发表。
《兰河文学》从创刊即日起努力朝纸刊方向发展。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
本刊暂无稿费,不开通赞赏。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一、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错误句子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二、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投稿时标注“投稿”字样。
三、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本期上刊作者:赵贵运 雨寒 范友军 马学永 廖诗军 刘均生(排名不分先后)

◎散文坊
◎常营古庙会
文/赵贵运
说到常营古庙会,那真正是 对着窗户吹喇叭,鸣(名)声在外。因为它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是豫东各类物质的集散地,还是民间杂耍艺术的大宝库……这些不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发展与繁荣。
天一阁
要说常营古庙会,还得从“天一阁"说起。话说元朝末年各路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义军首领们便纷纷称王,都想兼并其他势力而统一天下称皇称帝。明王朱元璋与汉王陈友凉在南京激战数月兵败北逃,到了常营(当时不叫常营)一带,与亲兵逃散,发现村后有座破庙,便慌不择路,猫着腰逃进庙里,藏到天爷神像的后边,并且默默祷告道;“老天爷保佑,吾若脱得此难,日后定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几个汉兵追到此处,为首的刚刚往里一闯,便立即退了回来,原来他粘了一脸蜘蛛网。口中不住骂道:“啐,真霉气,蜘蛛网就没烂,根本就没有人进去,别误了事,赶紧到别处搜查!"
朱元璋听到人声渐远,便出了庙门并回头三叩首,方才看清楚,原来是座“天爷庙"。……后来大将常玉春为大明朝南征北战,正巧路过此地,并在这里休整三日后拔营而起住南京进发。从此这里便以“常营”为庄名,意即常玉春扎营之地。
后来在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当了皇帝。他不断与群臣忆苦思甜,吃过“珍珠翡翠白玉汤"之后便想起了避难许愿一事。便下诏令宰相李善长督办此事,李善长请示样式规模,朱元障便说:“按照滕王阁的样式就可以,至于规模么,你看着办好了!"工程修建了近两年的时间才算竣工。李善长拿着图样呈给皇上过目,龙颜大悦,遂提笔书写“天一阁”三个大字。李善长便令工匠镶嵌到阁楼的匾额上。
你看那“天一阁”的确气势恢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蔚为壮观。阁楼上下五层,翘角飞檐,小庑殿顶,大理石楼座,汉白玉栏杆,总高度近三十米。在当时登上顶楼可观方圆百里之遥,加上东西厢房,占地足有十来多亩。玉皇大帝(老天爷)神像高达丈余,与其他神像也都金身彩袍,栩栩如生,高超的雕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心生敬畏。
李善长又令康邑县令等地方官员主持在五月三十日大会三日,一是祝贺庙宇竣工,二是六月初一这天是老天爷的寿诞之日,以便开庙送香火,祈祷风调雨顺。自此常营古庙会年年六月初一举行,并且越办越红火。明清两代朝廷几次拨专款修缮了好多次,可惜“天一阁”毁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兵燹之中。
那是在1938年年底,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到了第二个年头。当时是中央军庞炳勋的四十军的一个营在常营集驻扎,防守日寇的进犯。为了迷惑敌人,军士们用粗圆木盖上绿帆布篷放在“天一阁”上,头朝外面。敌侦察机误认为是我军的高炮阵地,就派大批的飞机大炮进行狂轰爛炸。虽然那场战役取得了胜利,消灭了好多日本鬼子,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天一阁”这一几百年古迹毁灭的惨痛代价。这也是日寇侵略中国的罪恶铁证。但是常营人民心里装着“天一阁”,盼望着有朝一日“天一阁”重见天日,让镶嵌在豫东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再放光彩。
