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文通过编辑部初审,全文或部分即将刊发于刊号为:ISSN 2710-4893的四川省优秀民刊《文学中国》杂志总第6期公益刊。
警告:拒绝任何平台转载,否则视为侵权,侵权者将收到编辑部传递的侵权通知书,勿谓言之不预!
投稿、开专栏、排版、印刷、出书请联系总编小苏:17738013139(手机微信同号),1114518571@qq.com(邮箱)。
月下荷塘(外二首)
文/李迎春(四川)
小船悠悠荡荡
晃动一泓清碧
漾醉一弯新月
一根竹篙
撬开一池潋滟
摇动一方风情
荷深处 粼光闪
莲花羞涩 脂粉香
媚眼飞 秋波长
蛙鸣而不噪
鱼翔而不狷
酌一杯浓烈
助我孟浪
借一缕清风
让我诗扬
山居
依山 傍水
小屋 吊脚楼
头枕松涛
眼牧江山
一畦菜地
几株果树
小桥流水 半池荷
翠柳依依
风邀一林鸟
雨醉一池蛙
白云深处
箫笙悠扬
一杯浊酒 半盏鸟鸣
缕缕花香
清茶悟人生
诗书渡流年
牵牛花
一条藤蔓
挂满紫色的小喇叭
淡定
沉默
盛满阳光 鸟鸣
惊艳了时光
美属于任何人
不可任何一个人占据
抱着自己的影子
爬上树梢 房檐
登高远望
放牧辽阔
借一缕风
寄出无声的爱
等云朵签收

【作者简介】李迎春,农民,渠县诗歌协会会员。诗作见《文学中国》《画稿溪文学》《鸭绿江》《青年作家》《中国文艺家》《长江诗歌》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诗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臻于至善!
画稿溪文学社社长苏平先生访谈录
文/船长(四川叙永)
据悉画稿溪文学社的社长苏平先生(又名:木斧)发布了《《文学中国》杂志转型公益诚寻合作伙伴》一文,文中提到《文学中国》杂志要转型为公益刊,如果没有找到愿意共担经济的合作者,木斧先生就自己独立出资,每年办一期公益刊(即年刊),直到他不愿做了或资金无法支撑了为止。作为画稿溪文学社的铁杆粉丝、《文学中国》杂志的坚定支持者,我怀着忐忑不安而好奇的心理,来到美丽的水尾河畔,在木斧先生家客厅访问了木斧先生。以下是我们访谈的内容。
问:木斧先生,个人办公益的不少,但作为普通平凡人,自己单独出资从事文学公益事业的不多。您为什么想到个人办文学公益呢?
答:目前文学圈,纸刊生存艰难。在微刊、网刊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少纸刊纷纷停刊。作为资金匮乏的民刊,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无工资以外的“外水”,要完成刊物转型为公益的理想,的确难度很大,所以我要寻找合作伙伴,以使得公益刊的资金有保障。
其次,作者耗费心血创作诗文,如果编辑部财力窘困,不能支付稿酬,尚可理解。但如若作者还需支付发表所需的众筹工本费,的确如一位纸刊总编朋友说的“有一种变了味道的感觉”。而这种变味的感觉,与我们办刊的初衷相违背。(递茶给来访者船长)
那么我们办刊的初衷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民刊纸刊总编,办刊的初衷都是怀着一个伟大的文学梦想,希望搭建一个强大的文学平台,吸引更多的诗人作家在这个平台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将诗文转化为铅字,墨香传世。但是当我们真正的成为一名刊物的总编,接触到组稿、审稿、排版、和印刷方交流、快递等一系列具体环节后,我们才发现,伟大的梦想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没有足够的资金,很多纸刊就只能采用作者众筹发表、大家自娱自乐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众筹发表,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花钱上刊”,就等同于“作品质量低下,只有出钱来发表”。为了打破这种情况,体验公益办刊,我们的《文学中国》杂志的第4期(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刊)和第5期,我们均采用公益刊的模式。这两期不仅作品质量很高,而且排版、纸张、装帧等兼属上乘,在文学圈反响很大。事实上,我们在以前的众筹方式办刊期间,就已经用约稿的方式小规模的体验了这种公益刊发的乐趣。
那么公益刊发的乐趣是什么呢?(为来访者船长的茶杯添加开水)
作者无需出版面费、发表费、评审费、编辑修改费。作者的作品能否上刊,取决于作品的质量,也就是以质取稿,而不受经济的约束。不因为作者贫困,优质作品就石沉大海。也不因为作者富有,不合格作品就赫然在刊甚至出现在纸刊的关键区域。和作者的交流少了经济的隔阂,更多的是文本本身的探讨,更多的是对作品质量的拷问,这才是我们办刊人希望的理想境界。
问:我基本明白你对刊物做出转型为公益刊的重大决定的原因了,木斧先生能否谈谈万一在一个月内没有找到合作者和投资者您怎么办的问题。(船长递烟给木斧)
答:世事难料,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者为这即将启航公益文学的小船注入燃料,难道我们就止步于岸边码头,永久地等待吗?
