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民籍英雄常化臣难忘的空战
文/董泽元 常东
近日,收到了一张已经发黄破损的《人民海军》报,思绪把我引入那场陆海空联合首次实战夺岛战役。

1954年5月15日中午,人民解放军陆海军部队开始发动东矶列岛进攻战。
12时零5分,国民党空军两架P一51型飞机利用复杂气象作掩护,突然经大陈、檀头山向象山浦北犯,进行侦察袭扰。为了粉碎敌人的侦察活动,为保证总攻兵力顺利展开,并保证登陆作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宁波海航2师指挥所命令6团副大队长宋国卿、中队长常华臣双机起飞,直线出航,到小鹅冠一带拦截敌机。

英雄宋国卿照片
宋国卿、常华臣接到命令后,立即驾米格-15比斯飞机直奔小鹅冠、南田、象山港地区寻敌作战。战区下着小雨,能见度很低。常华臣从来没有在这种气象条件下飞过。宋国卿虽然经历过复杂气象训练,但也没有在这种条件下低空海上作战的经验。但是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决心打下敌机。到达战区后,双机根据地面引导,机动灵活地把高度从出航时的1200米下降到800米,仔细地搜索着周围。在象山湾上空,发现右前下方有P-51型敌机两架,正迎头飞来。宋国卿在向指挥所报告和命令常华臣跟上的同时,果断地反扣下去。敌机慌忙作个大坡度急转弯摆脱。
宋国卿初次攻击不成,遂不与对手进行水平纠缠,而以急上升反扣动作,迅速咬住右边一架敌机。在开炮击中其尾部的片刻,又立即拉起,重新占位攻击。经连续4次占位攻击,终于将敌机击落。

英雄常华臣照片
这次作战,僚机常华臣一直忠于职守,他牢记过去作战中由于长、僚机协同不好给敌以可乘之机的教训。常华臣虽然是初次参加空战,却表现沉着顽强。始终紧紧跟随长机宋国卿,严密监视敌机,不让敌机有可乘之机。当宋国卿发起攻击时,另一架敌机曾两次企图偷袭,由于常华臣占据有利位置紧跟掩护,并主动采取行动,敌机偷袭未能得逞。保证了长机的安全,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在安全返航的途中,宋国卿和常华臣隔窗相望,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那天,台州湾海面上有上千条渔船。渔民们在海上观战比足球场上看精彩的球赛还热闹,目睹了我空军的胜利出击,乐得嗷嗷直叫。突然,像一阵台风猛刮过来似的,渔民们不约而同地丢下了渔网,大声叱呼着,摇橹直上,向海面坠下的一个黑点合围过去。那股蜂拥争先的气势,简直像陆地上千军万马集团冲锋似的,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抓那个刚从敌机上跳伞下来的飞行员。
这次空战的胜利,保证了地面部队和海上舰艇的安全,当日傍晚,陆军登岛部队按计划发起总攻,到午夜全部登陆完毕,解放了东矾列岛。对东矶列岛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常华臣又名常化臣,1927年10月生,山东省惠民县石庙镇人。1947年6月参加革命,1948年6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参加了1947年的运城、瓦子街、关中和西征等战斗,1948年参加了永丰战斗,杨树追击战,宝鸡、会川等战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1954任海军航空兵二师六团中队长,多次驾驶战机参加闻名的一江山岛战斗。后多次荣立战功,于1986年9月离休。



常华臣夫妇合影



作者风采:
董泽元,男,教师,1966年11月出生,山东惠民县人。1981年参加工作,参与撰写《滨州明清望族之惠民李氏》;30余年的业余采访,曾在《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滨州日报》、《鲁北晚报》、《惠民大众》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多次被《农村大众》、《滨州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被《农村大众》称为“乡土记者”。

常军,惠民县石庙镇人,现工作在北京。

