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何其难
文/唐运家
早上听了好友陈长风同志,深情朗诵了一篇散文《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为文章作者文采、见解及处世立身的原则所折服,所欣赏。
但听了以后,仔细一回味,又不禁叹息: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活出自己的率真,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何其难也。
活出自己的模样和精彩,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确实是每一个人心灵的渴求和呼唤,是每个人人生最潇洒的一种状态,是每个人人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人的天性都向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喜欢自己做的事,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交自己处得来的朋友。人们更渴求我的行为我做主,我的自由我主宰,我的选择我拍板,我的人生我规划,不喜欢旁人指手画脚多嘴多舌。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想法只是一种理想的愿景,甚至是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形并非如此,有时甚至完全相悖。

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既是一个法制社会,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的文化自古以来秉承的是一种典型的群体文化。我们的每个人降生人世以后,就不是一个自然人了,而是一个社会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一个社会人,生存在世,首当其冲就要遵纪守法。除了遵纪守法之外,还要知晓洞悉人情世故,也就是与人交往的各种处世之道和游戏规则。
孩提时期,人们普遍地认为童真无邪,童言无忌。言行举止,有时越点格失点范,人们也大都不会去较真,大多的都是予以包涵谅解。挑剔之人也只是面露愠色,认为家教不好,小孩缺乏教养。
但长大成人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言行举止必须接受法律法规的硬约束,社会公德的软约束。身在团队,身在单位,还必须遵守团队单位制订的规章制度。就是没有单位,作为一个社会自由人,与人交往相处,也必须履行世俗世风世情。该谦让必须谦让,该和蔼必须和蔼,该低调必须低调,该收敛也必须收敛。如果无拘无束,随心所欲,随性而为,放荡不羁,只会遭人冷眼,被人讥笑嫌弃排斥,结局也逃不脱四处碰壁,如果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一条道上走到底,将会走到孤立无援孤独无依孤家寡人的境地。这种状况,何以生存?如此人生,何其尴尬。果真如此,那就有点类似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的行为做派了。但他们的人生结局大都不妙。故不值得现代人效法。
所以学会必要的生存法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有二句俗语说得好:“人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人生在世,该弯腰时要弯腰,该拱手时要拱手,该让道时要让道,该迴避时要迴避。这也并不是一味的逢场作戏,一味的阿谀奉承,一味的妥协退让。这是人生在世生存的一部分规则,是人际交往的一些必要动作。

当然,作为人生在世,也不能做稻草人,风吹四面倒。也要恪守一些做人的基本底线,也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突破底线的事,有损自己人格尊严的事,不管遇上什么威胁利诱,也要抵制,也要拒绝。既让自己的行为举止顺应社会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所排斥所抛弃,也要适应自己的内心,不为自己所厌恶所反感。
该弯腰时弯腰,该挺直脊梁时挺直脊梁。能达到这样的平衡,达到这样的统一,当然是理想的状态,也是成功的人生。
但这种状态很难做到,因为这里面的奥妙门道很深。有些人悟出来了,进退裕如方圆自如。
但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悟出道来,戴着枷锁走路,一辈子磕磕碰碰,一不小心摔得遍体鳞伤。时时唏嘘叹息,伤心不已,别人难受自己憋屈,内外不是人。
所以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几种未学到。此话信然。
人难做,做人难,做自己喜欢的模样更难。只要不泄气、不懈怠,慢慢琢磨,慢慢摸索,相信自己一定能有长进能开悟,最后也许能熬到宠辱不惊成熟老练的地步。只是成熟了老练了,还是要经常补钙,不能让脊梁骨萎缩扭曲,该挺拔的时候能让它及时坚挺起来!
2021.7.17撰写

作者简介
唐运家,湖北省咸宁市人,退休公务员。年轻时喜舞文弄墨,先后发表习作多篇。后忙于公务,辍笔多年。退休后,重拾旧好,披阅故籍,偶有所感,欣然命笔,以自娱自乐。所撰文章,先后被多个微刊刊用。阅者能获少许裨益,本人则倍觉欣慰,甘之若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