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邹宝平,网名、笔名:流淌的小河、天河。好舞文弄墨,也曾搞过新闻报道。在《人民铁道》《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文章。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反映社会。

如此教子实堪忧
文/流淌的小河
偶然间在路边听到,一位母亲对八九岁儿子的说教,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听后,不知怎么,让我心里一下子沉甸甸的。
母亲口气似乎很生气,又很坚定的说:“记住,以后不管男孩女孩,只要惹了你,你就打,不要怕,朝死里打,别做熊包。出了事有爸妈呢!”孩子“嗯嗯”的点头。听的我三伏天脊梁沟都冒凉气。如此教子,简直是赤裸裸的教唆孩子。
真不知这位母亲,为何会如此不负责任的一番说教。
或许是孩子在外受了欺负,或许是孩子和别的孩子有了冲突,吃了亏受了气,或许……可是,不管或许是哪种情况,我想,做父母的这样的言语,都是偏激的,是极不负责任的。父母这样的说教,岂不是在坑害孩子吗?

当下,学生们道德教育本来就严重缺失,学校重视的是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大多不过就是聋了的耳朵,走形式,摆样子的。如果家庭再缺失道得教育,父母再去教唆孩子,而不是正确引导,那无疑是在为缺失的道德教育推波助澜。
当然,孩子受气,被欺负,决不能坐视不管,不能容忍校园的暴力欺凌,但一定要弄清楚,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教唆鼓动孩子“该出手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洲”那样的崇尚暴力。再说,孩子间打架骂仗,都是常有的事,怎能不了解清楚就教唆孩子,什么不做熊包,要必学会动拳头。这实质就是鼓励孩子去使用暴力,支持孩子暴力对抗他人,培养他们的暴力倾向。
如此的鼓动说教,必将极大的影响着孩子,甚至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不客气的说,这种对孩子的教唆鼓动,就是在为监狱培养输送“人才”,打基础,做准备。

暴力其实是人的天性,人天生就有暴力行为。这其一是自身保护,免受侵害;其二是为凸显自身强大。因此,暴力是释放天性的一种表现。只是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让暴力休眠。因为没有暴力,社会才能祥和安宁。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唉醒孩子们的暴力意识,来扭曲他们人性,给暴力大开绿灯,让它大行其道呢。
孩子受到欺负,自身心中是愤怒的,如果家长告诉要用拳头对抗。孩子使用了拳头,用暴力对抗别人,愤怒得到了宣泄,先前的愤怒,就演变成了内心的兴奋。随之,孩子便会崇尚暴力。使用暴力容易,摆脱却很难。只要感觉到不满,他们就会通过暴力行为去解决,从而恶性循环,毁掉孩子的前程,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就是在将孩子培养成拥有暴力倾向的人,如此教子岂不堪忧。教孩子用暴力对付欺负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这就是一种教唆,是丧失理智的作法,绝不是疼孩子、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是用不正确的疼爱方式,把孩子向悬涯边沿引诱推送。

孩子是成长的小树,不仅需要学校,更需要家长的培养修剪,他们才能长成为栋梁之材。这里,父母的严传身教,循循善诱,是甚关重要的,否则,孩子难以学好。
孩子之间,打架吵架很正常,父母为一点小事就教唆孩子动拳头,其自身素质就差。这又怎能引导教育好孩子,孩子又怎能使健康成长,又怎能不走上人生的弯路……这样父母不是好父母,而是可怕的父母。下坡容易,上坡难;学坏容易,学好难。不断的给孩子灌输暴力思想,一旦哪天孩子,捅了大娄子,成了罪犯,父母悔时其奈噬脐何,但于事无补,痛苦悔恨便是这种教子“馈赠”给父母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