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让有限的生命伸长一点,再伸长一点!让灵魂发光,象日月辉映山河。他说,生命本来的样子应该是:不朽!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炼丹问道,遍访天下,家财散尽,以求寻得长生不老之术!
而真正让生命延伸和不朽的法门其实简单不过,那就是:让自己的灵魂溶于物,溶于景,溶于自然!因为物,景,自然最长寿,最接近于不朽!
姚大鹏站在自己收藏的一株珍贵的硅化木下,这是一株孕育于地下一亿五千万年至二亿五千年的中生代侏罗纪的树枝,由于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古代森林瞬间被泥沙碎石所掩埋,树木中的有机质逐渐为二氧化硅所取代,木头里的细胞被石英家族的石髓、蛋白石等所置换,形成了与石头一样的硅化木。
他的心中,收藏品是有灵性的,它的形体里完整地保存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比如这株硅化木,虽然木化石有裂缝或缺口,有局部化石已被玛瑙等矿物填塞置换,这些都是经过亿万年漫长岁月形成的自然产物,而非人为填补的结果,亦不应视为瑕疵反而这正是其奇妙之处。
由于长期的风蚀作用,造就了木化石的极佳观赏艺术效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魅力,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西方的神秘学家们认为,原本腐烂的石头,在经过石英置换后,竟然变成不朽的宝石,因此,认为木化石具有永恒、长寿、永生的能量特性。
它的化学式:SiO2.NH2O,属隐晶族,硬度:5.5-6.5,比重:2.65-2.66,折射率:1.54—1.55。木化石呈淡黄、褐黄、青灰或黑色,硬度较高,(达七级左右)。该盆景总长7米,宽80公分,高1米8,石材平均高度1米6。
因为有了这种充沛的灵性,再结合姚大鹏的灵能异禀,所以它在北京展出时被江泽民同志及很多专家誉为国宝,故被评为国际一等奖,此种古崖柏类化石数量极为希有珍贵,被中国地质研究所和有关文物专家评估价值为二千万元人民币。

(二)
对于先天的生命,造物有时是吝啬的,而后天的生命在精神世界里的孕育过程又是公平的!
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
历史上每一个昌明的时期,即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历代统治者在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总要大量搜求艺术品,以充实内府收藏。以书画为例,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统治时期,对书画的搜求不遗余力,极一时之盛;宋徽宗尽管政治上比较昏庸,但在书画上却是个天才,对书画的收藏更是如醉如痴,并设置了专门的装裱样式“宣和装”,编定《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至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可谓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乾隆时期所编的卷轶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便是明证。
而这仍是以民间收藏为基础的,而真正的民间收藏家,他的藏品又不仅仅局限于官方藏馆收藏的桎梏限制,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中间就存在着关联和转换的契机,所以民间收藏家的真正价值并不仅仅是现世的物质利益,它更多地反映了一个人对万事万物的珍爱和敬畏,以及对生命感知不忍割舍的感恩内在。
说姚大鹏有灵能异禀是对的,但也许是错的,因为他只是一个被国家医疗机构鉴定为三级智障的人,但他却以惊人而独到的生活理念完成了对蜷缩的生命有力的延伸,在收藏界颇有知名度!他以独创的诗疗和中医调愈了智障和精神障碍,而这一切都包含着对个体生命的拓展,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同样对他的身体起到了调理和养护作用。收藏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而姚大鹏通过逆袭,让自己的生命随着一个时代文化的烙印铸成一种灵魂不朽的功德。
姚大鹏终于来到北纬25°~40°,东经74°~104°附近,海拨2700m的一条漫长的山脊,以它孤独寡傲的威冶之势,以俯冲之势压下黄河下面的无边大地。
此时的姚大鹏第一次感到了地质造化近似于魔幻的征服力,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卑微和渺小,他面对的一次人生经历景致,仿佛进入了父亲的画作,这是一副自然巨匠的杰作,这幅巨大作品与姚大鹏的经历发生着无法拆解的关联,并横亘在他生命的造化里,并不断升华着!
