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 山 的 回 忆
(二)
前言:这是30年前遥远的回忆了。30寒暑,弹指一挥间。那个时候的花瑶同胞,那里敢想30年后今天脱贫致富的幸福生活!(本文选用的歌曲正是大瑶山典型的“呜哇山歌”,今天已经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小李说,花瑶并不居住在小沙江镇,而是在离镇一、二十公里的更高的瑶寨上。
那里的风景可好了,青山绿水,古树葱茏。还有蔚为壮观的虎形山瀑布群。
虎形山大峡谷由于落差大,形成梯级瀑布群。
河水在平缓地方,时而涓涓细语,时而泊泊奔流,在狭窄的河段,河水则争先恐后,到陡削山崖,跌宏成飞瀑流泉。

大大小小的瀑布在峡谷中随处可见,而墨绿色的水潭也与之相伴而生。
无数条瀑布就如一丝丝白金把一个个翡翠般的深潭串成一条珍珠项链。
比较有名的瀑布包括红口河瀑布、龙口瀑布、虎啸岩瀑布等。

听到这样的介绍,同学们恨不得马上就到瑶寨去看看。
我说,别忘了我们是来搞社会调查的,我们应该首先去最穷困的地方访贫问苦。
小李说,这并不矛盾,风景最好的地方往往也是最贫穷的地方。
果然,越往海拔高的地方走,风景越好,房子却越破。而且几乎看不到庄稼。
小李说,这些地方的瑶族同胞有不少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水平上。

开春的时候,一把火把山上的茅草烧掉,再把包谷种子撒下去,至于能不能发芽,到秋天能有多少收成,那就全靠老天了。
在解放前,花瑶同胞的命运是很悲惨的。她们被凶残的汉人官家像驱赶野兽一样赶到了无人居住的高山地区,还要惨遭官家的屠戮,以至于本来就人丁不旺的花瑶几乎都被杀光了。
小沙江以前其实叫做“小杀光”。
与小沙江同居一座雪峰大山的叙浦那边还有一个地名叫“大杀光”,指的就是花瑶人差不多都被杀光了。

过了草原村,就到了白水洞村。
在村口,我们看见几个衣不蔽体的小孩子在玩耍。其中有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竟然一丝不挂地赤裸着。令人目不忍睹。
小李说,这个男孩子肯定是个傻子。
花瑶人通常喜欢近亲结婚,时间一长,这十里八村,谁跟谁都是亲戚。而且由于是近亲结婚,生下了许多生活无法自理的弱智儿。
这是花瑶同胞比没有文化和经济落后更令人悲哀的地方。

在花瑶里,甚至还残余了一点上古时代群婚的影子。
每年农历七月的六、七、八三天,她们就会举办一个盛大的“赶苗”节。
那些青年男女,包括许多已经结婚的青年,就会情意绵绵地对唱山歌。
对到意合情浓的时候,她们就会双双对对地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去幽会。
即使是在路上、隐蔽处看见了自己正在与别人幽会的妻子或丈夫也并不尴尬,双方一笑了之。
我们进了一户人家。这家人的青壮劳力都出去干活了,只有一个瑶族老婆婆在家里。
老婆婆很慈祥地对我们笑着,却没有办法让我们进她的屋里坐,因为家里根本就没有可以坐的凳子。
她也没有办法请我们喝茶,因为她家里根本就没有茶壶和碗。
他们家的贫穷令我们惊谔不已。已经不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因为她家连木板壁都没有装好,只是用几块木板挡了一下。
屋里跟外面一样冷。而床上没有被子,只有像垃圾一样的破棉絮。
小李说,像这样的人家,估计全家只有一、二条裤子,谁出去谁穿。
同学说,那晚上怎么办,她们在那里睡觉?
小李说,你们看见火塘边的两块木板了吗,晚上他们就在火塘旁边烧点火,然后蜷缩着睡一晚。你看他们的饭碗,五个碗只有一个是好的,锅子也是缺了一大块的。
大家的心情十分沉重。若不是亲眼所见,谁都不会相信,解放都四十多年了,我们的花瑶同胞竟然还过着这样形同牛马的生活!

离开的时候,看着花瑶大娘可怜期待的目光,我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零钱,大概二十多块钱,默默地塞给了她。
同学们也纷纷解囊,或三块,或五块,都给了老婆婆。
老婆婆则擦着红红的眼睛,不住地双手作揖,说着我们一句也听不懂的感激话。
我们赶紧告别了老婆婆,像逃跑一样离开了那里。再呆下去我们可能都控制不住眼泪了。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