不会的!我将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开销,力争做到全公益年刊或半公益半年刊!换言之,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亲手打造起来的正在红火的画稿溪文学社品牌、《文学中国》杂志品牌、《画稿溪文学》杂志品牌就此消失于历史的风云中!
问:我注意到,木斧先生转型做公益文学事业的态度非常坚决。也注意到,木斧先生使用了全公益年刊和半公益半年刊这两个词语,您能说下这两个词语的概念吗?
答:我心目中的全公益年刊,就是三审通过的作者不花费任何费用,编辑部心甘情愿地给他刊发作品并快递到家,包括快递费也不收取。由于我财力有限,这种模式,我们就只能做年刊,一年出一期公益刊。还有一种模式是半公益半年刊,也就是编辑部只收取很少的费用,亏本出刊,这种模式我的经济可支撑一年两期,即半年一刊。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这里不展开叙述,因为,更多的作者、读者、编委是希望办为季刊公益刊或双月刊公益刊。
问: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合适的合作者联系您,木斧先生您更倾向于把《文学中国》杂志办为全公益年刊还是半公益半年刊呢?
答:我更倾向于半公益的半年刊。虽然作者还需出一点费用,但我自己出资补贴亏本部分后,可以做到出刊周期相对短一些,不至于因为出刊周期太长而导致粉丝逐渐失去投稿我们刊物的兴趣、总编自己也慢慢失去办刊和服务大家的兴趣。
问:我可以问一个有点私密的问题吗?您作为一介平民,又无额外收入,那您办公益刊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呢?这也是很多粉丝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木斧先生自己点燃船长递给他的烟,然后回答:按理说,这个问题我不必回答。但这个问题牵涉到大家对公益刊未来的关注,也直接关系到大家对公益刊能否长久的信任度,所以我简单说下。在做职业组稿人前,我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的网络营销,积累了一定的营销经验和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没有乱花,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服务于大众。就如我在一段文字中叙述的,取之于网,用之于民。其实这个表达是不完全准确的,因为我本身自己也是一介平民。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取之于网,用之于公益(文学)。
我虽然积累的资金不算多,非富贵之人,但我小苏愿竭尽所能,开泸州地区个人办公益刊之先河,为泸州地区、叙永贫困县的文艺繁荣,为画稿溪文学社的将来、为广大社员会员的期待,为文学圈风气的清新,做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今天和另一位纸刊总编朋友交流时,得知赞助他们刊物的赞助商停止赞助了,出路在哪里?他也很惶惑。
我只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访谈结束,我特地在《文学中国》杂志的编辑部(实际也是木斧先生的书房)为木斧先生拍了一张照片如下:

【作者简介】船长,中文系待业大学生,《文学中国》杂志特约记者、评论天地栏目责任编辑,洗经堂主人关门弟子。
附录:
《文学中国》杂志转型公益诚寻合作伙伴
一、刊物基本情况:
1、《文学中国》杂志已出刊五期,从创刊号到第3期是众筹性质刊物,但坚持约稿。《画稿溪文学》杂志已出刊7期,也有坚持约稿,2020年11月刊是试发行刊,获得授权出版;2021年1月第1期起采用新申请的刊号出版发行,一直以来都是众筹性质刊物,后改为专用于出专刊专辑特刊特辑,不再按期出刊。《画稿溪文学》杂志2021年第6期即社长苏平先生著作的《第一缕阳光》专刊。《文学中国》杂志第4期、第5期均是爱心公益专刊。《文学中国》杂志第4期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刊。
2、《画稿溪文学》杂志,刊号:ISSN 2709-7307。《文学中国》杂志,刊号:ISSN 2710-4893。这两个刊物刊号的所有权人均是苏平先生。这两个刊物的创始人、管理者也均是苏平先生。
二、为什么《文学中国》杂志要寻求转型并诚寻合作伙伴?
《画稿溪文学》杂志和后来创办的《文学中国》杂志都经营的很好,为什么《文学中国》杂志要寻求转型呢?公益办刊是历史潮流,也是人心所向,与其今后被迫转型,不如趁正红火之际早日转型,是我作为总编的首要一个基本观点。其次,目前红火的这两个刊物的组稿压力,长期以来,一直主要压在作为总编的我的身上,从2020年11月至今,我已经在高强度组稿压力下坚持了12期(《画稿溪文学》7期,《文学中国》5期)。无论是公益刊还是众筹刊,放哪个总编身上,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资金压力。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组稿压力不是这么大,我想,我还是很乐意坚持这种众筹+公益的出刊模式。第三,众筹+公益的出刊模式,给公众一种混淆概念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的义工编委是费力又不讨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牺牲自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但实际的结果是:如果是众筹刊,哪怕办的更好更出色,似乎很多作者心里面实际是矛盾纠纷的。而作为编辑部,实际并没有多大的一些人想象中的收益,能坚持按时出刊,办好每一期刊物,在这个物欲横流、物价飞涨、纸刊纷纷倒闭的年代,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在办众筹刊的当期,虽有一些约稿,也限于资金压力,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文友们。文友们辛苦创作,有的作品还要出工本费刊发,也差强人意。综上所述,《文学中国》杂志需要寻求真正有爱心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合作者,和我一起创办基于公益的《文学中国》杂志。
三、我对《文学中国》杂志的公益办刊的规划是什么?