姚大鹏对美术有着似乎与生俱来的敏感,这其实与他的父亲的熏陶有关。其父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破败家庭,虽然酷爱绘画,倍受校方青睐,中学毕业后曾被保荐到杭州美专深造,但终因承担不起昂贵的费用,而退而次之,入了收费不高的中央大学化学系,并在解放后分回仪征中学任化学兼美术教师(由于家庭成份影响,受到冲击)。
此时,作为收藏奇人的姚大鹏,一个与周边现实人群没有交流,更没有名师可依,大款可傍的“草根艺人”,却时常以脱俗的作品让人刮目相看:这不仅因为荣获了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大展大奖、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入围奖、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等,而且动植物化石收藏之丰,肖像印涵盖人物之广、根雕作品积累之多,至少在宁镇扬地区无人能比——这与其说是他30多年孜孜以求的艺术成果,不如称他呕心尝胆、百折不挠的人生结晶。
他的耳边响起了父亲的声音:一定要作平凡的但却伟大的事,就象这世界屋脊一样在默默之中吞吐黄河,滋润万物,调节气候,蒸风洒云,无有停息!
姚大鹏少年因患脑膜炎,造成脑干损伤,出现了智障和精神障碍,被定性为三级智障患者,为了对抗生命的不公,命运的残酷,姚大鹏开始了黄河生态环境学考察,历时数十年,进行了徒步黄河溯源的研究之旅。并多次向中央提出黄河生态制理的建设性提案。
在黄河溯源的苦旅之行里,姚大鹏制造着身体的疲乏,翻腾涌动的思绪,象黄河大峡谷咆哮不已的激流,令他无法平息生命的能量流失!
他象一个朝圣的信徒,虔诚地在黄河的水潮声中,用心念千万遍地朝拜着心中的神!
他用多年时间徒步考察黄河的生态链时,他卸下身心里沉重的行囊,他擦着汗湿的背心和额头,他稍事休息,然后又投入了用信念构筑的生命延伸和拼接里,抬头就是前方,瞭望就有远方!


(三)
让生命延伸一点!因为你没有停下来!你永远在路上!所以生命一直在延伸着!
在路上,他永远在路上,汶川地震,他去了,将仅有的十万元集蓄全部捐给了灾区!
拼接生命,延展生命,作善事是一个方面,姚大鹏说,对于他来说最理想的方式也在收藏上面。
真正的收藏家,他应该有全新的生命境界,只有全新的生命境界才能铸成独特的审美敏锐感!而这一切的得来,简言之:
生命在路上!
在自然的路上!
领略生态人文的路上!
在向自然和人文景观学习,体验,领悟,思考,劳累的路上!
只有体会了生命与自然的喁喁私语,才知道个体生命只是象一个旁观的小学生!它能真正地在感性中吸附天地灵性,它能真正地意会到生命存在的感性过程和体悟深度!
终于来到了坎德垃森林公园,这次历时数年,行程11万多公里的徒步履行,既是构成姚大鹏人生的诗疗之行,同时也是一次生态考察之行。
这里的丹霞地貌有着非常的景观震撼力。它以红色砂砾岩构成,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与山谷里的水相映成趣。坎布拉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资源,据考证坎布拉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重要复兴基地。
大约在公元5世纪,佛教开始从中国中原和印度、尼泊尔这两条途径传入西藏,并与西藏当地苯教展开了长期的斗争,但同时又和苯教融合起来,最后形成了西藏佛教或藏传佛教,一般称为喇嘛教。藏传佛教习教和传教方式有公开和秘密两种方式,所以藏传佛教又分为显宗和密宗。
姚大鹏在喇家喇家遗址前驻足良久,这是一处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
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还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
喇家遗址是史前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15年8月初,在青海喇家遗址博物馆,母亲守护孩子、返身救助亲人的突发地震场面的景观遗迹完整保留下来。一具母亲护子的骨架让姚大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以下为姚大鹏的诗作:"类似城堡的现代建筑体/到处都是象征母爱的萱草/金黄的花朵一开就是四千多年/要说母爱圣地的话/只有喇家这里充满了传奇/把生命铸成不朽的大爱系列
“那“慈母护子”的形象/一位母亲把孩子揽在怀里/爱的情形至死不渝/以身护子的姿势/化作了震人魂魄的力量/不朽的大爱奇迹
"仔细观察骨架/你会发现一个不知性别的人在呼喊什么/一双有力的手力图拯救大家/“快 地震来啦” /有抱成团的人/有扑上别人身体上的人/构筑了一幅不朽的大爱之歌/我在梦中仿佛听到了/四千多年前她的哭喊声/是地震 还是洪水/情景那么的让人悲悯"
这是一次生命顺着景观逆行的大爱复苏的一刻,史前文明里的纯真之善是以生命的存亡为衡量依据的,在一幅骨架里就能把一种牺牲的理念完整地呈现出来,并永远地感动后来人!这是人文景观的感人力度,这也正是与收藏类通的收藏之魂!
