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回忆
前言:这是30年前遥远的回忆了。30寒暑,弹指一挥间。那个时候的花瑶同胞,那里敢想30年后今天脱贫致富的幸福生活!(本文选用的歌曲正是大瑶山典型的“呜哇山歌”,今天已经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三)
回镇里的路上,我们都很少说话,如诗如画的秀美风景在我们眼里也黯淡了许多。
大家都在想,这篇文章到底该怎么写,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我们的瑶族同胞迅速地脱贫致富,尽快地过上好日子呢?

后来,我们又去了城步的南山。
在风景如画的八十里大南山上,我们把一个星期来苦苦思索的结果变成了一篇有数据有事实,有理有据兼有情感的调查报告。
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大南山,广袤的高山草原上绿草茵茵,牛羊成群。天高云淡,心旷神怡。
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了景点游玩,只有我把蒋康健留下,完成上级布置的作业。

记得是我们两个简单地凑了一下文章的提纲,然后就由我口述,小蒋执笔,(蒋的速记能力很强}仅仅一顿饭的功夫,一篇洋洋洒洒、八千余字的调查报告就出笼了。
我的印象中,没有改动几个字。只是核对了几个数据。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希望能改变瑶族同胞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能改变他们近亲结婚的陋习。
我们希望在风景如画的小沙江开展以民族风情为主题、以避暑、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大力发展以金银花为主打产品的中草药种植业。等等。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小沙江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新型乡镇。
小沙江已经成为全国六大药材产地之一,被称之为“金银花之乡”;产量已达一万吨,产值1.5亿元。
以虎形山瑶族风情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的一大旅游品牌。

不管这中间有没有我们这篇调查报告所起的一点作用,我们都感到十分的欣慰。
开学以后的一个星期,团省委给邵阳供销学校团委寄来了论文荣获二等奖的荣誉证书。
后记:记得我们当初提得最多的脱贫思路是大力发展和振兴旅游产业。而要发展旅游产业又必须从加强道路交通和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着手。
一般来说,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区非常适合避暑休闲,却因人烟稀少往往又不适合人的居住。
而小沙江偏偏就有这个优势。她不但拥有凉爽的气温、迷人的景致,还拥有一个生活设施齐全、繁华热闹,万余人居住的集镇。这就给以“留得住人”,“住得下去”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从今天小沙江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当时提出的思路和建议基本是对头的。
如今的小沙江镇,已经比原来的规模扩大了不止一倍。
虎形山上建起了气势恢宏的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各具特色的瑶家吊脚楼、四通八达的旅游公路、琳琅满目的旅游景点,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大瑶山真正驶上了经济发展的高速路。
我们祝福勤劳善良的花瑶儿女,幸福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全文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