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二十四)《西游记》中“方塘积水,深穴依山”影射李春芳预言自己死后葬地“句城塘”
《西游记》第八十六回有“方塘积水,深穴依山”之词赋:
削峰掩映,怪石嵯峨。奇花瑶草馨香,红杏碧桃艳丽。崖前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门外苍松,黛色参天二千尺。双双野鹤,常来洞口舞清风;对对山禽,每向枝头啼白昼。簇簇黄藤如挂索,行行烟柳似垂金。方塘积水,深穴依山。方塘积水,隐穷鳞未变的蛟龙;深穴依山,住多年吃人的老怪。果然不亚神仙境,真是藏风聚气巢。(《西游记》第八十六回词赋“方塘积水,深穴依山”)
此首词赋中“碧桃”之“桃”有“桃(李不言)”之妙,影射“李”字;“红杏”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浓缩,即影射“春”字;“奇花瑶草馨香”影射“芳”字;“方塘积水,深穴依山。方塘积水,隐穷鳞未变的蛟龙;深穴依山,住多年吃人的老怪”中藏有李春芳葬地之信息。即“方塘”影射李春芳预言自己去世之后将葬在“句城塘”。
“句城塘”在哪里呢?
《李氏族谱·老大房》载“公(李春芳)偕夫人葬扬州府城西二十里句城塘”。
《贻安堂集》十卷“赐进士、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同知经筵总裁、会典门人、新安许国撰”“《明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定、石鹿李公暨配一品夫人徐氏墓志铭》”有相关李春芳葬地的两处记载:
“敕有司营葬句城塘之阡。是岁十月七日,诸孤乃奉公丧,启夫人竁合焉。”
“双璧同埋,句城之垂。是惟故乡,魂魄乐思。恩光下烛,幽石在兹。”
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右)。
《贻安堂集》中的“句城塘”和“句城之垂”是不是同一地点?
先看看“句城”在哪里。“句城”,即指“句容城”。句容县志多处见载。
《乾隆句容县志》(四卷·关帝庙):“句城立庙凡四,在城南者最古。”
《乾隆句容县志》(九卷·高车志):“江南海氛,遗患句城。”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四卷·《禁夫头把持碑》):“尔等须知句城兵燹以后……”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八卷):“张长康……咸丰丙辰句城陷,携眷寓如。”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十卷·):“张金銮……咸丰七年,句城克服。”“杨元祚……同治三年,句城克服。”“窦象球……咸丰六年,句城陷。”“田进贤……咸丰六年,大营溃,贼陷句城。”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十一卷):“陈树堂(攻句城阵亡)。”“毕洪礼……以上均句城十三图人。”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十九卷):“江宁知府郑济美驻淳化镇,明翼长自句城移驻。”
“句城之垂”指哪里?
此处当指“句容城边”,根据李春芳曾祖李秀、祖父李旭均有葬句容赤山的记载,“句城之垂”即指赤山一带。这是与“是惟故乡,魂魄乐思”一句相吻合的。许国在《(李春芳)墓志铭》开篇即点名李春芳“是惟故乡”所在:“其先句容朱壒村”。即句容是李春芳“惟一”真正的“故乡”。
李春芳“魂魄乐思”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李春芳《贻安堂集》九卷《祭先考封少师府君》可以找到答案:“呜呼!兴故水乡,今岁较甚。势不可留,将返故里。龙山之阳,容城之侧。桑梓定居,松楸世守。灵其有知,保我后生。呜呼哀哉!”“容城之侧”与“句城之垂”完全吻合,句容就是李春芳真正“魂魄乐思”的地方。而且将来,李春芳的子孙后代还要在句容“桑梓定居”,还要在句容“松楸世守”。
李春芳决心“将返故里”,从李春芳葬父亲李镗于句容龙潭(见《乾隆句容县志》和《李氏族谱》)来看,为天下臣民表率,他是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让父母叶落归根,自己最终也回到故乡句容来了。至于将来自己去世之后葬在哪里,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门生们看着办。
李春芳曾祖李秀葬句容赤山东麓,见《乾隆句容县志》四卷;《李氏族谱》又见李秀“葬兴化城东九里张千金”。
一人葬两地,另见李春芳第三子李茂德。《兴化县志》有李茂德记载:“以第宅让伯兄,挈家守句曲祖墓。”“年七十七卒。”《乾隆句容县志》四卷载“山东监运使、司运使李茂德墓在小南门外二十里许淤乡”。《李氏族谱·老三房》又见李茂德“葬句容茅山袁村侧”。
夫妻分葬,又见句容人李思明家。其子李信(字吾斯。原名长俶,字维馥。思明长子)誓死不降清,阖门慷慨赴难(后载《明史》“李春芳传”),李思明(号“绛岩”)担心因为子孙“谋反”连累祖宗被“刨坟掘墓”,遂与妻室分葬“句容一孟塘一葛港一戴家桥”四地。
李春芳为何要葬句城塘呢?
