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体验风骨(二)
季聪颖的专业和详尽的解说,使英若兰和江宏两个人对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里保存的历史文物有了直观的了解,对辛亥革命敢为天下先的风骨有了深刻的认识,收获颇多。
英若兰和江宏参观完,纪念馆恰好响铃下班,季聪颖对两个人说:
“你们两个想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我建议你们再跟着我去武昌首义广场上去看一看吧!”
英若兰和江宏两个人正好有此意,他们欣然同意了季聪颖的建议。
三个人走出红楼武昌起义纪念馆已经是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目之所及的房屋、树木、街道、车辆……,把它们都涂抹成绯红色,格外温馨。晚风习习,江城“大火炉”稍降温,英若兰他们三个人看见这时候红楼外面的行人和广场上的游人比白天明显增多。
季聪颖向英若兰和江宏介绍说,武昌首义广场位于武昌阅马场,总面积约5,42万平方米。它是以红楼武昌起义纪念馆前的孙中山像至黄兴拜将台为广场中轴线,一条武珞路从中分为广场南北两端,广场南端比北部低一两米。广场由两大轴线组成,即南北向的纪念轴和东西向的文化景观轴,在两轴交会处,是一个以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喷泉花坛,凸显出此处的辛亥首义历史。广场的北端就是红楼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广场的南端是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新建的。
广场南端雪松莽莽,绿草如茵,鲜花怒放。
季聪颖引导英若兰和江宏首先瞻仰了首义广场南端的黄兴拜将台和彭刘杨烈士雕像。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曾经领导同盟会发起的多次旨在推翻晚清王朝统治的武装起义,尤以黄花岗起义著名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28日赶到武汉。1911年11月3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用木料搭台为黄兴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 由当时的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向黄兴授战时总司令印、旗和剑。随后黄兴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在阳夏之役中,与清军激战相持一月,备极艰辛,功绩卓著,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时间。
英若兰和江宏仰视拜将台纪念碑,眼前似乎看见黄兴在台上挥剑立誓,耳边似乎听见千万起义将士高举刀枪的山呼海啸!
季聪颖随后引导英若兰和江宏拜谒了离黄兴拜将台西边不远处矗立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塑像。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9日,即武昌起义前一天,因设在汉口、武昌的起义机关相继败露,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被捕。在当晚的刑讯中,三人痛斥时政,慷慨不屈,次日凌晨,被杀害于湖广总督署东辕门(现湖北造船厂附近)外。三位烈士的雕像用红砂石铸造,据说时逾千年也不会风化。英若兰和江宏凝视这血红的三位烈士的雕像,被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所震撼!
季聪颖引导英若兰和江宏跨过横亘首义广场中间的以三位烈士的姓氏命名的彭刘杨路,进入首义广场的南段。
三个人进入南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辛亥起义群雕,群雕人物基本上都是起义将士,只见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他们挥舞着铁血十八星旗,高举步枪,推着小炮,在纵情欢呼1911辛亥年10月10日取得武昌武装起义胜利的这一刻。
英若兰和江宏随着季聪颖的精采的解说告一段落,他们两个人从百年前的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回到眼下风清云朗、花好月圆的现实生活中,心中感慨良多。
三位青年放眼南广场,视野开阔,此时入夜,只见广场上的华灯齐放,整个广场于是笼罩在白茫茫的光雾之中,花光树影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巾,显得分外神秘和迷人。许多游人徜徉在光雾之中,影绰漂缈,似乎游历在美丽的天街之上。英若兰与江宏不由对望一眼,两个人当着季聪颖的面吟诵起现代大文豪郭沫若的那首美丽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季聪颖遥指着广场远处最南端的气势宏伟的“V”字形的红色建筑对英若兰和江宏说:
“那座建筑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展观超现代化,共有4层,是武汉市于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馆内陈列的主要分晚清中国、革命源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内容的文物和图片,系统地介绍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直至成功的过程,其中更罕见地有20多处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历史人物的蜡像制作也十分逼真呢!可惜今天晚了已经闭馆,我下次再引你们两个去参观吧。”
季聪颖望着英若兰和江宏笑着说:
“我请你们二位发挥想像力,你们看博物馆的外貌V字造型好像什么?”
英若兰和江宏向远处略一端详,英若兰有点迟疑地说:
“我觉得它像传说中的黄鹤展开的一双翅膀,也是英语单词'胜利'、'成功'victory开头的'V'!”
而江宏目光灼灼地说:
“我觉得它更像一本书,承载有厚重的历史风云的大书!”
季聪颖用力点着头说:
“哇塞,你们二位说得很好哦!我觉得它的确像一本大书,是一部记载着咱们江城大武汉几千年历史沧桑的大书!
咱们江城大武汉从历史的风烟中走到今天,历经磨难,战争的炮火毁不了它,长江咆哮的洪水冲不垮它,它就像一个历史巨人,迎来一次次伟大的胜利和成功!
我在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前进中的江城武汉也许又会迎来更大的风暴,但是咱们大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绝不会屈服,它只会奏响更加响亮的胜利凯歌!”
季聪颖不愧是解说员,她声情并茂的诉说道出了江城武汉风骨的要旨,深深打动了英若兰和江宏的心,使这两位年轻人体验到江城武汉风骨蕴含的新的含义、新的色彩,他们只觉得自己满腔的热血在沸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