姚大鹏的心在这一瞬仿佛完成了永恒的定格!收藏,大爱;大爱,收藏,这又仿佛是构成他生命的全部质地!
他有好多事要作,想作!
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一个饱受生老病死苦摧残过的生命!
他是颇具奇功力的中医师,世界诗疗界的名人,他想悬壶济世,创办自已的工作室;
他想写出传世的诗作,他是在国内首创诗疗应用研究的中医师;
他深爱着祖国,有国才有家,有家国观念才会热爱和平,厌弃暴力和战争,他想作爱国主义教育大展……

(四)
刻在骨子里的生命种子,一旦发芽,霜刀雪剑只是磨锋之石,风暴烈日只是锻金之炉!
作为收藏品,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现着上升趋势。
私人收藏家的收藏是对政府收藏的有力补充,它们是参与收藏的另一支生力军。这些收藏家一般来自士大夫阶层:有修养、有品位,有胆识,也很有经济实力。他们的收藏,与内府的收藏可以说是呈互相消长的态势:内府收藏的基础,是建立在私家收藏之上的。
而姚大鹏并非士大夫一类高阶之人,他靠的是一种什么力量完成了自己不同凡响的收藏成就呢?
记忆回到了孩提时段, 姚大鹏记忆中,画笔在父亲手中,廖廖几笔,花鸟、人物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使他幼小的心灵洞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七、八岁就开始萌发了一种创作的原始冲动,初中刚毕业受家境的影响,只好缀学打工,在铝器厂艰苦的酸洗岗位熬了三年;调到链条厂又遭遇“莫名其妙”的下岗失业,几乎断了生活来源的姚大鹏无心也无力自谋其它职业。在这种前题下,他开始潜心于收藏,那时尚以书报剪贴为重心。
他的收藏历史可以用以下两点概括。一、时事文化类收藏,以书报剪贴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记录一个时代的社会印记。二,老物件类收藏,一些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的工具,摆件,装饰,书画作品等。三、自然景观类收藏,从地下挖掘的景观石,时光、气候,地质变迁雕琢的自然物器。四、利用当地的璞形物类,用艺术的追求和精神融通创造出藏品!
这四点哪一点都需要坚持,需要毅力,需要耐得住寂寞,抵抗得了外界的干扰、压力和打击!用一句时尚的话叫:坚守初心。在生命境界上不受物欲左右,不被多重繁复的诱惑吞噬。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第四点,能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件作极致的升华,也就是说创作出具有收藏价值的精品,珍品,并能得到世人的认可,也即得到官民两个阶层的共同褒扬!而姚大鹏做到了!以下转自汪向荣《真州一怪 ——姚大鹏》一一
出生于扬州仪征的姚大鹏利用祖上传下来的一个荒芜院落,最早先种植大片的芍药,继而翻翻报纸杂志,又迷上了盆景、根雕,一有时间他就骑上笨重的大杠自行车,到捺山、月塘、金牛湖寻找树根,再远一些就带上蛇皮袋坐火车到芜湖山区探宝,平常吃住在朴实的农民家中,有时无处投宿,就和流浪汉一起寄居在桥洞里,对于这些经历,大鹏并不觉得“苦”,恰恰相反,他由此走进了另一种鲜为人知却魅力四射的神奇世界。
86年,他闯入地处仪征山区的捺山砂石矿,他意外地发现漫山遍野祼露在外的都是木化石、畜禽化石、鱼化石,还有剑齿虎化石,有的粗如人腰,对于这些又笨又丑的“怪物”,当地农民不屑一顾,甚至视为“不祥”,他却想到:这是上天的恩赐,矿工们下工了,他一人在夕阳下翻找,28型的加重自行车拖散了4辆。
回家一一分类鉴别后,他心喜若狂地发现了一个极品:两米高的“直丝化石”,纹路挺直细密,石质如奶油包裹,俨然石林。一北京石友估价至少二十万,让他拖到北京。姚大鹏说:“我收藏下它,是留下一个艺术之梦,卖了,这块奇石肯定会毁掉。”至今大鹏对那时本地无人识货而耿耿于怀,“捺山、马集一带出土的化石少说上千吨,眼看着被精明的苏南人用卡车整车整车地向外拖运,他深感无能为力,如果这些化石不流失,仪征完全可以搞一个全国最大的化石公园。
”只是,世上任何事情的演变都不能用“如果”二字去回溯,幸运的是姚大鹏抢回了四、五吨:300件左右。这不仅为他的根雕、盆景提供了最珍贵的天然石材,而且也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仪征乃至整个江北沧海桑田巨变中的实物见证。2002年他以化石组合为背景的根雕作品《农耕图》荣获了江苏农民艺术节最高优秀奖。