《李氏族谱》后附有《李氏别记》(为老四房八世孙李思聪手纪和其子九世孙李长科、李嗣京、李乔、李长植、李长标、李长蕡、李梦磊并十世孙李潓同订),其中载有李春芳生前选中句城塘及具体营建过程的故事:“公夫人徐先公殁。托黼山觅地扬州。久而不得。先是,黼山曾为郝姓卜地于扬之西山句城塘作生圹,竖坊之日适有乞者卧穴旁死,郝恶其不祥,弃之。杨以为佳地,终无逾此。惟明堂有寺,移左侧则吉。欲以报命,而公之邑门人梦徐夫人示曰‘地在寺侧’,亟告公。而杨至,言梦符。遂购于郝,移寺定兆。即公与夫人合葬谕茔也。”
“句容籍”状元李春芳为什么在生前就选定兴化和句容之间的“扬州西山句城塘”作为自己的墓地呢?
一是自己作为大明首辅因南京言官谗言解绶而致仕兴化,故对外宣称自己就是扬州兴化人,所以墓地选在“扬州府城西二十里句城塘”,表明自己虽然是句容人,别人衣锦还乡,自己虽为一品首辅却因馋解绶,实在是有家难回。
二是“句城塘”有“句城之塘”的含义,明眼人一看“句城塘”三个字即知:李春芳是想葬到“句容城之塘”这个地方去的。
句容县全境图
李春芳的门生许国(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墓志铭》中没有讲明“句城塘”的具体地点,仅仅说“句城之垂”,一箭双雕,巧妙的为恩师李春芳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敕有司营葬句城塘之阡”,执行人就是礼部尚书门生许国。扬州西山“句城塘”早已开工建设;在“句城‘塘之阡’”建造李春芳墓地,担任礼部尚书的门生许国一定是能够做主并胜任其事的。而且自古历朝惯例,股肱大臣墓葬之地常常有若干处,如颜真卿墓有“九坟十八墓”,句容虎耳山就有一处颜真卿“衣冠冢”(见《乾隆句容县志》《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再如鲁肃墓,镇江各地有多处墓葬地点,《乾隆句容县志》记载“(句容)县南乡”也有鲁肃墓。
句容人李长科是《李氏别记》核心修订人,身处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际,句容各房皆有参加反清复明的义举,高调认定李春芳葬“扬州府城西二十里句城塘”,为转移各方对句容李氏墓地的视线而已。其《赤山拜先茔(城南三十里,高峰突峙,其色如赭,先茔在山之麓,背崖面湖,形家称最胜地)》一诗,与《西游记》“方塘积水,深穴依山”之词赋多有吻合,其中也藏有李春芳之身影。
“丹丘直上凤凰翔,双柏之间一羽毛。玉带不缘花藏著,丰碑何并赤城高。精神出地依陵阙,草木凝香拥节旄。八代即今弓冶盛,长瞻墓道勗吾曹。”
其中“高峰”与“削峰”相吻合,“背崖”与“崖前”相吻合,“双柏之间一羽毛”与“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相吻合,“草木凝香”与“奇花瑶草馨香,红杏碧桃艳丽”相吻合。
“玉带不缘花藏著,丰碑何并赤城高”中的“玉带”“丰碑”代指李春芳。句容有李春芳赠“玉带”给崇明寺之佳话,《乾隆句容县志》(四卷·玉带楼)载:“玉带楼在县治东崇明寺藏经院。李文定为诸生时,读书院内月潭僧房。戏题壁曰:“年年山寺听鸣钟,匹马长安忆远公。异日定须留玉带,题诗未可著纱笼。”后嘉靖丁未,廷对第一。果应前语。官翰林。给假南还。月潭踵门持楮求书,并请践约。公书前律,笑解所系玉带,并西番所进番经一册付之。及公累官宗伯,拜大学士,月潭刻诗于石,并建楼藏经贮带,用镇山门,与古刹共垂不朽。”“丰碑”指状元首辅李春芳为大明所建之丰功伟业。李戴《遗安堂集 · 序》有:“穆皇帝在御时, 李文定公为相,登崇俊良,简拔幽滞,筹画边围,节缩度支,诸所赞襄,大者且不暇更仆,无论纤细。当是时,海内蒸蒸称人安矣!”
