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杰东和桑湾村
序
缪荣株
在文化历史名城江苏泰州,现代个人醉心地专著地系统地全面地研究衣胞地历史进而研究家乡历史有成果出书的,要数海陵区罡杨学校高级教师徐杰东,他在教学之余把兴趣放在调查研究家乡人文历史上。这样,他既为家乡文史作出了贡献,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他的《千古长怀桑家湾》一书内容丰富,史实有据,文字优美,短小精悍,集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较高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是研究古镇港口及其泰州北郊一带不可缺少的宝贵文史资料。
徐杰东1米75的个子,戴一副眼镜更增加了几分学者的风采,公开场合很少讲话,总是一直在认真听朋友聊。他是第二届海陵区知识分子联谊会文史顾问,泰州市历史学会会员。
我是2011年主编《姜堰名人》时认识杰东的。根据编辑《姜堰名人》的指导思想,他工作的学校所属的罡杨镇已经从姜堰区划归海陵区,可以不属于收集名人的正式范围,因此没有寄《给姜堰名人的一封信》给罡杨镇。但他从网上知道编辑《姜堰名人》后,十分热情地自发地无偿地寄来四十多份他平时掌握的罡杨镇名人资料,并且根据要求,自始至终做好这件工作,令我十分感动。后来我们在古镇港口公众号文学群的影响下,又共同结识了港口出生的二十多位“笔杆子”。杨宝军先生组织了“龙溪文友群”,在南京工作的王志林处长创办的《古镇港口》公众号,旨在弘扬古镇港口文化,振兴古镇,从此我们有了密切接触。徐杰东写的文史资料也有了和港口作者群共同探讨研究的园地。
《古镇港口》公众号问世后,徐杰东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渐渐地浮出水面,哇,原来是个深藏在民间的地方文史专家。徐杰东的地方文史研究是从他的衣胞地桑湾村起步的。桑湾村因徐杰东的地方文史研究而出名,而他也因研究桑湾村史在泰州声名远播。他写出了有关桑湾村几十篇历史考证、传说、故事等。其中要数《吉祥庵曾藏玄奘真经》文章中提到的,在泰州所有的庙宇当中“圣中之圣”的吉祥庵名闻遐迩,因为庵中藏着明朝魏国公所赠的唐朝玄装西天取经的一部佛经。桑湾村距离泰州15里,在卤汀河两岸,是个有1400多年历史的里下河村庄。桑湾之名据传来自古代一位姓桑的丞相曾居住桑湾。2013年12月31日,经过徐杰东推荐,泰州市政府把“桑家湾”村列入《泰州市第一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后来徐杰东又把研究历史的触角伸向古镇港口及古海陵的探索。港口历史上有像北京故都叫圈门口的地方,有东西南北中五坊。港口以北漕桥古地名和漕运关口的发現,打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泰州漕运史。這对研究古镇港口丶下溪以北的庄镇以及它们与海陵仓的关系无疑打开了一扇大门。2018年5月以来,徐杰东先后在《泰州晚报》等发表了30多篇研究地方历史文章。其中《孙武隐居泰州罗浮山著孙子兵法》一文,在泰州学者中首次提出这个观点,被历史学界和有关部门认可。泰州市海陵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根据徐杰东文章提供的史实,决定在城北打造三个泰山公园那么大的罗浮山公园。《文天祥走过的泰州虾儿湾》《文天祥走过的泰州稽家庄》《文天祥在泰州城下留诗十三首》等一组关于文天祥与泰州历史研究的文章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文天祥在泰州的身影更加丰满、清晰。《港口:古代坊市制城市的遗存》《民国时期的港口市》《岳飞在桑湾摆设“八卦阵”》《港口垎田》《吉祥庵曾藏玄奘真经》《桑家湾:秦雪梅故事发源地》则是写港口和桑湾村的文史,编写成《桑湾村史》。2020年4月26日,泰州历史学会在华港镇专门召开了书稿讨论会,江苏网、《泰州日报》《泰州晚报》等媒体都作了报道,最近书稿即将出版。
写文史类文章,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从中选择有价值的素材。徐杰东搜集文史资料途经主要有三条:一是走访年长的老人,二是去泰州图书馆查找各种古籍,三是利用网络搜集资料。
除了写文章外,他还参与一些对家乡有益的文化活动。
在华港镇划归海陵之际,徐杰东主动邀请泰州文物考古专家黄炳煜、《泰州晚报》记者胡桂才、本地文史爱好者高山等一起,到古镇港口调查一批古代民居,初步确认港口老集镇一批明清时期的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考察出十几处明清古建筑,其中西方庵巷2号有500多年历史。
201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他和高山一起协助《泰州晚报》记载采访罡杨镇罡门村、华港镇下溪村的支前模范,完成了市委宣传部的大型报道任务。他还帮助《淤溪镇志》《界沟村志》编写组搜集素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缪荣株简介:1944年1月生,泰州市姜堰区人,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江苏省作协会员,姜堰区作协副主席。加拿大《大中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名人》主编。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出版小说、散文集5本。60万字纪实文学胡氏家族史《胡锦涛和姜堰》,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周五读书栏目发表,至 2021 年 6月 4 日,已发表 174 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