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藉作家田绯斐著书《山村白话》赠家乡
2021年7月9日,远在杭州的井陉藉作家田绯斐委托朋友将其著书《山村白话》赠于家乡。田绯斐是我县马头山村人,自幼酷爱文学,1976年前后,曾在县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大学毕业后离开井陉。《山村白话》是一部记实型散文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贯穿了作者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眷恋,情感真挚、文笔优美、思想独到,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从散文找到写作的自由
刘家科
读田绯斐散文集《山村白话》,突然冒出这样一个话题:“从散文找到写作的自由”。什么是写作的自由?为什么能从散文中找到?
我所谓写作自由,是指把握了写作的基本原则,遵从自己的表达意愿,使写作成为个人思想情感的自由流露,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田绯斐散文写作的自由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者很坦诚地把自己晒出来,就像她晒野菜、晒干草、晒蝎子一样,放在阳光下晾晒,毫不掩饰,毫无保留。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鲜活的、有个性的写作者。
第二,作者把心里的话尽情地倾倒出来,把“成长的痛感”,把“少白头”的苦涩,把“田费费”带给她的尴尬,把往事的“悲情”,把“无处安放的执念”等等,都对着读者一条一缕地倾诉,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知心朋友的坦然和真诚。
第三,作者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况味敏锐地捕捉在笔下,使读者领略到普通人所共有的生活经历中,别具个性的气息,别具个性的心境,别具个性的滋味,别具个性的情怀。
第四,作者用自己的笔,开凿了一条通往内心的线路,把自己的灵魂引导出来。譬如,她寻自己的乡魂,像刨树一样,把旁根侧须逐一砍掉,找到主根,一挖到底。她在文中说:“更重要的它(故乡)是你坠落人间入地生根的地方,你是谁,你属于哪个族群,跟谁是一伙的,都在你落地生根的那一刻,像植入芯片一样给你打上了烙印,给你定了位。从此它会牵引你的一生,牵引你一生的方向。就像一只风筝,无论你飞得多高多远,那根绳始终固定在故乡的泥土里。”她还写到:“如果我到了(离开这个世界)那一天,我也会的,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千里万里,我的魂魄,一定会飞越千山万水,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
再如,她追寻自己的文魂,让读者看到,她那个文学梦在枯萎与复活的回环中生生不息。到了年过花甲,仍像“考古”一样挖掘自己的文魂,以至于写出了这样的《山村白话》。又如,她的友谊之魂,她的孝亲之魂,她的为人处世之魂等等,都在她运用自如的自由的笔锋间游走,把作者“这个人”透视给读者。
话说回来,这种写作的自由,为什么能在散文中找到?我想,大略有这样的缘由吧:首先,散文的文体,没有太多的规定性,文体本身是自由的。其次,散文的内容,要求真实性,崇尚真性情,其内容是实在的。第三,散文的作者,是一个大众群体,他们各有自己的故事,各有自己的情感经历,各有自己的文学功底,各有自己的表达习惯。他们从自我出发,不是为了别的,并非拉开架子要搞创作,只因不吐不快。虽写出来的文章千姿百态,参差不齐,但也都有它不同的价值所在。由此我想,凡有着一个文学梦的作者,如果想找到写作的自由,不妨把散文作为突破口。田绯斐《山村白话》已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田绯斐的散文写作,不假修饰,不谋技巧,将原汁原味的生活朴实直白的娓娓道来。虽然没有在剪裁、结构、虚实、详略等方面下太多功夫,但仅凭前述四点,便使其具备了较强的可读性、文学性和感染力。
2020.7.17
作者:刘家科,中国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退休。著述颇丰,他的作品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代表作:散文集《乡村记忆》。
