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父亲——董萬義先生)
辛丑年吉日六月初九,值家父八十一岁寿辰,有感于父亲风雨沧桑之历经,怀古思今,有思有感,遂赋小诗,以抒子不尽感恩之情。
七律·家父生日感怀
(一)
白驹过隙叹流光,①
应许人间日月长。②
早岁不辞求学苦,③
中年更负养家忙。④
侍亲未吝劳心血,⑤
教子何忧饿肚肠。⑥
承续门风惜书卷,⑦
临池挥翰洒玄香。⑧
小注:①流光,古卷有云:厚德者流光,薄德者流卑。此处作双关语,句中为时光之意。 ②句是反用白乐天诗“不许人间日月长”之句,是希冀并祝福父亲长寿之意。 ③父亲上学时期,家境十分贫寒,但是刻苦努力,品学兼优,未负祖父“勤俭持家,诗书教子”之家传家风。酷暑严冬,每每周末回家,都是徒步几十里,从城西到城南。成绩也名列前茅,父亲的同学,也是我中学的数学老师李老师,曾在课堂上这样评价我的父亲:你的父在我们全校的同学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④父亲是长子,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已是兄妹七人同屋檐下,生存之境况犹如雪上霜。作为家里的长子,率同姐弟一起帮助父母打理生计,其境况之艰辛,如今是难以想象得到的。⑤父亲的兄姊及所有家人,无不孝顺,董氏大家族孝悌之门风,可谓馨香百里 ⑤父母生我们兄妹于六七十年代,养家教子之费用,岂不以节衣缩食、忍饥挨饿,怎可能维系呢!⑦⑧董家是崇尚读书的家族,苦难的岁月没能使父亲放弃祖上之门风,可谓未失传承之责,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二)
峥嵘岁月去悠悠,
骨肉相亲几十秋。
避暑遮寒顶天树,
含辛茹苦驾车牛。
珍馐美味儿为客,
沧海横波父作舟。
鞠养恩情无以报,
空将珠泪自垂流。
注语:父亲,或者说那一代人,都经历了不平凡的风雨春秋,吃尽了千辛万苦。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关爱和帮助。父亲就是我人生之路遮风挡雨的大树,崎岖坎坷行程中的车牛,惊涛骇浪里的大舟。他用坚强的意志和博大的爱,诠释了作为一位父亲的内涵。

(三)
雨雪风霜岁八旬,
平生傲骨重人伦。②
孩提未觉家中富,③
总角常担世上辛。④
讨米更知情意贵,⑤
读书尤惜墨毫珍。⑥
仁心孝悌行遵信,⑦
俯仰庭闱一大椿。⑧
小注:②傲骨指父亲一生虽不得志,但是不放弃,不自卑,不自弃。重人伦是说父亲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严谨谦卑 ③④孩提是指两三岁的年龄。总角是指八岁以后,实际上泛指家庭变故时期以后。父亲孩提时,我们的家族家境都还是很不错的,是祖上闯关东几十年所积淀下的财富,是蓬门荜户、刀耕火种,筚路褴褛的血汗换来的。在经历了暴风骤雨的年代后,家里一贫如洗,举步维艰。父亲曾经牵着奶奶的手,一起去讨米要饭,过早地体会了人世的艰辛,并对善良的人们产生了无限感恩之情,时刻都在铭记着。人人自危的年代,一把米,或许足可以延续了一个人的生命。
⑤读书住校时,每顿从不吃饱,把省下的口粮,几十斤的小米,徒步几十里路,扛回家里。这仅是一个长子,一个长兄的孝悌之举吗!这更是一种虔诚的家族情怀⑥父亲品学兼优,是校学生会干部,出类拔萃。一生崇尚读书学习,不忘玄香。隽秀的楷书,虽不及祖父之功力,但勤学不辍,对钟(繇)王(羲之)之体,情有独钟 ⑦⑧父亲喜与人为善,讲信用。常与我言,人生之意义不在利己,而须多利人。利人,也便是成就了自己的价值。父亲的教诲,便是我人生路上的明灯。俯仰之间,几十载春秋匆匆,父亲依旧是我心中的那棵大树,一棵伟岸而馨香的椿树,苍劲而长岁。

万语千言,情丝万缕。感恩我的父亲母亲。 唯愿时光行缓,日月流长!
次子 伟 刍言于辛丑年六月初九日 时家父81岁寿诞


次子 伟 刍言于辛丑年六月初九日,时家父八十一岁寿辰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董伟:汉族,笔名耕读人,生于七十年代;祖籍山东省,现居北国长春。热爱生活及中华文化;《世界诗人》签约诗人,中外华语作家文学院院士;藏书常叹版非老,作诗尤恨境不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