《西游记》中“方塘积水,深穴依山”点名李春芳墓地的特点:依靠着山,墓穴很深,上有一方塘贮满积水(可防盗墓)。“隐穷鳞未变的蛟龙”影射葬在此墓穴中的“人中之龙”永远就躺在这里了,“蛟龙”又影射李春芳是“一匹龙马”。“住多年吃人的老怪”影射墓穴很深,上面有方塘之水保护,有盗墓贼进入就要被水淹死,“怪”字,与《西游记》第四回中的“擒拿此怪”及“一双怪眼似明星”中的“怪”字相呼应。当年李春芳下葬“句城塘”是在十月,此时正为枯水季节,便于安葬深穴之中。另外“方(塘积水)”影射“斗”字,“深穴依山”影射“鬼”字,两句联合起来,即为“魁”字,影射李春芳当年以句容籍夺“魁”状元之事。
“真是藏风聚气巢”影射这里真是好的墓穴之地。“藏风聚气巢”就是指墓穴风水好,《西游记》八十六回可证:“向阳处,寻了个藏风聚气的所在,取钉钯筑了一个坑,把头埋了,又筑起一个坟冢。”
句容人墓葬大都是“父子相依”,排列向下。李春芳《贻安堂集》卷九《祭伯男尚宝丞》:“兹卜闰月六日厝汝官庄明农轩中。睠此村室,固汝生平意兴所属,且亡孙在焉。绿禾满畴,红药满阶。风物既别,父子相依,谅可妥汝矣!”李春芳长子李茂年先李春芳去世,李茂年和其子“父子相依”葬在一块,李春芳甚为满意。
李春芳去世之后,李茂材实际上李氏家族的风标核心人物。李春芳葬父母于句容之后,要求子孙后代在句容“松楸世守”。李茂材应该是具体执行者。从家谱记载来看,李茂材后人葬句容者人数可谓众多,三个儿子李思敬(见《乾隆句容县志》四卷)、李思诚(见《乾隆句容县志》四卷和《李氏族谱·老二房》)和李思明(见《李氏族谱·老二房》)均有葬句容之记载。李茂材的弟弟李茂德(见《乾隆句容县志》四卷和《李氏族谱·老三房》)、李茂功(见《乾隆句容县志》四卷和《李氏族谱·老四房》)和李茂业(见《李氏族谱·老五房》)也均有葬句容的记载。《乾隆句容县志》没有记载李茂材葬地,《李氏族谱》记载李茂材葬“扬州西山句城塘”,如此李春芳墓和李茂材墓“父子相依”,看起来自然不孤单。李茂德墓、李茂功墓、李茂业墓“兄弟相依”“句城之垂”,看起来自然也不孤单。
总之,《西游记》中“方塘积水,深穴依山”影射李春芳预言自己死后将葬在“句城塘”。此是《西游记》为李春芳所校定的又一铁证。
图为作者《句曲诗综》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