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情书》,《寄给那年芳华》。《一个人的清欢》,《围观》《窗前》,《叩问》不止。
______ 金风玉露
上刊诗人
维港泊人,子非鱼,刘克,王晓露,王佐臣,冰熊妹妹,云惔风清

叩问
文/维港泊人(香港)
当繁华的眼睛看着我
我已被喧嚣所淹没
像一条下游河的漂流物
淘汰于不知归宿的地方
所有的记忆
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滑落
那些曾经沧海的故事
掰碎成一片片可怜悯心的乞讨
一切变得味同嚼蜡
励志的,坠落的,懒庸的,恶作剧的生活
在风花雪月的五颜六色中
遗留一道登场与落幕时的谜题
时间很长,一生却短
多少个真真假假的探索
在泪干血尽的时候
还在最后的一口气里
寻觅答案

追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施远方/文
《叩问》追问的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活过,到底能不能在时光长河里泛起浪花,能不能以无力的指尖在历史的铁板上留下印痕。这是一个永恒、永续的追问,从人类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初始,将伴随着人类的终结。
这首诗从语感上看,可按4/4/4/5划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恐慌,这是人们常常会有的恐慌,谁都难免会有不知何去何从的忧思。诗人将人比作下游的漂流物,将一代人被生活碾压,喘不过气来,即将被淘汰的恐慌写了出来。
第二层写追忆,这是失意时最常做的事情之一,想当年的畅想得到的,是更大的失落。“记忆/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滑落”句,与漂流物一样,都与水、无定而注定消逝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三层从追忆中得到感悟,“登场与落幕时的谜题”句,切中叩问的核心——生死的价值和意义。稍有遗憾的是,“……的生活”陈列的生活状态、生存处境虽多却不能完整概括生活。当然,生活之驳杂并非一语能蔽之;但所举必须击中要害,让人能举一反三,管窥全豹。
第四层写的是意义的无尽无定,人在弥留之际假如尚能思考,也许想的就是这一生到底做了什么事,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这是一种自我认定,这个认定,是他人所不知晓,不能拿来做最原始参考却又能任性定论的。“在最后的一口气里/寻觅答案”,写的是一个生命最后的忧思,与他人之心、生活之眼、时光之笔的最后斗争。
整首诗的气氛压抑阴沉,在正能量横行的诗圈,能中立、从心写诗,也是一种态度。读一首诗,并不能给我们困顿的生活、心灵指出一条明路,文学、诗歌最大的功用在于呈现和唤醒,读者的共情,是文学最大的成功。

一个人的清欢
文/子非鱼(澳大利亚)
最好再来一杯红酒
阳光已为我竖好了琴弦
只等我的指尖温柔轻拂
鸟儿就会带来天籁
有酒有琴。还有一枝花在风的墙外开着
盛放。向着天空的方向
那朵卷曲的云之上
浑浊的种子正在腐烂
一切清澈的诞生
以雨的状态重回人间
就在我打开窗的那一瞬间
一道彩虹。正在跨越青峰
无辜,且绚烂
【云惔风清简评】
子非鱼老师的这首诗,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没有凄凉与哀伤,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尽管“那朵卷曲的云之上,浑浊的种子正在腐烂”(暗示世间一切不美好的事物)但是“一切清澈的诞生,以雨的状态重回人间” - 诗人已接受人间的不完美,但内心仍不失对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及希望。彩虹-美好希望的象征。圣经里说是上帝对人类的承诺,决不再以洪水淹没地球。
这首诗画面感极强,有红酒,阳光/琴弦,鸟鸣/天赖之音及鲜花,还有灿烂无辜的彩虹。一个人的清欢,竟然如此美妙浪漫!美诗,学习欣赏。赞!


窗前
刘克/美国
我把窗外萧萧疯跑的风
听成竖琴诉说着无奈
回荡在土色瓦罐里
我把窗外纷纷洒落的白雪
看成你走在路上的背影
漂浮在茫茫旷野上
霜花静默,开在窗上
一朵,遮住远方的音息
另一朵,沿指尖融进心里
在外的人哟,何时回故里
【八街九陌行】
刘克老师的诗,向来意境唯美。这首《窗外》,又给出一副素雅淡墨的画卷。
第一节写风,听觉效果
第二节写雪,视觉效果
第三节写霜,意识形态
最后用一句追问,点题。
这首诗干净干练,没有一丁点儿的拖泥带水。
情,是人世最无法割舍的事,而思念,总是无声无息的深入骨髓。在这首诗里,诗人对对远行未归的游子的思念,没有一刻停止,也只能在风雪霜中寻找些许的慰籍。然而,风总归是看不见的,雪也好,霜也罢, 终究是留不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于是,无奈与淡然成了诗的主旋律,而期待一直不曾远离。


寄给那年芳华
王晓露/西班牙
把心思写成几句文字吧
分成行寄给那年的那只风筝
它在空中很快乐
因为遥远 我们听不见它的笑声
只看见它轻盈滑翔
比天鹅还要优雅
再写几行
寄给那年围墙外的路灯
虽然它伸向夜幕的手是那么笨拙
昏花的老眼却见证了我们的荒唐
看到我们翻过墙头的青春
看到柳树萌生出不安分的芽
这些
都烦劳它们转给那年芳华
那羞涩的纯净的芳华
【书含点评】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风筝。那只风筝,见证了少年时代的懵懂和羞涩,快乐和轻盈,甚至还有维特式的忧伤。翻墙而过的青春,正如一枚刚刚萌芽的柳条.......
谁的芳华不曾羞涩,未至成熟的芳华,纯净如一片蓝天,令人怀念。