读《山村白话》之白话
仇玉英
田绯斐,我高中时的同学,好友,还是我第二故乡——马头山村的同村伙伴。我是初中将要毕业时随母亲工作调动来到马头山的,随即转学至小作初中,我与田绯斐同在小作初中上了不到一个月,便于1972年12月同时考上了小作高中,并幸运地分在了一个班。小作高中时称“井陉小作中学”,是当时全县取消社办高中后合并整合的六所高中之一。
在我的心目中,田绯斐是个文学天才。初中时她的一篇作文便已被选入《井陉县中学生作文选》。上高中后,我们都是班委成员,打交道自然就多,那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参观老虎洞惨案遗址、采访井陉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与附近村民共同组织“批林批孔”大会等等,每次活动通常都要写感受文章,并在或大或小规模的会议上发言等。我是偏重理科的,但对好的诗文非常欣赏。绯斐的文章每次都让我惊艳,可能与她从小就有很大的阅读量有关。在当时的我看来,她的思路开阔如天马行空、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词汇丰富如穿珠缀玉,每看或听她的文章都感觉很舒服。于是,我当时就认定她是我们同学中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果不其然,高中一毕业,她便被县文化馆选中,成为当时县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半脱产业余作者,即所谓端上了人人羡慕的“水泥饭碗”。再后来,我们俩双双考上大学,各奔东西,几乎再没有什么往来。直至去年才通过互联网有了联系,并又逐步回归了同学时代的亲近。
《山村白话》是绯斐近期出的一本集子,据说是她出的第一本文集。收到文集后的几天内,我除了做饭、吃饭、接送小孩,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给了这本书,还搭上了一个不眠之夜。爱《山村白话》不仅是因为熟悉作者而产生的亲切感,更重要的是书中娓娓道来的文字一直在触动着我的心灵。我自认为《山村白话》情感真挚、文辞优美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一、《山村白话》是有骨血的文字
《山村白话》是一本散文集,全书以第一人称下笔,写过往的自己,过往的身边人、身边事,通篇流淌着作者浓浓的亲情、友情与乡情。一段段真实的追述将读者带到故事中,仿佛亲见亲历,甚至能感同身受。例如,作者在写对母亲去世的回忆时,没有过多的描述,只是寥寥几句心理描写,就将读者带入了深深的通感中。“养母去了,从此娘家就是一个没有娘的家了……下次再回来,那个父母生活了一辈子、装满了我那么多记忆的小院子将成为一座空房子,那些院子里曾经的欢声笑语、那些热腾腾的烟火气和饭菜香统统不会再有……这是那种永久的失去,无法弥补,再也不会失而复得,而且是你眼睁睁看着它消失的。世间有些东西就是这么残酷,明明是你心上最宝贵的东西,却让你一夜之间再也无法找到它。经历过才知道,那是一种锥心的痛!”这些发自心底的声音,怎能不触动读者。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那些在自己成长中重要的人和事,那些儿时抹不掉的记忆,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些成长的痛感,那些乡愁别绪……谁不曾有过,但又有多少人认真梳理过?读着《山村白话》,一边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同时会无意识地惰入其中,并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一些过往进行回味和审视。究其因,都是统揽全书的一个字——情。因为情真,所以能感人;因为情深,所以能让人久久回味。
二、《山村白话》是有才情的文字
首先,《山村白话》有浓浓的文学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山村白话》共4章30篇文章。仅看那些目录、那些题目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有读下去的冲动。顺着文章读来,篇篇文笔优美、语言流畅,虽是记实性散文,但情节的安排、详略取舍、情语与景语的交融等,匠心独运而不着痕迹,处处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字驾驭能力,让人拿起来便放不下,非读完而后快。这里摘录《怀念那年的麦收季》中的一段:“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能把苦日子过出花来的人,一定是有爱的。这种爱,可以温暖岁月,也可以温柔自己,甚至还有可能唤醒蛰伏在你心底的连你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充满了爆发力的那颗种子,让它在你经过的岁月里发芽长大,开出花来”。
