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海朗诵团是滨海县湖海艺文社属下的专门朗诵团体,是滨海县政协团结和联系社会朗诵人才的重要纽带,是盐城市内最早成立的朗诵微群机构,目前有38位专业朗诵者、100多位社会各界朗诵爱好者加盟。

【朗诵者简介】王亚捷,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盐城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滨海县“立德树人•四有好教师”。2021年7月获江苏省微视频课一等奖,多次获得县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获省、市、县一等奖并发表。积极辅导学生参加习作、演讲、朗诵、书法等竞赛活动,均取得喜人成绩。她说:“学生就是我的一面镜子,我愿用爱心、耐心,在镜子里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


作者/戴训鹏 朗诵/王亚捷 编辑/于灵云
这里曾有一条河
传说中的蜿蜒曲折的妇女河
而今已变成宽阔繁华的玉龙路
街道上喧嚣着人声鼎沸
忙碌的人们在车水马龙里穿梭

她流淌着老东坎六十年的历史沧桑
与乡愁脉脉
“妇女能顶半边天”激昂的口号
响彻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黄海之滨,东坎这片红色土地
1958年那个芦花凝霜的早晨
来自全县各地四万六千多名的青壮妇女
齐刷刷地汇集在浚河工地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总路线旗帜
高高飘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激励一代人投入兴修水利的洪流
她们用的是最原始最简陋的农具
却愣是在东坎的土地上
一锹一锹挖出纵贯城南的河
就是这群可爱的妇女
十个月顽强拼搏创造史诗般的水利传奇

她被人们称作“妇女河”
她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汗和泪水
当丈夫们奋战在社会䢖设的最前线
前方的水利工程捷报频传
咱都是国家的主人
这时候咱女人可不能退缩
当时还有两千多名的妈妈
带着襁褓里吃奶的娃
毅然走进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只为开凿一条东坎百姓期待已久的河

卷起了裤管撸起袖
一个个干劲实足真叫那个猛如虎
肩头啊挑起那沉甸甸的筐和箩
上河工的女人呀真是出乎意料的泼
肩挑扁担挑出愚公移山般的波澜壮阔
俯瞰河堤两旁临时的工棚
星罗棋布的场景空前的壮观

妇女们奋勇奔向前
抬的抬、挑的挑
挖土的挖土、推车的推车
看那人山人海彩旗招展
群情激昂真是一片欢腾
参战队伍中最年长的妇女已有四十五
最小的姑娘才十八
特别是来自那水乡渠南的女人们
挑泥土的担子就像轻盈的燕子
飞奔在热火朝天的工地
却也是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

她被人们称做“哭包河”
工地上的北风刺骨
岸上的娃儿们忍着饥寒交迫
挑河工的妈妈们哪有时间去管
只听见工棚边摇篮里的娃们
饿得泣涕泗流齐声哇哇地哭
那此起彼伏的哭声回荡在忙碌的河堤
这里曾有一条河
她是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
一条平凡而普通的河
这条河寄存着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
半个世纪后的妇女河
河水干涸走向了衰竭
繁华的玉龙街掩盖着妇女河的落寞

而今只能萦绕在那一代人的梦乡
人们梦中的妇女河
木船在葳蕤里随风飘
夕阳下清脆的短笛
伴着儿童们的牧歌悠扬
这里曾有一条河
她是天然的聚宝盆
轻漾的柳荫下嬉戏着红鲤
茂盛的蒲草中飞翔着白鹭
红色的蜻蜓栖息摇曳的绿荷
清洌的河水长出白嫩的莲藕

她曾是幸福家园的守护神
抗旱排涝,你护佑一方安宁
饮水灌溉,你滋养两岸稼禾
历史薄上已记载了你的高功伟德
这里曾有一条河
这条横贯城南的妇女河
现在已变成车水马龙的玉龙路
六十年沧海桑田,岁月如歌
曾经哺育家乡的妇女河


【作者简介】戴训鹏,滨海一中教师,滨海县作家协会理事,湖海艺文社社务指导,滨海县书画家协会会员,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执教讲台二十个春秋,爱好诗词,守砚临池,有一百余首诗歌散文在省、市、县媒体、报刊杂志上发表。

【编辑简介】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诗与风景》专栏诗人;《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