1、因为不知道愿意和我合作的人选是谁,也不知道他对公益办刊的想法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愿意以什么形式出资多少,且刊号是我用自己的身份证和自己全额独资办下来的,目前的良好品牌效应也是以我为主创建起来的,所以第一个原则是:求同存异,任何情况下认可苏平先生对刊物的所有权性质,一般分歧协商解决,如有严重分歧则和和气气地分手。已经出资公益的部分在结算清楚后不得有索要退回已经投资的资金的行为。而且我希望这个合作者至少应该有个两年甚至最好是三年的第一期合作计划,而不是看菜吃饭。
2、出刊周期,因人而异,如果我说办为半年刊、季刊或双月刊,又担心未知的合作者时间上、经济上或其他原因不恰当。所以得沟通后定。
3、全公益,还是需要作者出快递费而免其他费用(即半公益),也因为不知未知合作者的具体经济条件和意愿,而只能沟通后定。
4、诚信!合作者或许会认为:我凭什么信任你?是的,假如你不是我亲友,你凭什么信任我,愿意和我合作办公益刊呢?万一资金被我卷走呢?万一上当受骗呢?假如你有这样的担心,请你了解:我们在众筹阶段,就已经开始公益的一种试水尝试——约稿。我们在《文学中国》杂志的第4期和第5期连续两期的公益办刊,又进一步实践和坚定了未来公益办刊的理念。在文学圈,正因为我们有良好的信誉,才能在组稿人才严重匮乏、由总编主要承担百分之95的组稿压力的情况下,文友们信任我们,并选择我们平台为他们服务。迄今为止,《画稿溪文学》杂志和《文学中国》杂志两个刊物共坚持创办了12期次。每次能够办出受到文友认可的刊物,我们都感到莫大的愉快。要解决诚信问题,我想合作者和我视频交流,互相交换身份证信息、工作生活信息和基本个人信息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你担心我们平台骗钱,我更担心合作者的你是短时间来镀金的,也更担心你一旦没有爱心驱动了或其他因素的变动,中途提出已经投资的部分予以所谓的撤回。
5、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就是:什么都不缺,缺钱。有了合作者和共同办刊的启动资金,我相信,我们公益刊会以更好的面貌出现在文友们的面前!
四、彼此擅长什么?
合作的基石是大方向相同,经济上愿意共担,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我从组稿工作干起,历经普通民刊和省级刊物组稿人、栏目编辑、执行主编、独立创刊等全部环节。而今,即便不办刊了,我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但是,我总还是希望我亲自创立的画稿溪文学社品牌、《文学中国》杂志品牌、《画稿溪文学》杂志品牌能够更长时间地存在下去并发扬光大。我有实干精神和相对充裕的时间,不善交际和宣传。我喜欢现代诗、散文诗和散文的写作,不擅古体诗词曲赋,尚非作协会员在申请中。请问合作者的你又擅长哪些呢?如果合作,你又愿意承担多少资金,愿意承担哪些工作呢?
我的个人情况如下:苏平,叙永人,西师中文本科优秀毕业生,画稿溪现代诗歌传承人,笔名木子,又名木斧,洗经堂入室二师兄,一得居主人。画稿溪文学社、《画稿溪文学》杂志和《文学中国》杂志的创始人、社长、总编。有诗文集《第一缕阳光》出版。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认证诗人,中国作家网会员。
也希望诚心合作办刊的你告诉我关于你的基本情况,团结协作,协商一致后,共同办好公益刊,办出高质量有水准的刊物。
五、如果没有找到合作者,怎么办?
如果没有找到愿意共担经济的合作者,我就自己独立出资,每年办一期公益刊(即年刊),直到我不愿做了或资金无法支撑了为止,且做出2022年公益刊的进一步详细规划。寻求合作的时间安排是:我更愿意在2021年8月18日18点正甚至2021年7月28日18点正之前,接到您我联系我洽谈合作出公益刊事宜的电话。如果2021年8月18日18点正仍无人联系,则会于不久后公布我关于2022年公益刊的具体规划,并继续默默等待和寻求恰当的合作者。
其次,如果我不做众筹刊了,我会正式发布公告,并处理好目前已经决定刊发的所有稿件的安排。相信小苏,相信画稿溪文学社,我们是从来没有受到资金质疑和信誉质疑的高水平办刊平台!如果找不到公益刊合作者,我将会对公益刊的未来做一个彻底的改变。敬请大家关注,也谢谢这么久以来一直支持文学社的各位编委、顾问和支持者们。
全文长达2918字,难以说尽我从2020年11月办刊12期以来的苦与乐!
同行们,作者众筹刊发作品,终不得人心,我愿试试并先行,看有无更好的出路,我不怕失败和摸索。(木斧)
六、合作联系方式:
小苏,电话:17738013139(手机微信同号)。
《文学中国》杂志社
2021年7月1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