肖像印属方寸天地间的艺术构图,要想刻好、刻精并非易事,需要篆刻、版画、漫画、书法、微刻的厚实根基。16岁起他偶然得到一本吴让之印鉴,便兴奋地请教了姑父(仪征书法家纪庆玲),姑父反问他:“为刻印而刻印能刻得好吗?一方印章很小,但印外的修养和功夫是无限的,要想刻好印,就要练好相关的字,最好是溯源而上,循序而为;甲骨、钟鼎、石鼓、碑、碣、秦篆、汉隶都得练习。
如果印刻得不错,但没有好的边款还是不完美,刻好边款又要有小楷功底。”在他姑父的教导下,姚大鹏除临摩秦玺汉印,吴让之印鉴及浙江派诸家以外,还学过来楚生、齐白石,同时又将颜、柳、欧、赵的大字小楷摹写了不下数百遍,所以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时受到行家们的啧啧赞赏,数十年来获得大小奖项近百回,他写的小楷被中央党校和多家博物馆收藏。


(五)
如果说收藏是延展生命的一种方式,那么创造出精巧的收藏品才是巧夺天工的异能,它既是收藏家之幸,更是民间收藏开出的另一朵奇葩!
姚大鹏热心微刻是近几年的事。2006年9月他参加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看到一个刻有肖像印的同行,不仅印刻得好,边款微刻也叹为观止。那是在一方几个厘米平方的寿山石一的创作,一篇数千字的散文,精美得让国内外专家赞赏不已,因此那人在展会上被香港政府以一百万的底薪当场聘用。这给姚大鹏很大的震撼,回仪后他经过反复试制,精心设计了一把比针尖还细的三梭尖刀,并学会运用静功,潜心苦练微刻。他先在旧电器的塑料面上练习镌刻技巧,刻得像回事后,又反反复复缩小字型,直到找到微刻文字的感觉为止,他才下决心在寿山石上试刻唐诗,他终于在一方火柴盒大小的寿山石上刻出唐诗百首,后又在一张邮票大小的青田石上刻《长恨歌》一首。他把自己的微刻作品申请参加了全国当代艺术家大会交流展,并获得了金奖。
后来他的微刻边款的功夫又不断精进,在一方小小的石头上他不仅刻出精美的肖像印,边款书法的铁笔画纤于秋毫,笔力却重若千钧,文字洒脱错落,微刻作品去年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得了山花入围奖。无怪呼著名的老书画家唐云先誉之为“艺术奇珍”,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先生赞赏其作“技高天下,叹观止矣”。
无论是搞篆刻肖像印,还是根雕作品都需要远出异地采购原料,从外出采购、构思到加工、精雕,姚大鹏都习惯于特立独行,他拒绝与别人合作却给自己平添了许多重负。构思、创作、雕刻的的辛苦自不必说,而最不易的事还是出外地采购原始根材和篆刻石料,那可是个重体力活。
由于他多年来没有工资来源,也没有经营艺术品的收入(他坦言不是做生意的人,有次参加北京民间艺术博览会,一车厢的展品还被河南经纪人以丢失为名私吞了),因而对他来说最缺的是钱,为此外出采购他总是尽量节省开支。记得有一回到安徽芜湖山区选购根雕,为了节省开支,他连续3天吃睡在桥孔下……
他在寂寞中奋斗着,他在坚韧中潜行,一件件根雕、一方方肖像印相继问世。2005年,他的《伟人毛泽东肖像印系列》在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及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北京—首尔—香港国际专家评委评定国际金奖。并由组委会收藏。2006年,他的肖像印及微刻边款在珠海市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成果交易会上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为国际荣誉金奖。
2007年,他的《文化名流肖像系列》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家主办的第二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被评定为作品金奖。2008年,他的《周恩来》肖像印作品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中国民间文化山花奖、组委会评为山花入围奖。2011年2月,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肖像印雕刻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受到海内外诸多政要名流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六)
生命的价值在于灵魂的深度,灵魂因深度而坎坷,谁说坎坷的生命不是彰显光辉的明灯呢?