古庙会
从修建“天一阁”算起,常营古庙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会大人多,方圆几百里的人从四面八方皆云集于此。特别是各种杂耍买艺之人及商贾小贩在庙会三四天前便来到了常营集。号房子,定店铺,占地方,搭台子……。大戏在常营集四边各有一台,三天三夜,昼夜不停。古时没有扩音器,然而红脸、黑头、花旦等角色还能声传数里。因为是六月初一,天气炎热,又是古装戏,所以演员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多次。有些演员甚至被热昏了过去,替代演员马上补缺也不使大戏停歇。气死风灯光灯芯就有胳膊粗细,四五盏齐燃亮如白昼。
特别是各种卖艺的杂耍更是让人四顾不暇。耍龙舞狮令人眼花潦乱,踩高跷翻跟头令人拍手叫好,割头换像、大变活人、人鸡换头、二鬼板跌、竹马子旱船一一猪八戒背媳妇叫人笑得前合后仰。打马上刀山更是技艺精湛,骑在马上有时少至一人,多至五六人之多。骑在马上的女子在马上钻上钻下,忽左忽右,竟能用嘴把掉在地上的花朵叼起来,令人惊叫不已。其它象套圈的,算卦的,等等应有尽有,枚不胜举。
同时常营古庙会也是各种各样商品物质的集散地。无论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要什么有什么。另外各种风味小吃应有尽有。胡辢汤、豆沫豆腐脑、油条包子水煎包、吹糖人、捏面人的手到擒来。尖尖的遮阳篷在三里长街两边一个紧挨一个。卖水煎包的小伙看到有几个漂亮的小媳妇走了过来,便故意打俏皮道:“来呀,大嫂子,掰开你的,夹住我的!”小媳妇害羞地用花手帕捂着脸,扭捏道:“俺有了!”“有了也不是我的”!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中会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举袂成袆,象要把常营集给撑破似的。常营中间有口官井,水很旺,然而中会那天,四五个桶打水硬是供不上喝的,后来吸出来的水竟是浑泥水一一井水被赶会的人给喝干了。
常营集古庙会的热闹非凡,连神仙也经不起诱惑而被吸引了过去。
相传离常营集十来里的东北角有个黄集村,老涡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该村前边。村西南地有个大塘涡,不管天再干旱里面从来没有断过水,里面住着一位妖仙,在此我们就叫他水中仙。传说有一年六月初一古庙会,水中仙对他的手下说:“出去看看有人没有,我要出去一趟!”手下哪敢怠慢,上岸查看了四周,马上回来禀告道:“启禀大王,外边没人!”于是水中仙便上了岸,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大姑娘,向常营集走去。然而不巧,这种情景恰好被一个卖油条的看了个正着。
原来炸油条的在塘边砍了好多柳枝,以备串油条用,身子刚好被柳树枝遮掩住了,没有被水中仙的手下发现。于是炸油条的便尾随其后,盯紧前面的大姑娘,往常营集庙会而去。到了会上熟人问他,你不在家炸油条,来会上干什么?卖油条的便指着前面的大姑娘说出了原因。为此,一传十,十传百,不大一会儿,便把水中仙变的大姑娘围得水泄不通。他很是着急,便乞求身边的人道:“渴死人了,哪位行行好,给口水喝好吗?”身旁的好心人给了他一碗水,接过水他口中念念有词,并喝了一大口向空中喷去,又大喊道:“雨来了,快跑哇!”须臾瓢泼大雨下了足足一个时辰,漂亮的大姑娘也不见了……。后来人们在黄集西南角的大塘涡里发现了一大片鲜红的血水,据说是水中仙一一鲶鱼精错行了大雨而被龙王腰斩了。常营古庙会太吸引人了,连水中的大仙也被吸引了去。
忆往昔留恋忘返,看今朝常营古镇繁荣昌盛。常营古庙会虽因“天一阁”被倭寇所毁而较之鼎盛时期有些许逊色,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常营镇党委政府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常营镇文明办正组织人力物力,深挖细查常营古庙会的丰厚文化底蕴,以便改革创新,让常营古庙会焕发青春,繁荣经济,造福人民。

