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母亲 你是我坚毅的臂膀(散文)
文/王彦明
母亲去世后,故乡对于我来说,只能在梦中不停的闪现。

午后,阳光透过半开的门扇,空气中漂浮着一粒粒清晰可辨的尘埃;后院猪舍哼哼的猪叫声;院子盛开的槐花引来嗡嗡嗡的蜜蜂声;母鸡下蛋后的咯咯大叫声……我时常想起,却无法触及。
母亲是乔山脚下一滴清澈的水。母亲从小做童养媳来到父亲家,没有文化,没有漂亮的服饰,像乔山脚下的一滴水,温柔温婉,给我传授着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经验,滋养着自己的儿女健康成长;母亲用她质朴的行为给我们赋予了如家乡平实土地一样宽广豁达的性格,如纯洁空气一样自由流淌的心灵。在我记忆中母亲从没有动手打过我,即使小时候我和哥哥打架,和邻居争吵,偷摘别人家的西瓜,母亲也没有对我暴力相向。
母亲是乔山脚下的一抔泥土。乔山脚下那个幽静的小村庄,绿树环绕,炊烟飘荡,鸟儿飞翔,时不时夹杂几声家养大黄狗的吠叫,涝池岸边翻飞的柳条描摹着村庄的恬静和谐与自然。母亲一直耕作在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勤劳而善良,我记忆小时候,总有老年乞丐或带小孩来家讨要食物,那时候我很害怕那些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乞丐,母亲却让我从厨房取出半个馒头施舍给拄着拐杖,身形佝偻的老者;那时候吃水磨面都很困难,母亲拉着架子车,我在后面掀着,艰难而缓慢的行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母亲是否流了很多汗,我不知道,我知道母亲一直手把车辕,肩扛车绳,面部朝下,用力前行,她似乎边走边亲吻着她一生挚爱的土地;母亲病重以后,反复给姐姐说,把她送回老家,母亲可能觉得只有躺在老家的土炕上,和家乡的泥土融为一体才是她最后的归宿。我遵照母亲的意愿,在母亲去世后的七七四十九天,坐车专程从老家带来一把泥土,撒在了母亲的坟茔。

母亲是乔山一朵盛开的花。母亲把她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乔山脚下的那片黄土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女。七十年代初,农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母亲和乡亲们一起,起早贪黑平整土地;那时候乡村公路泥泞不堪,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手持榔头,铁环手工碎石。夜幕下,榔头和石头撞击飞溅的火花,辉映着母亲挺拔的身姿。那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人承担着家庭的内外事务,从那时候起,我学会了挑水、喂猪、烧锅,以此来分担母亲的生活压力。
每年乔山脚下漫山遍野油菜花开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想起我脱掉小布鞋,扣捉蜜蜂的情景;想起我放学迟归,母亲在乡间小道上声声呼唤我的情景。家乡东河河道流淌的河水,头顶漂浮的白云,脚下绵软的土地,是家乡母亲的妆容,花朵间飞舞的蜜蜂是母亲勤劳的身影和灵动生命的闪现。
母亲是乔山坚韧不屈的臂膀。那时候,父亲和叔叔们还没有分家,家里大小二十多口人,母亲作为大媳妇和妯娌们一起,操持着家里的日常生活,现在想起,那和乒乓球球台一般大小的案板,见证了母亲的艰辛;七十年代末,由于父亲在工作单位被批斗,母亲承受着巨大压力,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勤耕细作,纺线,织布、酿醋、养羊,用自己的肩膀支撑起了频临崩塌的家。
我不懂乐谱,但我想给母亲写一首歌;我不是作家,但我想用我的笔,对家乡母亲的爱恋写下赞许的文章:乔山母亲,你是我生命坚强骄傲的臂膀!

作者简介:
王彦明,男,1965年出生,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王氏家族后裔(八个娃),1991年北京理工大学力学程系毕业,现在在西安中国兵器工业某研究所工作,著有《油田井下燃爆技术》一书,有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多项,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QQ741785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