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宝剑,古为圣品,尊贵之至,人神咸崇,为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发源自轩辕黄帝时代,繁荣于春秋战国,鼎盛于汉朝时期,衰败于唐元和年代。

现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经过考证得出结论: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是战国时期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当代著名冶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柯俊、韩汝芬夫妇,考证指出西平棠溪流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最为完好的冶铁铸剑遗址,距今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
用富含微量元素的西平棠溪之水淬火而成的棠溪剑 “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因此雄踞中国十大名剑之首,在中国历史上曾大放异彩。

棠溪铸剑技艺随着棠溪宝剑一直辉煌了1700多年后,于唐元和年间战乱散失民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铲平了棠溪冶铁铸剑城,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沦为废墟,成为历史。

棠溪剑在历史传承中,自春秋战国至汉代一直是战争首选利器,汉代以后慢慢被替代了军事用途;棠溪剑由“兵器”演变为“礼器”,化身为地位与威权、佩饰与仪仗的符号。春秋至唐,士人都以佩剑为潮流,君臣咸崇,武者、剑客至爱,剑术成为很多文人的喜好,在很多高雅场合,都是用剑舞、斗剑助兴。棠溪宝剑成为立国立身、行仁仗义的化身。《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展示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鸿门宴》中,各路豪杰斗智斗勇,后来樊哙介入改变了历史走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为名传千古的典故。大唐以后,魑魅魍魉邪说盛行,棠溪宝剑被神化为邪避灾、镇宅祈福的法器。

1000多年后,20世纪50至80年代,高庆民与父亲联手,在坚持十年不懈的努力,经过无数次试验后,终于将棠溪宝剑重见天日,再放异彩,棠溪宝剑文化更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千古第一剑具有强、硬、韧、弹的特点,即硬可断铁,刃口不留任何钝痕;韧可弯曲90度~160度,仍能恢复原状,不变形不断裂;利可削发,它的锋利程度曾在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中一展风采。
“棠溪宝剑”,展现了弥久不衰的中华民族文化!
“千年龙剑”,体现了神秘莫测的中华龙文化。
“中华第一剑”,再现了战国时期聪慧久远的古剑文化。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高庆民一鼓作气先后研发出纪念港澳回归剑、成功剑、轩辕乾坤剑、奥运剑、国威剑、正义之剑、将帅剑等100多个品种。

数十年来,棠溪宝剑先后斩获各种大奖200多项,数十项专利,取得了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证书”,全国唯一拥有的“棠溪天下第一剑”和“棠溪中华第一剑”商标使用权。2014年,棠溪宝剑锻制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高庆民带领他的铸剑团队,古法加现代元素及生活理念,科技攻关,历经666道纯手工打造,饰以“鸟兽虫鱼、花草粉树”、寓意“褔禄寿禧财”的五福剑盛世登场。纳福剑,寓意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福如东海长流水,馈赠亲友首选;世禄剑,寓意鲲鹏展翅,扶遥直上,禄运高升步青云,助力升职晋级,子女升学;康寿剑,寓意安安康康,长命百岁,寿比南山不老松,孝敬高堂,自乐自娱必备;祥喜剑,寓意祥云护驾,佳偶天成,喜气连年万事兴,欲待嫁深闺,娶亲添丁家庭不二选择;鸿运剑,寓意鸿运当头,日进斗金,财源广进达三江,翱游商海,出门打拼之人当选至宝。

高庆民带领他的棠溪宝剑集团顺势而动,开启了“门店展示、网上推广、招商加盟、社群营销”的四轮驱动共赢营销模式。

作为礼器,以“五福剑”为主导,以“五福屏”、“五福赋”、“五福茶”、“五福玉”、“五福酒”等为载体,将剑、玉、酒、粮、茶巧妙融合,以“五福文化”内容的棠溪宝剑新时代文化悄然形成,并走进寻常百姓人家。
棠溪宝剑文化必将渊源流长。
作者简介:李永君,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公务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中国食品安全网、河南经济报、河南青年报、河南科技报特约记者,河南日报农村版特约观察员。中国青年网、河南省市场经济发展研究会特邀撰稿人。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县劳模。多年来,先后有400多篇新闻稿件、散文、随笔、理论调研文章、报告文学等作品被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采用。有数十篇征文稿件获得国家、省、市征文大赛奖项。(胡小民 报道)
编辑:郭华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