其次,《山村白话》有多重的知识点,可让人开卷获益。读田绯斐的散文,感觉有一点与余秋雨的散文略似。每写到一座山、一个寺、一个景点,都会穿插进相关的人文历史典故、地理地貌特征、甚至建筑物特点等,让人感到有硬货、干货,甚至可作为资料查存。作者一生与书为伴,有着丰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积淀。正是平生的厚积才有书中的薄发。
总之,一本《山村白话》饱含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养积淀。随口崩出的唐诗宋词,随处可见的人文地理,随地拈起的现代词汇,随时散发的思想火花,使全书生动活泼,可读性很强。正应了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
三、《山村白话》是有灵魂的文字
《山村白话》的大部分文章是回忆性的,即以当下的笔写过往的事。当有过丰富的人生阅历后,再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路,其风景便有了思想,其文字便有了灵魂。
《山村白话》中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注入了作者深刻的思考,读来余味无穷。一次家乡的观音山登顶,让作者解读了“天地大美而不语,高山仰止而不嚣”,发出了人“安身立命处理生活的方式有千万种,不管你面临的路走向如何,你唯独不能消极天地赋予你的生命”的箴言。透过家乡名胜苍岩山的破败与修复,作者读懂了世事沧桑:“在浩瀚的星月长河,所有的人也许在某些东西面前真的是平等的。这世间原本就没有永恒的富贵,也没有永久的威严……神仙也有无助的时候”,即使皇帝的女儿,“在历史滚滚的洪流里,都是被裹挟着的一粒顺流而下的泥沙,无论身前还是身后,都一样不堪一击”。站在这样的思想高度,还有什么事不能看得开、想得开呢?读着这样的文字,谁还会去计较那些生活中的蝇营狗苟呢?在写对故乡眷恋的一篇文章时,作者取了“灵魂的方向”为题目,对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做了深刻的思考,字字锥心动魄,最后得出这样一句话:“你回头的地方越是清晰,向前走的路就会越坚定,这可能就是故乡的意义吧”。面对现在多变的社会、多元的人,作者又发出了这样的追问:“当所有的人真的到了无根可寻的那一天,这个世界又会是怎样?”这样深度的思考,如此振聋发聩的心灵扣问在书中比比皆是。这些,也正是这本书的闪光点和余味所在。
对于文学我算是一个迟到的执爱者,以上文字仅仅是读《山村白话》后随意抒发的一点感言,一定有品读不到位或理解上的谬误,敬请作者谅解指正。在此为田绯斐同学赠诗一首,顺祝文思泉涌,期待佳作连连。
读田绯斐《山村白话》有寄
谁当白话读来亲,
如切如磋见故人。
半世行藏磨笔老,
一朝契阔写情真。
天涯几度风流客,
物外寻常自在身。
报与家山今更好,
凭君玉手再描新。
2021年5月31日于北京
读《山村白话》相关诗文
读田绯斐女史《山村白话》感吟
王润生
天堂俱道在西湖,
人在西湖思故庐。
莫问乡愁愁几许,
一轮山月马头孤。
依韵和诗王润生先生
马元元
人在杭州不为湖,
只缘爱女顾儿庐。
《山村白话》乡愁寄,
游子情怀集一书。
田绯斐女史向母校小作中学赠书
刘宴会
年少离家半纪长,
魂牵母校系书香。
夜深但握纤纤笔,
饱蘸乡愁写一行。
拜读井陉籍作家田绯斐女史《山村白话》感吟
于连亭
韶娘一去到霜斑,
别梦缠萦笔未闲。
十万珠玑堪佩挂,
穿绳绾结马头山。
拜读田绯裴女士《山乡白话》感,步韵于连亭诗长
单文涛
大开大合足斑斑,
双翼高翔若等闲。
椽笔耕耘文采劲,
心心念念马头山。
拜读田绯斐女士《山村白话》之。"我与苍岩山"
杜卫廷
攀引凌空步岭洼,
南天门外赏云霞。
栅栏虚掩花迎客,
瓢饮山家紫荊茶。
拜读田绯斐女史《山村白话》感怀
程淑萍
(一)
槐荫树下好当窗,
偏就蝉声嚼字香。
独坐街台书捧手,
悠然来去有清凉。
(二)
咸饭杨芽红柿牵,
满腔情愫已掀翻。
吧咂文字窗前望,
更觉家乡味道鲜。
(三)
念山念水念亲人,
一叶一花一土根。
再忆一沓故乡事,
《山村白话》卷头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