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变了还用这个字来押韵吗
郭培友
我们先读一首唐诗《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卢照邻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读完后您的第一感是什么?名人名诗,读起来竟然不押韵?老师,您错啦,这诗还真押韵,其韵脚"垂、支、差、吹"是同韵部,属四支,怎么能不押韵呢?
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假如放在唐代,读起来一定押韵,不然它们的韵字也不会在同一韵部中。为什么现在读起来就不押韵了呢?
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说明了这个道理,就是字的语音发声了变化。
大家都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个"斜"字按古音读sia(s读浊音)就押韵了,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几个这样变了音的字呢?
我们经常查看《平水韵》,在这30个平声韵部里, 我们发现,有许多韵部里边的字,读起来几乎全不押韵。
上面的这首诗的韵脚"垂、支、差、吹"怎样读才能押韵?恐怕没有人能读得出来。
押韵是汉语诗歌的基本要求,更是格律诗的重要要素。读古诗不押韵,不是它不押韵,而是我们不懂得古音,按现代语音读的。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说“因为时代在变,语言也在变,古代一些字的读音,在平水韵中是押韵的,但用今天的普通话来读,就非常别扭,不随时代变化,就出现新问题。"
我们今天推广普及的是普通话,是现代语音系统,而不是恢复古音,恢复古音也是不现实的。倡导国学进学校课堂不是恢复古音,同恢复古音是两回事。
用平水韵创作绝对没有问题,当我们还在争论"四声八病""撞韵""挤韵"影响音韵美的时候,怎么就没注意到,用读起来已不押韵的字放到韵脚上,更影响音韵美这一问题呢?
因此,我们认为用《平水韵》进行创作时,只要遇到发生了音变的韵字而造成读起来不押韵的时候,尽量避开,改用现在读起来押韵的字。
作者简介
郭培友,山东泰安东平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岱岳诗词学会副会长、泰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苑》微刊创建人、主编。有散文、新诗、旧体诗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并个别获奖。主要作品《郭培友语句录》系列巜郭培友微诗一百首》《郭培友诗歌创作谈》系列等流传较广,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