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胡同朗诵艺术 刘欣朗诵《对胡同儿的留恋》作者/任学路
胡同朗诵艺术 刘欣朗诵《对胡同儿的留恋》作者/任学路
精华
热点
21-07-18 11:14
27281
阅读
关注
对胡同(儿)的留恋
任学路
北京城有名字的胡同(儿)
最多的时候超过三千
有的胡同(儿)直得像笔杆(儿)
有的胡同(儿)却曲里拐弯(儿)
老北京人都曾经
生活在胡同(儿)里面
住四合院(儿)的比较有钱
住大杂院(儿)的大多贫寒
那条胡同(儿)有您
用削铅笔刀(儿)刻过字的墙砖
这条胡同(儿)有我
夜深回家时轻扣过的门环(儿)
胡同(儿)里保存着
北京小伙(儿)的童真
胡同(儿)里收藏着
北京大妞(儿)的初恋
那时候的男孩儿
都剃寸头
那时候的女孩儿
全梳小辫(儿)
男孩儿在胡同(儿)里
弹球(儿) 推铁环 拍洋画(儿)
女孩儿在胡同(儿)里
踢毽(儿) 跳皮筋(儿) 丢手绢(儿)
那时候的孩子没时间观念
一玩起游戏来就没结没完
直到太阳落下了西山
大人来喊才回家吃饭
那时候街坊就像亲人一般
互相关照不存在利益交换
人们的生活平淡简单
胡同(儿)的氛围和谐温暖
忘不了煤球炉子生火
拔火罐(儿)冒着黑烟(儿)
还记得抄到蜻蜓之后
捏在手里头看着喜欢
忘不了用废纸糊一个风筝
形状就像豆腐块(儿)俗称屁帘(儿)
还记得院(儿)里大枣(儿)熟了之后
左邻右舍每家分一碗(儿)尝鲜(儿)
忘不了红果(儿)冰棍(儿)三分一根(儿)
还记得糖葫芦五分钱一串(儿)
忘不了共用一个水龙头
还记得扫大街轮流值班(儿)
忘不了每月用水
水费按常住人口平摊
还记得每月用电
电费以灯泡瓦数计算
忘不了夏天和小伙伴
一起去公园粘知了(儿)
还记得冬季屋顶雪化
一排冰柱挂在房檐(儿)
忘不了磨刀师傅那张熟脸(儿)
还记得吆喝声叫人锔锅锔碗(儿)
忘不了院里自种的向日葵
还记得挨着墙木头的电线杆(儿)
忘不了支个脸盆(儿)逮麻雀
还记得买白薯还要挑红白瓤(儿)
忘不了挂起来的蝈蝈笼(儿))
还记得蛐蛐叫在墙旮旯(儿)
那时候如果雨下得突然
不用急忙往家赶
所有晾在铁丝上的衣服
肯定有人一起敛
那时候做饭
借一棵葱一头蒜小事(儿)一件
那时候酒友(儿)
喜欢边喝边聊泡在小酒馆(儿)
那时候生活出现困难
向邻居借上两元三元
心里总装着这件事(儿)
缓过劲儿甭催就还
那时候彼此间掏心掏肺
那时候很少传蜚语流言
那时候的大人小孩(儿)
快乐地过着每一天
那时候老逛王府井西单
老逛大栅栏(儿)
那时候常去什刹海景山
常去动物园(儿)
胡同里的大爷大妈
同院住的老大小三(儿)
曾经的春夏秋冬
滋味的苦辣酸甜
进入新时代
多少老房子翻新改建
实施新规划
多少人搬到四环五环
那一座老北京城
正渐行渐远
那一份胡同情愫
却挥之不散
东斜街 大拐棒(儿) 三不老
西廊下 小口袋 九道湾(儿)
只要您曾经在胡同(儿)里住过
肯定有一条胡同(儿)让您留恋
茶壶 蒲扇 棋盘 马扎(儿))
胡同(儿)生活的那些片断铭记永远
油饼 (儿) 炒肝(儿) 豆汁(儿) 焦圈(儿)
胡同(儿)生活的那些细节一生怀念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12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