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旧址 红色记忆”朗诵音乐会
《起点与摇篮》
——新华日报社旧址
作者:陈昌华
朗诵:曹刚、王丽敏、宋楠、梁皓
走进汉口成忠街53号
追寻新华日报创刊的起点
步入汉口大陆里4号至9号
重访新华日报诞生的搖篮
一处旧址,见证了一段峥嵘的岁月
一张报纸,记录了一个历史的节点
翻开昔日的老报纸
穿过当年的烽火硝烟
国破山河在,匹夫有责
全民抗战日,同仇敌忔
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
每个人都在发出最后的吶喊
新华日报头版头条的发刊词
使命和担当浸透字里行间
报眼一幅木刻版画
一个军人在振臂呼唤
“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一支号角,响彻大江两岸
从1938年1月11日正式创办
到1938年10月25日
最后出版
前后只有十个月
287期报纸的份量沉甸甸
它激励着民族万众一心
它陪伴着武汉共患难
1938年6月12日,新华日报
最早吼出口号“保卫大武汉”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武汉三镇,全民总动员
1700字的社论字字镪锵
震撼全国,意义非凡
一座宣传抗战的舞台
坚定了中国必胜的信念
一扇了解中共的窗口
联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面国统区公开的旗帜
飘扬在黎明的地平线
1938年10月24日那个秋夜
秋雨淅沥打湿了报馆
周恩来亲自口述社论
“告别武汉父老乡亲”
郑重宣告:我们一定要回来的
我们只是暂时离开武汉
只可惜敌寇已兵临城下
武汉出的287期报纸毁于一旦
但东方不亮西方亮
重庆出的287期报紙
仍然如期和读者见面
同一天报纸,两个版本
这是中外新闻史上的奇观
新华曰报用最独特的方式
向整个世界宣告
保卫长江,保卫黄河
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难
八十多年前的旧址历久弥新
八十多年来的报史辉煌灿烂
“它抵得上一个方面军”
这是毛泽东当年的称赞
长江后浪推前浪,涛声依旧
温故知新话当年,薪火相传
2021年2月20曰
作者:陈昌华,原籍安徽,一个老三届、新三届。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学习强国》等。出版文集《企业常春藤》、诗集《印象与烙印》(两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主编《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歌选》等。5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18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创办《人间诗舍》《九州风雅颂》等公众号。
朗诵音乐会讲述人:谢东升
总 监 制:邓长青
总 策 划:谢东升 王志武
党史顾问:郑水平 陈芳国
总 导 演:郭光俊 尤一心
总 统 筹:樊昕
统 筹:张海旺 周娟
执行导演:王天靖 严丽娟 樊菁
总 撰 稿:黄念清
文学顾问:董宏猷 周静
前台主任:谭凯 何佐夫
后台主任:张林
舞美设计:曾蓉
音乐统筹:晓吾
音乐设计:靳少勇 李海峰 李逸潇 刘臣 凯文
平面设计:曾芙 米雅婷
灯光音响:施磊 范智杰 俞建强 黄桂芳 肖尧 於意 李季
视频播放:俞啸
舞台监督:夏露 高向卿 王丹 陈昆仑 李昕怡 李雪阳
周琦
摄 影:魏晓曦 石建平 张宏
宣传统筹:周瑶
宣 传:黄晓娇 李新雨
网络直播:程霖 吴行健
安全统筹:张传伟
安 保:程文军 沈龙
电力保障:桂志强
后勤保障:付建国 何韬
讲 述 人:谢东升
主题歌作曲:王原平
受权转载于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