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小说创作的责任与担当——陈华清长篇小说《走出“孤岛”》
作者:姚国军
情系岭南风物,书写半岛文章,陈华清老师是一位令我感佩的作家。陈老师近年来创作成果丰硕,出版多部文学作品集,尤其在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域更是深耕细作,卓有建树。陈老师曾经对我说过她的创作计划,她想以雷州半岛为题材创作儿童文学三部曲。以留守儿童为主人公的《海边的珊瑚屋》是第一部。以自闭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是第二部。《海边的珊瑚屋》获得了广东省文艺精品专项创作支持,于2017年1月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获得读者认可和专家好评。《走出“孤岛”》就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从这部作品中,我读出了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一、题材价值
在此之前,我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来源于一部电影和一个电视节目。在电影《海洋天堂》中,李连杰主演的父亲带着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相依为命。孩子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到处遭受别人的白眼。父亲知道自己患了绝症以后想带孩子跳海自杀。当然,父亲最终并没有选择轻生,而是忍着病痛的折磨一点一滴地训练孩子生存的基本能力。父亲的苦心没有白费,在他离世之后,孩子获得了活下去的技能和勇气。另一个电视节目是东北的一位单身母亲得知孩子患上自闭症后,绝望地想从医院的楼顶跳下去。最终这位母亲忍住痛苦,坚强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母亲发现孩子对音乐比较敏感,就送孩子去专业老师那里学弹琴。专业老师发现孩子的情况之后,把孩子拒之门外。不得已,母亲在网上一边自学,一边教孩子。经过多年的苦练,当孩子在台上流畅地弹出难度很高的钢琴曲时,台下的评委和观众都流下了眼泪。可以说,家有自闭症儿女,父母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作品的价值与题材有关系,题材虽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但可以影响作品的价值。特殊的题材可以让人知晓不一样的人生,体会陌生化的情感。以自闭症儿童为题材的小说很少,陈华清老师的这部《走出“孤岛”》在题材上具有别开生面的探秘特殊儿童成长的价值。小说对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展现,让读者看到一个孤寂又充满理想,封闭又渴望敞开的内心世界。这些特殊儿童可以说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呵护和温暖。
二、诗情画意
由于文体特点,诗歌可以写得美,散文可以写得美。不知道读者想过没有,小说能不能写得美?从文学史来看,有些小说是美的,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受戒》,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既然小说也可以走美文的路子,那么,小说怎样才能写得美呢?我们来看《走出“孤岛”》这部作品。夏多吉的家在西溪河畔,独立小院,房子建得像蘑菇屋。这样的房子是怡情养性的雅舍,国画大师张大千晚年在台北就是临水而居,挥洒才情。东方老师是一位作家,有审美眼光,有人文情怀,把家建在这样的地方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趣味。当然,如果是在北上广,文化人住的可能是蜗居,就不一定是雅舍了。红房子是美的家庭住所,孔子文化城是美的区域景观。我认为,一个地方能让人向往,光有好山好水还不够,也应该有历史文化底蕴。作品中的孔子文化城就担当了这一职能。云韵老师把班级出游定在孔子文化城就是让孩子们能受到文化的浸润。除了美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景观,《走出“孤岛”》还写了美的民俗,夏多吉去乡下看游鱼一章写得很美。游鱼表演是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民间的聪明才智和独特技艺,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增添了节日喜庆氛围,延续了本土文化传统。以作品人物而论,周围围钟爱写诗,诗情丰沛;夏多吉酷爱画画,画意飞扬。将诗情画意注入作品,小说就有了美的品格。
三、生命意识
作品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周围围患病之后,全班同学行动起来,帮助他圆梦。而周围围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与时间赛跑,写诗抒发心声,在世间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以此证明自身的生命价值。周围围的坚强感动了同学们,对夏多吉产生了精神的巨大冲击,使这个自闭症少年对生命的可贵与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打开心扉,走出孤岛,走向社会。我认为,儿童文学不仅应该让小读者体会到童心、童趣、童真,还应该让小读者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生命意识就很强,作者以小女孩的视角回忆小偷的被抓、保姆的离开、父亲的病逝,其中的感情丰富细腻,感人至深。在《走出“孤岛”》中,周围围的经历唤起了夏多吉的生命意识,也引发读者对生命进行重新思考。
四、教育理念
《走出“孤岛”》塑造了两个女教师的形象,一个是夏多吉的妈妈东方老师,另一个是班主任云韵老师。东方老师深知儿子的病情,出于保护儿子的心理为他办了转学,结果到了新学校以后儿子仍然被同学嘲笑和欺负。儿子成绩不好,不愿意与人交流,只愿躲在“孤岛”中画画。作为母亲的东方老师不断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孩子发展绘画特长。而夏爸爸则要求儿子提高分数。为了儿子的教育问题,夏爸爸与东方妈妈不断争吵,这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分歧。在学校里,云韵老师发现夏多吉的特殊情况后,联想到以前一个女孩被迫退学的事情,痛悔不已,所以改变教育方式,给夏多吉以更多的关爱,不料引起班上同学们的误会,连懂事的女孩华汇嘉都觉得老师偏心。面对同学们的误解,云韵老师调整教育方式,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夏多吉的情况,让全班同学给他以关爱和包容。可以说,夏多吉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妈妈,又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样才有了走出“孤岛”的可能性。
五、艺术手法
儿童小说要想吸引读者,不仅要有教育意义,还应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纤毫毕现的细节。《走出“孤岛”》讲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围绕夏多吉有两条线并驾齐驱,第一条是家庭线,第二条是学校线。两条线索时而分进,时而合击,场景互相移位,人物该登场的时候就登场,例如小姑来夏家,夏多吉把小姑的皮草藏起来,自然引出夏多吉去小姑家看游鱼。因为去看游鱼,夏多吉收到一些红包,由东方妈妈代管。东方妈妈发现红包中的钱不见后,去接夏多吉回家,导致夏多吉半路脱逃。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当夏爸爸和东方妈妈找到甘蔗林中瑟瑟发抖的夏多吉时,情节推进到一个高潮,情感得到一次暴发 。再如在帮助周围围事件中,情节也是充满波折,让人意想不到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小说是用调动叙事的各种手段巧妙表现主题思想,就像把糖或盐调在水中,我们看到的是水,喝起来感到的是甜或咸的。
总而言之,《走出“孤岛”》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塑造了一个自闭症儿童的特殊形象,有文学价值。作品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艺术疗愈的方法,给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以启示,有社会价值。关注边缘儿童,给他们关爱,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有爱才有现在,有梦才有未来,儿童文学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