为收废报纸剪贴51拆迁款被人冒领
生活贫寒的姚大鹏,对筹建爱国主义教育报纸剪贴图片收藏展示馆始终充满了信心。他20年前就想出一个高招,以1万6千元原始价买下近60平米的老街平房,买房后他因交不起过户的税金,当时他因贫困只能放弃过户,没想到18年后被不法原房主瞅准我徒步远行三江源的机会,冒充真房主把他的房子拆了,并顺利领取了属于他的51万拆迁款。待他得到信息赶回家找到他时,他竟理直气壮的一分也不愿拿出,后来他只好借贷请律师打官司,两年的官司虽然获得全胜,但姚大鹏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思反而更重了。
他说冒他名之拆迁使他失去了讲拆迁条件的先机,他说他筹谋了20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报纸剪贴图片收藏展示馆再难实现了。姚大鹏说:这个社会要重道德太需要这类收藏展示馆了,可惜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切的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
为收报纸剪贴当“乞丐”
姚大鹏认为收藏新闻报纸也是一门学问,报纸上是一门大百科全书,蕴涵着值得思考的社会思潮和时代背影。他经常外出徒步,在广场、公园、汽车站、火车站捡废报纸,大家都把他当成乞丐。经过一次次当“乞丐”的经历,姚大鹏为了节省收藏开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捡拾废报纸。
姚大鹏还收藏中医书和图片。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所以就愿意去做,也就觉得精力充沛,每天因为收集这些东西,精神和生活都更加充实。

(七)
与生命相溶的古老化石里,生命之花正孕育着新的光和热,当花和叶定格的一瞬,会更有力地衬托地下埋藏的深植之根!
当姚大鹏再次站到那株硅木化木下面时,他忽然非常希望将它出手拍卖出去!所谓物尽其用,知音者抱璧归!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姚大鹏希望有识宝的藏家够领回硅化木宝贝!同时他也能用这笔钱去圆灵魂深处一个个大爱之梦!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育药学专业毕业,现中医药研究员,高级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公众号主编。
一生经历坎坷,无职业和固定收入,靠几十年勤奋自学传统中医理论, 创建了残疾人家园中医药论坛, 实践了古人的徒步吟诗写诗新疗法的医治过程, 先后徒步行走西藏墨脫县, 5万里海岸线, 红军2万5千里长征路, 万里长江生态环保路, 万里黄河生态环保路,徒步20年间先后走过大半个中国的2千多个城镇 ,徒步诗疗总路程11万6千多公里,同时创建了生态环保论坛, 全球中医药论坛,沿途诗写随笔近万首,发表千首,不仅治好了自已的精神病, 还治好了被医院确诊回家等死的肺癌和乙肝病,同时自学获得多所大学毕业学历。
具有针灸推拿,中医药理疗,诗文创作,书画篆刻,艺术摄影等多方面的技能,特别是多年来对诗歌创作与心理喑示及催眠疗法有独特的理解和建树。



作品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文艺山花入围奖和中国作协魯迅文学荣誉奖,同时获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就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现为中英艺术基金会艺术顾问,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客座教授,荣誉艺术博士。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诗坛一怪,民间著名诗人,简介被选入多种《中英美世界名人录》。
数十次参加省市全国艺术博览会,北京等地举办个人根艺盆景展,并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展,作品被中国文物古建筑基金会,国家奥运委员会,中国紧急救援民政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抗震救灾活动等义卖捐献,中国艺术家杂志,大众科技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和艺术馆,中央党校等多家收藏,以刻人物佛像为主。被国内诸多名流艺术馆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