情书
文/王佐臣(上海)
打开,这封泛黄的情书,
那滚燙字句烤得过来人都感觉脸红。
不由自主想起了她与青春年少,
恨心路上的车、马、船太慢太慢;
这情书长达四十年还未驶出身边一寸。
那小伙成今日白发佝背老爷爷。
毕业分手那天风很大,
她转身背影至今还在眼前摇晃,
意外邂逅又想起了分离,犹如昨天清清楚楚。
那年情书伴着心跳直到伊人彻底消失……
本想会有下一次,沒料却失去了所有的春花秋月。
初见是惊鸿一瞥再相逢乃南柯梦醒。
曾奢鳌携手南极去看冰川企鹅,
或纵横赤道丛林随战鼓一路狩猎,
计划养好多孩子,
与她享一辈子恩恩爱爱。
如今竹篮打水一场空,美酒变了醋。
好不容易忘了忧伤,
重逢却使人又记起那相思之苦。
忆中与她在一起时阳光不燥月色醉魂,
昨日同学聚会彼此都望着窗外阴雨绵绵。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不要再去丈量爱的经纬度;
这封情书无需投递了,当埋入永恒时空。
世间痴情之人不光一个,
今晚听到她说为了见我,才从大洋彼岸归来,
还恨过去为什么不追她?
原来牵肠挂肠何止单单痴情郎。
别了!曾经的心心念念与流年的梦,
还有那封情书。
【金风玉露浅读】
读王佐臣老师的的叙事言情诗,相信有相当一部份人会对号入座,年过半百的你,不妨一读,在哪个标点上,恰好会与你情感撞了个满怀。情书版本万千,都以凄美感人,有时候残缺也无不是一种圆满。
总有一些东西轻易放手后,在老之将至之时,终念念不忘。婚姻并不一定是真爱,更多的是上天的恩赐。而一时的真爱,更多的是终难缔结婚姻,人生注定是一场眷顾的缘与份,半点不由人。
事事如愿,人生就不会有刻骨铭心的念想。失之不言苦,得之莫言乐,原本如此,有何不可。人啊,总在回味不该失去的错过,还有那那一句: 你为什么?不继续追我的弦外之音,着实让人揪心不已.....
情话难说,情书易写,留住这一份纯真,只愿梦里与君共阅。


围观
文/冰熊妹妹(陕西)
千呼万唤
千年万年
蚂蚁国终于
出了个王中王
他告诉国民
自己的国度多么超强
自己更是威猛胜老虎
高大胜大象
有一天他还驱使国民
拍了个大阵仗
绵延数厘米的浩浩荡荡
从天黑直走到天亮
有个孩子
露出天真无邪的目光
像能戳破
皇帝的新装
他用一泡尿嬉笑着围观
顿时让一个国度的辉煌
瞬间泡汤
丑陋地显出了原样
【佐臣荐语】
诗言志,词传情。诗人阿熊妹妹用犀利又幽默的笔法,在“围观”这首诗中,通过拟人描绘,对社会上那些假、大、空现像,作了辛辣又无情的抨击。写得维妙维肖,大快人心。就拿当下诗坛举个例,有少数人明明是个半瓶子醋,偏偏鸡毛飞上天,目空一切,摆出八面威风大阵仗,到处鼓吹是“主流派作家”,“著名诗人”等等,拿虎皮作大旗,包着自己,吓唬别人。其实那些所谓的作品,既没有家国情怀,也没有艺术可言,除了一味自吹自擂,就是自欺欺人,简直有辱斯文祸及四方,可笑之极。漫步“围观”诗行,联想社会上无病呻吟,弄虚作假在各个领域无处不在之现像,我们岂可掉以轻心,难道不应当好好反省与重视?予以揭穿和根除吗?对照披着皇帝新装之人,无耻编织辉煌之人,这首“围观”小诗,无疑是当头棒喝,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这篇诗文虽短,意义却深刻,深远……。犹如“天真无邪的目光”,洞穿着那些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丑陋的原样。个见,这作品写得非常好,值得一读,特向大家推荐。


窗前
文/云惔风清(英国)
季节,风雨变换
光阴流过叶子
熬出了色
夏的尽头,残留
最后一朵夕阳,花瘦
悲鸟,爱恨情仇
悄悄跃过
月亮廠开心扉
夜酿出深情
细听,由远而近的脚步声
那一缕晨曦
已在路上
【金风玉露浅读】
都说,不变的是季节,易变的是人心。
作者在这里,笔锋一转,就任叶子都熬出了色,尽夕阳中的花都粘满爱恨情仇,还是止不住静听月下,一路虚幻的脚步声,始终由远而近。窗前景,是醉人的;窗前倩影,真有些许折磨人。然而那一缕晨曦又有谁能阻挡,新的窗帘又一次被拉开,是悲!是喜?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不同的答案。
诗人,用情之深,用笔之婉。窗前自有风光无限,窗前更有柔情万千。

【好诗,等你评】编辑团队
顾问:维港泊人
主编: 金建民
副主编: 子非鱼 刘克
执行主编: 云惔风清
秘书长: 书含
主播: 和天悦色
群管理员: 宋相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