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璨(荷韵之子),写于2009年,彼时16岁
城是有魂的,而这魂,只有少数人可以感知,描绘下来。
一座城,由钢筋水泥构成,圈出一片天空,网住了一群人。这群人就住了下来,成为了城的一部分,构成了它的魂。
他住在这座小城中,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每天上学放学,很平凡地活着。然而在他灵魂深处,却燃动着不安的火焰。他不喜欢小城,觉得这里每一个人都写满了庸俗。平凡的人生,碌碌无为。他总是撇撇嘴对身边的人在心里想。
他常常抬头望天,看被钢筋水泥圈住的天空,觉得这里是一个枷锁、牢笼,他想要逃离小城,逃离这个让他恐惧的地方,这个可能让他平凡的地方,可能让他像他所讨厌的样子生活地方。他想去大城市,去过节奏更快的生活。
之后,他读了许多小说,主要是张爱玲的,也有安妮宝贝。偶尔也读王安忆、张小娴。他发现他不喜欢香港,觉得那里的生活像小城一样,很庸俗,于是他把今后的目标定在了上海。有时间他就读,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此时他的思想格外清晰。他幻想着自己今后可能的生活,忙忙碌碌,节奏很快,但不庸俗。他对自己想的很满意,嘴角勾起向上的弧度。
小城是留不住人的,因为它小,不够繁华,梦想在这里只能是空想。每一个不安的灵魂都会想逃离这里。
于是他很努力地学习,每天望一望被圈住的天空,让天边的枷锁印在他的眼眸里。他暗暗告诫自己要离开这个地方,去过更好的生活。没日没夜的三年后,他如愿去了上海。又是四年,他毕业了,在找工作。
四年,他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作家笔下的繁华与苍凉仅仅是她所有的冰山一角。他觉得上海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身着藏蓝色的旗袍,每步走过皆是繁华。说不清她的脸,因为她总是被浓妆所掩盖,于是只知道她身材窈窕的背后必定是国色天香。偶尔她卸了妆,若隐若现也只能看到她的眼。那一眼的沧桑,带着些许苍凉,还有忧伤。
上海是这样一个雾蒙蒙的女子。繁华而苍凉,语焉不详。
城中的女子亦是如此。化着精致无可挑剔的妆容,踢着高跟鞋,一脸倨傲地在人群中挤着地铁去写字楼工作,像喝水一样喝着外卖的咖啡,眼睛不离开电脑屏幕,手指飞快地移动着。下午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匆匆赶着到了名牌商店,面无表情地对着店员刷下那件是自己好几个月工资的衣服,换上,不顾疲惫地又赶往晚会,用完美的笑容对着每一个遇见的人。优雅地端起酒杯,一笑,仰头喝下。不行了,去厕所扶着马桶一阵呕吐,然后仔细地对着镜子补妆。使劲地揉一揉太阳穴,把疲惫赶走,装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出去,笑说再来再来。不一而足。
很完美的表现背后是这样的情况。普通的单身公寓,地上很乱,垃圾桶里堆满了外卖的盒子,茶几还留有几天前醉酒留下的痕迹,房子很久没有收拾了。床头边有几张纸,上面写满了数字,是账单,长长的数字像是一连串的叹息,写尽了无奈。
门开了,女子归来,蹒跚走向床,一头栽倒,睡了过去。她脸上的妆已经乱了,留下一道道晕迹,头发却有几缕垂了下来,给疲惫的面庞添了几许憔悴。女子倏然落泪,嘴里喃喃发出梦呓,“钱……包包……化妆品……活下去……”不自觉的,眉头微微皱起,牙齿咬住了嘴唇。
对于这样的女子,如果略去外表的华丽,像剥笋一样把表面去掉,呈现出的将是满满的寂寞和苍凉,以及孤独。倘若再往里面看去,灵魂深处存在着的只能是欲望,人性的欲望。或是物质,或是爱情,抑或是其他什么。不论如何,它都是推动人做一切事物的源泉。欲望把人们引向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上海,城中的欲望堆积的如此之多,形成的巨大阴影像每个夏天必来的台风一样笼罩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偶尔兴起,便吞掉几个灵魂,把他们毁灭,使自己更加巨大。因为被毁灭的灵魂只能吸引更多的灵魂前来。这样的每一座城,都应有一个别号,欲望之城。
城越大越苍凉,因为她照顾不了所有被欲望吸引前来的人,因此总是有被遗忘的灵魂在城里流浪,等待被欲望吞噬。城大,是繁华的象征,然而繁华为表的深处却是无尽的苍凉。为被吸引但又被吞噬而苍凉。
大城,外表完美,内心悲怆。
就像那个女子所说,越繁华,越苍凉。
他开始为工作奔波,在上海。然而,每当他把简历递上,总能分明见到工作人员眼中的轻蔑——乡下人。除了北京,在上海人眼中其他地方来的人都是乡下人,对乡下来的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鄙夷,他们生来具有优越感,即使是弄堂里的八十老太,也会在第一时间里说出“侬乡下人啦”这样的话语,不管他们身上的衣服是否与她的家当等值。
他觉得梦想遥远了,他找不到工作。
他只好在城中流浪。看着道路两旁的金碧辉煌,他的心里泛起酸楚。曾几何时,他为了梦想来到这里,他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在这里打拼出自己的天下,可是,无论他怎样做,他都在这里站不住脚,他不知道为什么。
一个农民工,在他失意时与他聊天的一番话语点醒了他,“你问我对这座城怎么看?嗯……我实在喜欢不上,虽然她很繁华,有很多高楼、商品以及很棒的学校,这些都是我们最羡慕的。可是,我还是更喜欢家乡,因为我的根在那里,这里容不下我。”
他瞬间明悟,他不是上海的一部分,所以他抓不稳的她的节奏感觉不到她的心跳,一如触不到她的灵魂。他不可能得到上海的庇护,他不属于这里。上海只庇护属于她的灵魂。
梦想总是意味着要牺牲,要靠牺牲掉什么才有可能实现。不过,牺牲可能是白费的,梦想也只能跌碎。一旦梦想跌碎,剩下的人也只能是满心疮痍,伤痕累累。
这就是现实,或说是生活,残酷与无情。
或许欲望是现实的基础,没有欲望就没有一切,欲望笼罩构成了一切,大城也在里面。
或许,也是有例外的。
他带着不甘、无奈、愤懑与疲惫回到了小城。阔别四年,小城依旧,没有半点物非人非。他在心里感叹小城的平凡。
小城没有对他的感叹表示出不满,她默默地再次接纳了他,只因为他是她的孩子。
他的寂寞、他的委屈、他的不安因小城的无言渐渐软化,他有些恋上小城的平凡了。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纸醉金迷,有的只是市井喧嚣、小桥流水。每一个小城中的人都带着一脸淡然走来走去。胸无大志是最好不过的形容词,用来解释它也只能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们就是这样地活着。
人与城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旦人把灵魂融入了城,人就成为了城的一部分,构成了城的魂。
大城的魂因为欲望的存在而充斥着孤独、苍凉,梦想在这里或是破碎或是实现,有决绝的姿态;而小城,则是普通、平凡,只有真正融入小城才能体会到她的美。这里没有如大城般的欲望,接纳每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
他抛弃了最后一丝欲望,稳稳地住了下来,娶妻生子,上班下班,过着他从前认为很平凡的日子。他再也没有望过天空。但他很满足、很心安。
然而,虽然他融入了城,成为了城的一部分,但他也仅仅是一部分,不是所有,他代表不了所有,只代表他自己,作为城与城,人与城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