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书法)
图源网络
主编:姚京平

建军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
文/兰光武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
南昌起义枪声响。
在周恩来,贺龙的领导下,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
由于敌强我弱,
败走在去广东的路上。
剩下八百人,
不知所往。

朱德,陈毅振臂一呼,
不愿留下的回家种粮,
愿意留下的跟我朱德走,
革命还有希望!
找回散落的人员,
集合起残兵败将。
艰苦辗转拼一死,
出路究竟在何方?
听说毛主席在井冈山,
朱德有了主心骨。
找润之,
我们上井冈。

一九二七年,
湘赣边界谷子黄。
秋收起义如霹雳,
惊动四面八方。
毕竟寡不敌众,
夺取长沙已很渺茫。
这支失败的队伍转向何方?
毛主席讲,
要想活下去,
就要到敌人统治
最薄弱都地方。
来个武装割据,
用农村包围城市才是
成功的方向。

罗霄山脉中段好,
我们上井冈。
经过三湾改编,
把支部建在连上。
团结绿林好汉袁文才王佐,
把革命势力扩张。
八角楼里油灯亮,
茅坪河水闪银光。
听说朱德的队伍要来,
毛主席说,
接朱德,
我们到龙江。

一九二八年四月,
在龙江书院的
那间小房,
毛主席和朱德
第一次见面。
一个一身戎装如统帅,
威武不屈意志如钢;
一个象教书先生的模样,
雄才大略胸中藏。
互相对望,
仔细端详。
一番唔对,
找到知己。
如鱼得水,
山高水长。
都是几经沧桑,
都有坚毅的目光。
都有共同的追求,
都有共同的信仰。
都是收拾残局,
都是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地方。
毛主席边倒水边说,
老朱啊!人好水也甜,
喝碗热茶暖胸膛。
朱德起身接过茶碗说,
老毛啊,井冈山的泉水甜,
到处都是新气象。

朱毛来到会师广场,
红旗飘飘,军阵列列,
鼓声锣声震天响。
两支失败的队伍,
在井冈山会师,
如虎添翼,
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
两只大手握在一起,
扭转乾坤,
书写改天换地的篇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夺取政权,还得靠枪。
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
毛主席任党代表,
朱德任军长。
开天劈地第一回,
井冈会师喜若狂。
人民有了子弟兵,
朱毛红军天下扬。
井冈山藏龙卧虎,
井冈山山高水长。
这里走出五位元帅,
这里杀出三员大将。

这支军队为
老百姓打天下,
这支军队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
从无到有,
由弱到强。

走过万水千山,
历经千辛万苦,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
驱日寇打老蒋,
把胜利的红旗插到
南京总统府的楼上。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打败美帝野心狼。
正义之师所向披靡,
威武之师无比坚强。

这支军队从小到大,
仁义之师初心不忘。
抗震救灾,
有他们的身影;
抗洪抢险,
有他们的胸膛。
哪里有危险,
哪里就有绿军装。

在地震的废墟上,
在洪水淹没的地方,
老百姓看见他们来了,
就象看到了救星;
受灾的人看到他们来了,
就象看到了希望!
他们用血肉之躯
筑起那铜壁铁墙。
看见解放军,
受灾的人们热泪盈眶,
看见解放军,
老百姓箪食壶浆。
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他们不愧是华夏的优秀儿郎!

这支军队战无不胜,
八一军旗高高飘扬。
这支军队攻无不克
英勇善战军歌嘹亮。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向前,向前,向前!
我的队伍向太阳!
作者简介:兰光武 在长江边上长大,当过知青下过乡,后来到铁路上工作。现随女北漂带小外孙,偶有诗文,喜从中来。
主播简介:李华敏,网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五月的鲜花诗歌朗诵艺术团》《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在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