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毛板船
(听宝庆人讲宝庆故事)

(30)
田江渡又俗称大江湖。
这个地方除了风景美,风水好之外,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里曾经发生过石达开围攻宝庆城,湘军血战太平军的故事。
咸丰9年(1859年),被誉为太平天国第一骁将的石达开率30万大军从江西一路杀来。
攻城拔寨,势如破竹,锋芒直指衡阳。

湖南巡抚骆秉章急忙调兵遣将,同时急征退役湘军乡勇四万人,准备死守衡阳。
不料石达开虚晃一枪,转而兵指永州。
与刘长佑、刘坤一所部湘军血战数日,无奈刘部湘军战斗力实在是太强,太平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石达开不肯恋战,便转兵北上,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北面是滔滔资江)将宝庆团团围住。
据说当时安营扎寨的太平军兵营有连绵三十余里。

当时宝庆城内可以说是万分紧急,人心惶惶。
虽然有清军悍将骆秉章、左宗棠亲自坐镇指挥,但奈何兵员太少,且紧急招募的新兵太多(占守军总数的80%),宝庆古城随时有城破被屠的危险。
石达开围攻邵阳近三个月,在70多天里共发生大小战斗80余次。
而太平军战胜或者占上风的就达60余次,可见太平军战斗力之强悍。
所幸宝庆城城高墙固,据天险之地,加之城中军民一心,严防死守,宝庆古城才没有被攻破。
但城中军民也是心惊胆战,终日惶恐。
当时有人作诗云:“……炮火雷迸到戍楼,满城胆落暮烟愁。刁斗时敲嫌漏永,天明各自拥戈矛。”区区数语,将城中的危急焦虑状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也所幸于石达开的战术失误。
太平军历来习惯于分兵作战,很少集中主力重点突破。
当时,石达开所部在城南,赖裕新部在城西,而傅忠信部在城东。
三队人马本来就分散了兵力,又常常各打各的,这就让城内的守军可以从容应对。

更得幸于石达开的围城缓攻之策。
不知道是因为出于爱护将士性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石达开攻城不是很急,常常是稍遇挫败就偃旗息鼓。
他想借鉴湘军围困九江的战法,采用壕堑战术和偷挖地道的战术,用围困加偷袭的战法来迫使城中的军民弃城投降。
怎奈城中同仇敌忾,士气正旺。兼之城中粮弹充足,水源不缺,何来投降一说!
左宗棠让人引资江水,城外掘壕,以防太平军借地道偷袭。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