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夺泸定桥勇士——李友林〕
李友林,瑞金市泽覃乡明星村人,1914年出生,17岁参加红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部信柜长、四团一营二连正、副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李友林所在的连后来被称为“钢铁红二连”,这个连所在的红军部队被冠以“红军开路先锋”“尖刀连”“前卫”“铁军”等称号。他们先后参加南雄水口战役、“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湘江战役、突破乌江天险战役、飞夺泸定桥战役、“腊子口进攻战役”等著名战役战斗。

1935年5月26日,红军长征路上军情十分火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给李友林所在的部队红四团下达死命令:“三天内夺下泸定桥,否则军法从事!”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直奔泸定桥。红军走的是十分难走的山路,山崖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但李友林和他的战友们没有丝毫的顾虑,他们互相激励:“急奔泸定桥,拿下320里!”可是,在这种路上行军,因为还要提防敌人埋伏,他们第一天只走了80里。第二天,中革军委又来电:“限29日夺取泸定桥!”于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留下不利行军的装备后,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拿下泸定桥西桥头阵地。
这时,李友林和他的战友们注意到,此时的泸定桥堪称天险!只见这座铁桥长100多米,宽3米,13根碗口粗的铁索固定在两岸桥台的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李友林往桥下望去,只见大渡河两岸到处是悬崖峭壁,桥下江水异常湍急,河水卷起一阵阵浪花在江面奔腾。李友林又仔细看了看铁索桥,桥上只剩下光溜溜的几根铁索,上面的木板被拆得七零八落。把眼往桥的东头看去,那边是泸定县城,桥头连着城门, 敌人早已在东桥头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并用重机枪、迫击炮不断向西桥头射击。

面前的困难吓不倒英雄的红军将士。这时,团部决定:抽调骨干,组织夺取泸定桥突击队。经过努力,李友林所在的二连争取到这光荣任务。很快选出了连长、指导员、、党员和干部,以及三连少数党员战斗英雄共22人,组成飞夺泸定桥突击队。身强体壮、武功非凡的李友林(二连党支部书记)入选在其中。
下午4时,总攻开始。挑选出来的司号员一齐吹响了冲锋号,全团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一时间,军号声、枪声、喊杀声震撼山谷!李友林和他的战友们共计22人,他们身上配发了红军最好武器冲锋枪、驳壳枪,身上还背着两袋手榴弹和锋利无比的大刀,一起爬上铁索桥,迅速爬向敌人碉堡。他们顾不得枪林弹雨和滚烫的铁索,一直向前,一边往前爬,一边向敌人快速射击。在部队的炮火、机枪支援下,他们冒着敌人的弹雨,踏着铁索,奋勇向对岸冲去。这时,后续的红军队伍不断加铺桥板,后续支援队伍不断前进。当突击队冲到东桥头时,敌人放起火来,东桥头瞬时被熊熊大火包围,铁索被大火烧得通红。

由于铁索被大火烧烤,李友林的手脚被严重烧伤,但他不顾疼痛,仍挥舞着烧焦的手掌,和突击队们一起,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过滚滚浓烟,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这时,李友林几乎打完所有子弹和手榴弹,敌人最终丢桥溃逃。最终,红军占领了泸定城,为红军摆脱险境杀开了一条血路。
供稿:瑞金干部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