◎诗苑园地
◎人民子弟兵
文/雨寒
苍天霸气高傲
蛟龙狂躁
雾蔼茫茫
乌云笼照中原
大雨倾盆飞浪掀
顿时,黄河滔滔
贾鲁河猛涨飞浪高
瞬时间,郑州大地一片哭天
路上行舟
平地鱼飞颠
一方有难八方来支援
雨水无情人有情
兄弟邻省派来子弟兵
不畏艰险冲上前
那里有险情那里就有军歌旋
看到被洪水围困的亲人
看到英雄们舍己救人情真真
不分晚上和清晨
看到了祖国伟大的力量
我的心哭了
眼泪似滔滔江河
危难关头
只有共产党才是人民的亲人

◎这个夜(外一首)
文 / 范友军
我总在没人的时候
把笔伸向纸片的空格里
写下内心所有的语言
是惆怅 是依恋
或是情切切意真真
都有
夜风总把窗帘掠起
在仅有的狭窄的缝隙里
把月色拉进来
洒在每一页上
很单纯也很柔和
这个夜色的万物安祥沉睡
我把世间的美好写满了空格里
这个夜
我很幸福和快乐
因为 世间处处都充满了正能量

◎丰收
烈日
从早晨开始出发
河水泛着热浪
树木张着嘴做着深呼吸
鸟儿躲在树缝里抖着羽毛
禾苗探着头
翘盼夏雨淋个透
一季庄稼一季口粮
田野
站满了光着脊梁的父辈
溪水从碧绿的禾苗身上漫过
一夜间
父辈们看到
秋的丰硕堆满了农家的院落

◎致青春
文/马学永
我
或许是一朵云
偶尔
从你的
天空漂过
亲爱的
请不要驻足
因为,前方
还有许多
不一样的风景
假如
你还有留恋
请把思念
同夕阳一起
化作
人生最灿烂的
瞬间
也许
当我回到故乡
这一切
可能,会成为我
漂泊的往事
只是,我担心
那朵云彩
成为你记忆里
永久的期盼

◎古风清韵
◎七绝.大雨(外一首)
文/雨寒
蛟龙搅动银河水,半海凉浆覆下城。
锦鲤跃腾平地起,行舟路上献援情。
◎抗洪救灾
千年洪水遇今回,万众天殃受涝灾。
大爱常营安置点,难民避险笑盈腮。

◎长相思.夏季夜雨
文/廖诗军
电闪烁,雷轰鸣,
铺天大雨盖苍穹。 只闻流水声。
风不住,雨未停,
难料今年好收成。 若只待天明。
◎清平乐 暴雨袭中原
文/刘均生
雷鸣电闪。墨把苍穹染。
暴雨如注连几天,中原多处水淹。
旱魔肆虐多日。又遭洪水泛滥。
政府已拿预案,防洪全面动员。
◎夜思(外一首)
文/廖诗军
潇潇夜雨落窗前,滴滴惊心睡无眠。
信手翻书阅几卷,诗词歌赋醉心田。

◎夏季夜雨
夜阑静听落雨声,晨望窗外雨迷蒙。
昨日热浪已退去,今朝遍地水波明。
◎大雨
文/刘均生
太康处处闻雷声,天地相连暴雨倾。
谁能降暑除旱魔,助力还念有天公。

◎郑州水灾
文/廖诗军
百年罕见遇水灾,消防武警齐赶来。
全国人民伸援手,军民协力把水排。
诚心一片汇成海,捐款捐物奉献爱。
灾难无情人有情,同舟共济豪情迈。

《兰河文学》编委:
名誉主编: 华晓 春 姚化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小说.散文编辑:在路上
古诗词校对:长思瀚宇
古诗词编辑:蓝天白云
美术编辑 : 冰清
执行编辑: 兰 子 刘均生
校 对: 雨 寒
副 主 编: 雪 儿 冰 波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蓝天白云 范友军
刘均生 兰 子 高山峻岭 在路上 冰清
冰波 雪 儿 长思瀚宇 冬 雁
(以姓氏笔画为序)

点击二维码 关注兰河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