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建国散文:海河,裹挟着沧桑、流淌着诗意
江苏/姜建国
海河,因河而得名。据史书记载,昔日的射阳河排水不畅,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淮安府下令开挖海河,海河上至串场河,下经陈洋、通洋入射阳河,全长70公里。百里海河穿镇而过,低吟浅唱,逶迤入海。
正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天下的水终归一处。贾宝玉对水而祭,临风落泪。而曾有过慷慨悲歌的海河,孤寂地流淌,早已体察不出《诗经》所透视出的欢畅,因为,它经历的太多,它见过高洁者创造文明,也目睹过卑劣者玷污生活,本来棱方角锐的它竟学会了无语凝噎。早在唐朝以前,海河这一片区域还是茫茫沧海,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泗入淮,带来大量泥沙,在海边淤积,致使海岸线不断向东推移,海河镇区境内大部分为明代以后才逐步成陆。明弘治七年(1494年),盐城距海仅达15公里,清咸丰五年(1885年),盐城距海已达75公里。

随着大海不断东移,成陆面积越来越大,人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为后来的海河搭建了一个诠绎历史的大舞台。先民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围海煎盐,垦荒造地,渐成气候,经历了无数次历史的开合和时代的变迁。清康熙年间,安徽盐商招收一批移民前来圈地煎盐,后来由于海岸线不断东移,水中卤气下降,灶民们为求生存,弃盐种粮。民国五年(1916年),张骞等民族实业家来沿海创办垦殖公司,在海河境内创建了颇具规模的阜余公司。
清代前叶,海河地区隶属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公司,清雍正九年(1731年),成立阜宁县,境内属淮安府管辖。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海河与廖家沟两河交汇点东大约100米处,开设海关收税,这个海关俗称“小关子”。小关子的设施颇为简陋,两边打上木桩,中间用木头拦住,稽查来往货船,并收取税银。小关子虽小,位置却很重要。清雍正十一年,设有小关营,改守备为都司,隶提督军门。明朝赋税,盐利占半。盐业备受朝廷关注,到了清代,海盐生产继续发展,以盐城为中心的两淮地区,盐业收入仅次于田赋,可见,设置小关子是多么重要。小关子是内地通向海边的一个关口,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个边陲小镇。小关子建镇设街虽具有百余年,但决不表明她只有百余年的发展史。百年光景无多日,昼夜追欢还嫌迟。她像一个受宠的女子,从明到清,两个朝代都在这里开河筑圩,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渔业盐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小关子曾经的繁盛,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1939年冬,日本鬼子先后在陈洋、海河、通洋、靠渔湾、新坍子、卢公祠等地安下据点,把射阳作为掠夺盐阜地区自然资源的滩头阵地。他们还与土匪、恶霸、汉奸相互勾结,推行伪化,射阳境内有土匪和伪军8000人。“飞机轰炸名城堕,将士欢呼百姓愁,虏马临江却沉寂,天朝不战示怀柔。”(陈独秀《金粉泪》)国民党军例行逆施,他们的不抵抗,让日寇更加猖獗。日寇的侵凌使文明惨遭蹂躏,风云顿为变色,山河倾刻摇曳。半壁江淮垂泪滴,悲凉之雾被华林。1944年6月30日,我新四军三师21团一部30多名战士与日本鬼子的汽艇舰遭遇,展开了“先烈雄风镇海疆”的决战,当鬼子的汽艇进入我军伏击圈时,战士们奋不顾身,扑向敌人,后因敌人另有两艘汽艇增援,我军寡不敌众,在击沉一艘敌艇,打死四十多个鬼子之后,我军十八名勇士壮烈牺牲,从此,这血雨腥风的土地,取名为“烈士村”。

新中国成立,海河沐浴新时代的阳光,日历人文形胜神会古今,夜赏河风海韵意随明月,辟人间乐土,造天下奇观,育都市灵韵,弘文化博津,这是一方神圣而又温暖的土地,我仿佛觉得,王任叔描写的《河豚子》那亦喜亦悲、复杂而又意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同时还十分坚定地推定,由一个佚名作者创作的小小说《恨》中,那牛和豹的决斗,最后老牛以死殉志所象征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这精神遭到扼杀后的愤恨和抗争等等情节,就发生在海河,老牛的精神就是海河人的精神。最近,我读过海河的一个乡土诗人,对家乡充满深情的赞美诗,激发了我的共鸣:
月含霜,未及苍老。
射阳暖,满目秋阳。
海河潇潇,
鹤影双双。
远道迟迟,余辉还在叨扰。
比肩之人,不误年年衷肠。
笑饮斜阳。
在水一方。
列列笑语,忘了他乡。
来自月亮的人啊!奔忙中,忘了梳妆,
养鹤的仙,不染风霜,
至于蹒跚,或许只在明清与汉唐。
神仙是位姑娘,没有滔滔语录,
把青春正艳的肉身,给了这方土地,
给了她的爹娘。
那时,秋阳还暖,秋风荡漾,
鹤影翩翩,送来了嫁妆,
年年秋阳暖,岁岁白露霜。
姑娘,临别之时,借夕阳红袖,
送你胭脂嗅千秋,送你红妆风霜。

沾染着泥土芳香的乡愁,总是用记忆做成一条长长窄窄的通道。乡愁,是承载着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奋斗历史的心灵家园。让乡村留得住河水绿,就必须记得住永恒的乡愁。加快乡村振兴,征途漫漫。海河老镇的韵味裹挟沧桑,并在沧桑中流淌诗意。海河,也许是一首始终萦绕耳际的情歌,也许是一本难以释卷的经书。经由无数鹤乡人的不懈努力,海河的一切传奇都会在流传着丹顶鹤故事的广柔土地上得到有力彰显。如今,这个人文历史悠久的百年老镇,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镇,神灵密语,禅意赐祥。连盐高铁和“233”省道全面通车,“道口”优势充分凸显,海河大地处处充满生机,洋溢希望,化茧成蝶,功成大器!

作者简介:姜建国,笔名姜一鸣,198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执教鞭,再磨笔尖,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约300篇,并有《秋实凝香》、《凝望岁月》等多部作品面世。
作者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