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永卓:1946年8月17日出生于海州一个教师家庭。1964年在海州师范毕业后,做了10年教育工作,8年文化工作,3年青联工作,7年外事工作,7年风景园林工作,7年城乡建设工作。2006年在连云港市建设局退休。退休后曾任连云港市风景园林协会理事长10年,连云港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10年,连云港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8年。

似水流年未等闲
——读周永卓先生《顽石斋随笔》有感
作者:毛太銮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前段时间,周永卓先生著的《顽石斋随笔》一书面世,我有幸获得他的签名赠书。《顽石斋随笔》除记事散文,还有作者自己创作的诗词、剧本、歌曲、书法、摄影等一些作品,归集为《童年记忆》《青春年华》《外事春秋》《情系花果山》《退休以后》《徜徉艺海》《岁月留真》等七个小辑。内容多样时间跨度大,从童年记忆到校园生活,从工作经历到退休以后,留下点点滴滴难以忘怀的历史回忆,其感人之处,在于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周永卓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外祖父是他书法基础的启蒙老师,又是开明人士,宣传女孩不裹足,在民国初年那个年代无疑是一大进步。他的母亲早期参加海属地区革命斗争,是著名的“海中三女杰(吕继英、冯菊芬、冯若愚)”之一,后长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对他起到言传身教作用。他母亲的亲密战友吕继英(海属地区早期革命领导人李超时妻子)就做人做事方面对他多次教诲,使他受益匪浅。
周永卓先生先后就读于海师附小、海州中学、海州师范。他品学兼优,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他曾在教育、文化、青联、文联、外事、园林、建设等多个部门工作和任职。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转换不同的角色,尽快熟悉业务履行工作职责,可以说,他基本做到了。他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在处理涉外案件、水帘洞改造、复建“海曙楼”、花果山规划、规范城市雕塑,市树、市花评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有些被有关部门采纳。
周永卓先生爱好、兴趣比较广泛,多才多艺,在文艺界发挥其专长。1985年曾导演《飞吧,海燕》电视专题片,2008年制作了《花果山星火》党史电视记录片。编写《审土地》四幕京剧剧本,为《怀念周恩来总理》谱曲。还组建连云港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并担任会长,活跃在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率团在上海世博会参赛夺银,赴台湾访问演出,获得较高评价,其书法作品、摄影作品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与周永卓先生是老海州同乡,他年长我几岁,说起来还是海师附小、海州中学校友,最早认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爱人在新海电厂工作,因家里住房拥挤,于1980年1月搬到电厂南大门的职工宿舍区,与周永卓大姐家是邻居,他有时到大姐家玩也就开始认识了。1993年秋,我调到当时的市土地管理局工作,他与时任副局长地理历史专家张传藻先生是至交好友,由于对连云港市地理历史文化研究有着共同兴趣,来往就多了。
周永卓先生退休以后仍然发挥余热。2006年,我牵头负责花果山片区开发建设,他当时已退休担任市风景园林协会会长,受邀为片区景观绿化提供咨询服务,参与规划方案论证,还随同建设指挥部到苏南考察绿化选择树种,应该说,花果山片区绿化特别是花果山大道景观绿化工程还有他一份功劳呢!
2011年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换届,他又担任新一届会长,我受邀担任顾问,参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在他的主持下,多次开展理论学术研究,出版刊物,为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搭建平台,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
因年龄问题,他不再担任各类社团领导职务,但仍为连云港市社会经济特别是文化事业作出不懈努力。如参与市孔子学会、西游记文化研究会、普及民族器乐等社会活动;建议建孙中山、沈云沛雕像和纪念馆;我还与他一起受聘海州区政府规划顾问组成员,为海州古城改造升级和环锦屏山景区规划建设献计献策。
难能可贵的是,周永卓先生退休只是退出工作岗位,没有退出社会生活,总想为家乡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老同志学习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我市的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尽绵薄之力。
(作于2021年7月)

毛太銮:1952年5月出生,原国土资源局长、书记。現任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都市头条网:夜听罗兰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